上海产品拍摄介绍社群成员要有共同价值观

孤独的兔子
孤独的兔子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42 浏览

运营者在社群“同好”主题之下要尽可能确立社群成员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社群成员有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才能保持长期的连接。下面跟着新媒体代运营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建立社群的目的

运营者要明确建立社群的目的,它是后续一切活动开展的初衷。如果一个社群的存在,既能够满足社群成员的某种价值需求,并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又能够给运营者带来一定的回报,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一般来说,建立社群的常见目的有以下几种。

  (1)销售产品

某些人建立社群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售卖自己的产品。例如,有一个人通过建立社群,分享绣花经验,分享完了就可以推销其淘宝小店。这种基于经济目标维护的群反而有更大的可能生存下去,因为做好群成员的维护,就可以源*源不断获得老用户的满意和追加购买。

  (2)提供服务

某些人建立社群是为提供服务,例如,在线教育平台要组织大量的学员群进行答疑服务,还可以通过微课在线分享知识,有的企业建立社群与客户进行联系,以提供一些咨询服务。

  (3)拓展人脉

人脉型社群尤其要明确定位,每个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果做社群找不到定位,是非常容易失败的。例如,“正和岛”是定位企业家的群体,围绕创业者社群建立的生*态链,下面有很多细分的组织;“猫的飘悍江湖”的定位是“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突破自己的认知领域,多跟优*秀的陌生人做朋友,向他们学习”,所以该社群招募时只招陌生人。

  (4)聚集兴趣

基于如读书、学习、跑步、艺术等爱好而聚在一起的群成员形成的社群,其主要目的是吸引一批人共同维持兴趣,构建一个共同爱好者的小“圈子”。尤其成长是需要同伴效应的,没有这个“同伴圈”,很多人就难以坚持,他们需要在一起相互激励,很多考研群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创建的。

例如,ScalersTalk成长会以“持续行动,学习成长”为目标,口译等技能的练习只是一个通向成长的手段,其核心是聚集一群价值认同者,一起完成更有意义的事情,并从中得到成长。

  (5)打造品牌

出于打造品牌的目的而组建的社群,旨在和用户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并且并非简单的交易关系,而是实现在交易之外的情感连接。社群的规模大了,传播性就可以增强,对于品牌宣传就能起到积ji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品牌都容易和用户建立产品之外的情感连接,这跟品类以及沉淀是有直接关系的。例如,用户不会觉得用一个洗手液就代表什么生活方式因为其功能性太强;而手机作为时尚、潮流的产品,用户对手机的关注度较高,可以讨论的话题较多,那么,社群就可以快速被建立。

还有一些品牌,本身在用户群体中的口碑还没有建立起来,没有一定品牌的沉淀,想要构建社群也不容易。

  (6)树立影响力

企业可以借助社群更快地树立影响力。

因为网络缺乏一定的真实接触,这种影响力往往能让新入群的成员相信或夸大群主的能*量,形成对群主的某种崇拜,然后群主通过激励、分享干货、组织一些有新意的挑战活动鼓励群成员认同某种群体身份,zui终借助群成员的规模和他们的影响力去获得商业回报。

2.社群的价值

社群自身必*须有一定的功能,能给群成员带来一定的价值。社群的价值是基于能力构建的,而不是基于热情或者愿景。构建社群价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价值要尽可能抓住群成员的痛点

同好定位一旦偏离了,社群的运营方向自然也不会达到预期。要让社群的价值抓住群成员的痛点,就需要从以下两个维度思考。

第*一,从社群发起人的角度,社群发起人为什么要建立这个社群,希望通过创办与运营社群而得到什么,也就是前面讲到的要明确“建群的目的”。

第*二,从社群中群成员的角度,群成员为什么要加入这个社群,希望通过加入与参与社群而得到什么。对于一个社群来说,要聚集在一起的群成员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强烈需求,社群必*须能提供解决这一需求的服务。

  (2)价值要具体

社群的价值要聚焦,让群成员看到具体价值何在。以李笑来老师的共同成长群为例,群成员在这个社群里面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专家,所以这个社群的价值非常明显,那就是群成员要和老师身边的专家们一起做朋友,感受他们的思维,学习他们的方法。

  (3)价值要有回报载体

社群既然应该为群成员提供价值,那就必*须有一个能够产生经济回报的载体。同好的标签固然可以把同类特质的用户快速聚集起来,但如果没有相匹配的回报载体满足群成员深*层次的需求,这样的“同好”就会陷入组织一群人热闹,社群发起人什么回报都没有的窘境。

很多时候还没有想清楚把一群人聚集起来之后,商业回报到底是在哪个点产生,社群发起人就凭着一腔热情把社群建设起来。一旦运营的激情消退,那些缺乏运营的社群,要么沦为广告群,要么就慢慢沉寂,社群只有一个空壳,不会再有价值。例如,“趁早”社群有自己的微店,出售各种衍生产品;“罗辑思维”有自己的电商平台。

一群人有共同的爱好,ji有可能买同样的服务或者产品,当购物话题在社群中被聊起来还能带来从众购买效应。

建设一个社群是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的,只凭兴趣爱好而不求回报地付出是不现实的。所以你可以看到,免费得到的一般是低质的服务,付费才能得到好的服务。在社群运营过程中,这个规则依然成立。

所以一个健康并能长久生存的社群是基于连接的“自生式”生*态系统,它既能满足群成员的某种价值需求,又能给运营人员带来一定回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4)价值要有互惠互利的共生点

通过调研大量社群发展的案例可以看到,真*正能长久存活下来且不用特别维持,还能很活跃的社群,社群成员之间逐步建立了互惠互利关系。

因为一个社群就算有回报载体,但如果仅仅是一个产品或服务销售群,群成员难免会对社群的商业化性质质疑。想打消群成员的疑虑其实并不容易,但是如果社群运营者和群成员之间的回报是相互的,那么社群的自运营生*态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像秋叶PPT的核心群,聚集了很多喜欢制作PPT的群成员,秋叶老师有需求的时候群成员会主动帮忙,秋叶老师有定制PPT的订单也会介绍、推荐群成员去挑战,群成员彼此之间也经常打赏、分享彼此的好作品,互相帮助扩大个人品牌的影响力,这样的社群因为有了互利互惠的关系,价值自然就显现出来。

3.社群的表现形式

社群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社群名称

名称是较为重要的符号,是所有品牌的第*一标签、第*一印象,所以要特别重视。

一般来说,社群名称命名有核心源头延伸法,如魅友家等;目标用户法,如拆书帮、爱跑团等;结合法,如吴晓波书友会、秋叶PPT等。

好名称应该让人容易记住和传播,可以让目标用户群快速找到你。除非特殊原因,否则一定忌用宽泛、生疏及冷僻词汇等。

  (2)社群口号

社群口号一般包括功能型、利益型和“三观”型三种。其中,功能型主要是运营者阐述自己的各种特点或做法,用较为具体直白的信息让群成员第*一眼看到就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例如,“猫的飘悍江湖”社群的口号是“读好书,见牛人,起而行,专于一”。利益型主要是运营者阐述该社群能够带给群成员的直接利益,能够为群成员完成某个目标做出的贡献。例如,秋叶PPT社群的“每天3分钟,进步一点点”。“三观”型主要是运营者阐述追求该利益背后的态度、情怀、情感,该利益升华后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例如,趁早社群的“女性自己的活法”。

  (3)视觉设计

社群要凸显仪式感、统一感,那么视觉就是zui基本的表现手法。不论是线上传播、线下活动,视觉设计都很重要,所以运营者必*须精心构思,而这一切的视觉设计的核心就是Logo。

以BetterMe大本营社群为例,其社群的Logo含义如图5-2所示。

Logo设定好之后,所有平台的占位、活动的开展,基本上都以Logo来进行延伸,就像企业的品牌标志一样,企业可以在官方微博和微信、纪念品、邀请卡、胸牌、旗子、合影……贯穿始终,处处都需要用Logo来强化品牌形象。

目前常见的社群Logo有两类:一类是目前常见的社群Logo有两类:一类是已经非常成熟的企业或者品牌,在做社群的时候,会直接沿用自己原来的Logo;另一类是一般情况下原生*态的社群,主要还是用文字作为Logo,部分也会用一些核心人物或者理念延伸的卡通形象作为Logo。

Logo要考虑分化性。一种是在主Logo上加分区域的名称,如趁早读书会;另一种是在原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如魅友家的各地社群Logo,都会结合当地的地*标或文化进行修改,但整体风格是一致的。

  (4)黏性方式

增强社群黏性,运营者可考虑从形式和节奏两方面入手。

①形式方面:运营者用某一种自己所擅长的形式持续输出内容并和群成员交流、互动来不断强化共同的价值观,常见的有以下形式。

官方内容:例如,罗辑思维微信60秒语音,趁早读书会的“效率手册”。

互动形式:例如,群讨论、群分享、答疑、内部群送福利活动等。

周边产品:例如,秋叶PPT的3分钟微课程、行动派的日历等。

线下活动:例如,BetterMe大本营,不但每年固定与群成员聚会加强感情联系,还会专门花时间对群成员进行培训。

②节奏方面:群成员以固定的方式做类似的事情可以有节奏地连接,形成固定的使用习惯,对下次活动产生预期,参与度也会提高。

  (5)主动“洗粉”

社群如果要提高群成员的凝聚力,就不能什么人都引入,要引入具备共同认可的“三观”的人。有必要时,必*须放弃一部分群成员,这个过程叫“洗粉”。

当然主动“洗粉”策略建议慎用,与其一开始随便引入,后期“洗粉”,不如一开始设置好社群进入门槛。

发布于 2023-03-28 15:5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孤独的兔子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