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矩阵浅析及其搭建重点

DNAngel
DNAngel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51 浏览

社会化媒体矩阵浅析及其搭建重点

但是,如果与读者提问的那样,结构比较复杂,那么,这个媒体数量就庞大了,并且,各级和各地机构,可能每一个都和上面一样,有一堆的媒体账号在维护。

而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并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更多的是「政治」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建立在现实实际的基础上的。

对于这类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可以解决,那么人家集团公司内部早就想到办法了,于是,本着「不解决」特殊矛盾的立场,亮哥来说下如何「解决」普遍矛盾。

矩阵的作用在互补

如果你用心去研究一些媒体矩阵,你会发现,矩阵内的媒体,是充满差异的。

微信服务号,提供的是服务。所以,你需要完成认证,才能获得服务,这些服务号,可以很少发布内容更新,甚至不发布内容更新,因为它的作用很简单:

为自有的客户提供服务。所以,它必然要实现的功能是:完成对客户的深度认证。

微信订阅号,提供的是内容,根据用户体量和阶段工作重点的不同,可以去做不同的内容展示,但都跟着自己的工作目标去走,作为一个高频触点存在。它的作用也很简单:

让读者觉得有价值。所以,它并无所谓客户是否完成深度认证,但对其自身的内容与读者的契合是会下一番功夫的。

微博企业号甚至其他平台的机构账号,基本上和企业自身的设定非常有关系,中国银行之类就很严肃,招行神马的就不怕卖萌,当然,也要结合所属平台的实际,譬如奥迪在知乎上就很活跃,并且妥妥的展现了这个机构号运营者的个性。

因此,企业号这玩意儿本身追求的是曝光和稳定的输出,所以,内容本身是否与读者契合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内容本身对于企业品牌形象的贡献。

视音频不必多说,对于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来说,这些是属于可以尝试的渠道,更多的力量着眼在帮助传播,但对于大多数传统企业来说,这些媒体选择其实是需要慎重的。

而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再去审视上面那张图,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人们对某品牌的认知,往往从「其他」类的「合作媒介及投放」的软文、广告开始,逐渐延伸到微博上「企业」发布的信息与内容,再延伸到「订阅号」中的相关阅读,最后沉淀在「服务号」中使用服务。

换句话说,媒体矩阵之所以形成互补,是因为他们很大程度上在沿着用户对于品牌的熟悉程度或忠实程度进行对应的延展。

从新用户到老用户,媒体矩阵应该伴随客户的生命周期。

如若不能,那么设计就有问题了。

关键在于决策

如果我们深入讨论为什么公司越大,媒体矩阵就越复杂,那么我们会得到以下2个结论:

1、早期抢占媒体阵地时,多账号可以增加更多的曝光。

2、由于机构设置的问题,存在各地机构提供的服务和权限并不一致,所以,一个统一对外的账号不能解决问题,从业务实际考虑需要多帐号。

这些问题要解决,其实依赖的是决策。

首先,要明确建立媒体矩阵的目的是什么,而这个目的,是否既是集团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地方机构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

如果不能明确媒体矩阵的目的,那么媒体矩阵的价值多半也无法判断,那么建立与否就不重要了。

其次,要明确媒体矩阵的归属。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争论,在一些公司,媒体是交给市场部来做维护的,但另一些公司,是交给运营部来做维护的。

这二者的不同,其实核心在于,市场部的特征决定了这样的维护可能是个赔钱生意——因为市场更关注曝光和品牌呈现,而运营部的特征决定了这样的维护也许有一天是可以变成生意的——因为运营始终是为转化在考虑问题。

而在更大的层面,其实就会变成需要讨论,媒体矩阵是归属于集团,还是分子公司,哪些应该归属集团,哪些应该归属分子公司,他们之间的KPI究竟应当如何划分,这些问题,实际上是需要明确的,也只有明确了,才能搞明白,到底要哪些媒体渠道上要保留哪些媒体。

对于有交叉的业务,其实才是需要研究讨论改变的业务。

譬如说,对于运营商来说,总部可能主要对内管理各分子公司的部分业务,对外洽谈一些合作,但同时,分子公司是也可以洽谈当地合作,同时提供终端用户服务。

那么从媒体矩阵上来说,运营商集团可能并不需要统一对终端用户性质由集团运营的媒体,但可能需要统一管理分子公司媒体的策略、预算费用等事项。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对。

我想表达的其实是,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实际,看清楚实际之后,再去设计媒体矩阵,其实才是比较经济实惠的做法。

本文由@张亮 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布于 2023-03-29 03:38

免责声明:

本文由 DNAngel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推荐内容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