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新春大片《小蒜头》,做自己!

来源:文案君
一年一度,Apple的年度大片发布了。这是苹果推出的第七部年度大片。 今年的年度大片,请来了年度爆片《漫长的季节》影帝范伟倾情演绎和孙女的情感牵绊。 虽然是中国面孔,今年的叙事却没有那么“中国风”,请的是《超凡蜘蛛侠》导演马克·韦布,《漫长的季节》编剧潘依然,以及《孤注一掷》美术指导李安然,意识流叙事,讲述“找回自我”的哲学母题。// “自我焦虑”
片名是《小蒜头》,指的是普通人“没那么好看的蒜头鼻”,指代没那么好看的普通人。 片中的小蒜头和爷爷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因为爷爷从小的观念灌输,对自己的蒜头鼻十分认可,从不因此自卑。
事情的转变发生在校园里,或许是因为没有交代的家庭背景,留守儿童身份;又或许是容貌的普普通通,小女孩遭受到赤裸裸的校园霸凌,被取笑、被排斥在小团体之外。
此后,小女孩从小城市到上海打拼,因为容貌遭受的存折越来越多,面试受挫,想分享的生活不敢分享、编辑一大段后删除,在店里叫服务员叫了半天没人搭理。
关于普通人的自我认同焦虑在社交媒体上比比皆是,在年轻人当中讨论度很高。变美、变好看、变优秀,这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都在幻想着的美梦成真。
不过在片中,这些挫折,小蒜头可以使用“变身”的超能力让问题迎刃而解。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容貌上的变化,还有身份变化随之而来的社会地位变化。“变身”的超能力隐喻的是获得外界认可的捷径,而不包括通过努力、自我深层次的改变获得的认可,也因此在片中,概念先行,“变身”就指代着“不正当的方式”。
一开始以为苹果表达的是容貌焦虑,后面发现她的变身并不局限在变美,在不同的时候、场合,转变身份、转变角色,就能过得顺风顺水,但是在顺利的背后,她迷失了“自我”,可以发现片子更想表达的是“自我的焦虑”。
变化太快的小蒜头,全然已经忘记了最初的自己是什么模样,对镜自照却想不起来原来的自己。
其实片子从这里逻辑就有点脱节,“小蒜头”代表的应该只是容貌的普通、不完美,却很难承载能力不够强、不够有人格魅力等很多附加意义。因而后面频繁变身去解决问题也显得有些突兀。
逻辑的割裂,显得像“缝合”的大片,立意很老生常谈,最后片子的表现也并没有谈出“新意”。
但是对比前面六部片子来看,不同于以往试图用很本土、很中国化的叙事打入中国市场,今年的短片在采用更国际化的表达,阐释更普世、更共通的情感体验。
// “亲情的羁绊”
后面,爷爷不断呼唤,终于让小蒜头从变身带来的虚幻快感中醒悟过来,在和爷爷做面点的过程中,领悟到普普通通的面粉也能成为很精致的面点。 这里的场景,是特意契合过年的点。 中国的年,很多场景是生发在包饺子、做菜、餐桌中的,它的意义在于团圆、团聚,也在于回到最初的地方,寻找曾经出发的初心。 小蒜头和爷爷对坐,在揉面团的过程中寻找曾经被丢失的自我。最后升华主题“做自己就好”。 这句话很普通,却也很难得。有人在浮华的世界里普普通通默默无闻,也有人希望在聚光灯下时刻优秀得闪闪发光,“做自己”的内涵,应该是“无论优秀还是不优秀,始终做逻辑自洽、锚定自我的自己”。 片中的爷爷是小蒜头的锚点,让她远航再久都能找到回家的路。片外的“初心”是每个人的锚点,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就可以问问“为什么而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