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国外与国内

雨田居士
雨田居士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44 浏览

现代意义的商场伴随着18世纪的工业革命而渐具雏形,到19世纪50年代初,因法国人阿里斯蒂德·布西哥创造了崭新的经营方式而告正式诞生。在此之前,传统的零售经营方式是以肩挑小贩、摊贩、集市、自制自售、乡村杂货店等形式为特征的。1852年在法国出现了世界第一家百货店名叫“邦·马尔谢”商店,它吸引了大量的顾客,受到了人们的钟爱。当年营业额为45万法郎,之后逐年大幅度增长。

大量的顾客,受到了人们的钟爱。当年营业额为45万法郎,之后逐年大幅度增长。“邦·马尔谢”的成功吸引了一批仿效者,在巴黎相继出现了卢浮百货商店(1855年)、市府百货商店(1856年)、春天百货商店(1865年)、撒马利亚百货商店(1869年)、拉法耶特百货商店(1894年)。18世纪中叶,西方世界爆发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为社会提供日益丰富的商品,与工业生产相联系的城市迅速膨胀,人口急剧增长。百货商店的出现适应了人们的消费需要,城市繁荣则为百货业带来了机会。回过头去看历史,可以说1860—1920年,是百货店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经济学界把百货店的出现称之为“零售业经营形式的第一次革命”。在这一时期,百货店以崭新的姿态进入市场,逐步发展为大型零售业。百货店的优势具体体现在:拥有大面积营业场地,营业设施趋于完善;以经营日用百货为主,实行综合经营,组织管理系统化;按商品品种、按部门组织进货和销售。

虽然百货商店在1900年即在我国出现,但百货商店在我国获得长足的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家利用以前的商业建筑兴办了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1947年)、天津百货大楼(1949年)等一批国营百货商店。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投资创建的第一座百货商店是1955年9月开业的北京市百货大楼。从体制体系上说,随着1953年开始的对私营工商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商业走过了私有、合资合营、国有国营的轨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党和政府对零售商业进行了有计划的建设,根据“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便于核算”的要求,把商业网点群建设分为三级:一级商业群是全市的商业中心,满足群众较高的多方面的需要,大、中、小型商店都有,以大、中型商店为主,如北京市的王府井商业街、西单商业街、前门和大栅栏商业街等;二级商业群是区域性的商业中心,以经营居民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以中型商店为主,如北京的花市商业街、菜市口商业街等;

三级商业群是居民区的商业中心,一般以中小型商店组成。在市以下的地区,一般把中小型商场建在县城。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我国零售商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综观国外商业企业发展的轨迹,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我国近20年来商业改造、重组的历程,可以说我国商业的发展要走过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形的扩张——外显性要素的完善。

第二阶段,质的凝聚——经营理念的市场确定及战略与世界性趋势的适应、准确的定位、管理控制、技术创新、员工培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文化的建设等要素的凸现。

第三阶段,延展力量——一方面表现着文化的传播与品牌资源的开发应用与世界性扩张;另一方面根据变化着的现实适变、调整。

发布于 2022-07-01 21:47

免责声明:

本文由 雨田居士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