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设计行业的特点 中国教育工业设计专业现状
我国的工业设计现处于以产品设计为核心的发展阶段,而国际上已经完全由产品经济转型到了服务经济。工业设计是一项不断提供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适用产品的创造性活动。工业设计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具有人才密集和知识密集等特征。设计环节是产品价值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环节之一,我国前30年发展历程和经验表明,工业设计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文明程度、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中国设计行业真正形成规模应该在二十世纪末,伴随着国家教育对工业设计专业的重视开始的。
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历史有别于欧美国家的发展,也不同于日韩等亚洲国家。其特点是:工业设计专业发端于对设计行业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设计教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由于教育体系发源于原苏联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按计划的发展模式,在充分调查社会的需求上,教育机构首先对设计专业进行了调整,增添了工业设计专业。这样的结果是:社会并不充分认识,虽然社会有着巨大的需求,但并不了解其学科特点和教学特色,在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之间出现了沟壑,这使得前期很多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职业,进而改行做其它方向,所以,尽管现代工业设计教育在中国的历史已超过十多年,但依然看不到特别成熟的设计机构和设计案例。不过,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工业设计专业逐步被社会认可,在探索中逐步前进,设计行业初步繁荣,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设计行业繁荣的局面,作为改革开放的深圳也确立了“设计创新之都”的社会发展理念,所有这些,均来之不易。
但是,中国的设计之路依旧十分漫长,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商还是依据廉价劳动力和OEM方面的业务能力。其自主设计和品牌能力十分的薄弱,而且“投资少,见效快”的企业理念始终是贯穿于中国生产部门核心价值观,因此,对于独立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和核心竞争力的不足,致使多数产品的生产存在仿制和抄袭的问题,虽然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长期形成的短视行为,企业认识并不充分,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都很短,尤其表现在中小企业领域,而且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在诸如“金融风暴”来临时,表现得相当脆弱。
以工业设计顶级的汽车行业的设计为例,2007年,2006年的时候中国汽车销量增长40%,达到410万辆,超过年销量340万辆的德国市场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汽车的种类繁多,依据网络统计大约3000种各类不同的形态,但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产品中几乎找不到完全自主产权的设计产品,即便宣称为自主产权设计的汽车,也大部分来自于购买或委托国外的设计机构完成,由此可见,工业设计在中国企业中的还是很微弱的。
设计行业的弱势状态不但表现在企业的认可程度上,也体现在国内的设计水平上,尽管每年中国总要推出千万种新产品,但工业设计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诸如在众多的设计竞赛活动中,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产品设计存在着设计雷同、手法单一、不切实际的作品,真正能够应用于生产并产生影响的设计少之又少,这不能不说作为拥有庞大的设计教育和设计人员队伍的工业设计的悲哀。
同样在设计教育方面,我们所遵循的教育理念基本来源于前苏联的体系和德国包豪斯的教育教学方式,但是,这两者在教育理念上是冲突的,表现在,传统的设计教学采用的是经验传授和言传身教的方式,但作为工程技术学科的特点是系统化、模块化、理论化的素质和程序培养,学生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下需要掌握如何思维,如何设计的手段和技巧,进而提升技能,但是由于经验性的教学不是靠填鸭式方式传授的,所以培养的很多学生基本上完成不了一项像样的设计,这些方面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但短时间内还是很难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工业设计是创新性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产业附加值以及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从我国工业设计现状来看,要在国际上做强做大,必须要解决几个问题,从政府层面来说,应该加快制定出台鼓励发展工业设计产业的特殊政策,尤其是要通过扶持资金与税收优惠等方面来推进工业设计产业;从工业设计界自身来说,自身要加快转变工业设计的理念,积极寻找与企业、与产业合作的新机制,最大限度发挥设计的功能,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帮助企业开发出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综合竞争力;从企业来说,必须要求改变产品开发的观念,进一步认识工业设计在开拓抢占市场制高点上的重要作用,要大胆改变与工业设计机构传统的合作方式,建立起在产品开发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合作的新机制。
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历史有别于欧美国家的发展,也不同于日韩等亚洲国家。其特点是:工业设计专业发端于对设计行业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设计教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由于教育体系发源于原苏联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按计划的发展模式,在充分调查社会的需求上,教育机构首先对设计专业进行了调整,增添了工业设计专业。这样的结果是:社会并不充分认识,虽然社会有着巨大的需求,但并不了解其学科特点和教学特色,在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之间出现了沟壑,这使得前期很多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职业,进而改行做其它方向,所以,尽管现代工业设计教育在中国的历史已超过十多年,但依然看不到特别成熟的设计机构和设计案例。不过,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工业设计专业逐步被社会认可,在探索中逐步前进,设计行业初步繁荣,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设计行业繁荣的局面,作为改革开放的深圳也确立了“设计创新之都”的社会发展理念,所有这些,均来之不易。
但是,中国的设计之路依旧十分漫长,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商还是依据廉价劳动力和OEM方面的业务能力。其自主设计和品牌能力十分的薄弱,而且“投资少,见效快”的企业理念始终是贯穿于中国生产部门核心价值观,因此,对于独立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和核心竞争力的不足,致使多数产品的生产存在仿制和抄袭的问题,虽然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长期形成的短视行为,企业认识并不充分,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都很短,尤其表现在中小企业领域,而且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在诸如“金融风暴”来临时,表现得相当脆弱。
以工业设计顶级的汽车行业的设计为例,2007年,2006年的时候中国汽车销量增长40%,达到410万辆,超过年销量340万辆的德国市场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汽车的种类繁多,依据网络统计大约3000种各类不同的形态,但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产品中几乎找不到完全自主产权的设计产品,即便宣称为自主产权设计的汽车,也大部分来自于购买或委托国外的设计机构完成,由此可见,工业设计在中国企业中的还是很微弱的。
设计行业的弱势状态不但表现在企业的认可程度上,也体现在国内的设计水平上,尽管每年中国总要推出千万种新产品,但工业设计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诸如在众多的设计竞赛活动中,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产品设计存在着设计雷同、手法单一、不切实际的作品,真正能够应用于生产并产生影响的设计少之又少,这不能不说作为拥有庞大的设计教育和设计人员队伍的工业设计的悲哀。
同样在设计教育方面,我们所遵循的教育理念基本来源于前苏联的体系和德国包豪斯的教育教学方式,但是,这两者在教育理念上是冲突的,表现在,传统的设计教学采用的是经验传授和言传身教的方式,但作为工程技术学科的特点是系统化、模块化、理论化的素质和程序培养,学生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下需要掌握如何思维,如何设计的手段和技巧,进而提升技能,但是由于经验性的教学不是靠填鸭式方式传授的,所以培养的很多学生基本上完成不了一项像样的设计,这些方面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但短时间内还是很难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工业设计是创新性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产业附加值以及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从我国工业设计现状来看,要在国际上做强做大,必须要解决几个问题,从政府层面来说,应该加快制定出台鼓励发展工业设计产业的特殊政策,尤其是要通过扶持资金与税收优惠等方面来推进工业设计产业;从工业设计界自身来说,自身要加快转变工业设计的理念,积极寻找与企业、与产业合作的新机制,最大限度发挥设计的功能,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帮助企业开发出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综合竞争力;从企业来说,必须要求改变产品开发的观念,进一步认识工业设计在开拓抢占市场制高点上的重要作用,要大胆改变与工业设计机构传统的合作方式,建立起在产品开发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合作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