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的误区、优惠形式及税收筹划的思路与步骤
导语: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熟练应用税收政策法规。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公司经营、投资和筹资业务的规划行为。而企业的市场经营本质也是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这就意味着通过税收筹划追求税收利益最大化也是符合企业内在需求的。说说:税收筹划的误区,税收优惠的形式,税收筹划的思路与步骤。
一、税收筹划的误区
1、没有意识
很多中小企业自身没有意识到税收筹划的重要性,或者是经营者以及财务人员忙于日常基础作业工作,认为与其研究税收政策还不如花心思在销售收款、签单报账、业绩统计之类的紧迫工作,毕境研究税收政策不一定立刻就带来现实的收益。企业经营者和财务人员的主观考量侧重不同,因此会导致企业没有实际开展税收筹划的工作。
2、不够专业
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者的观点或者自身经济实力情况的限制,不愿或者无法提供较高的薪资待遇去招聘高素质的专职财务人员。因此,实务中部分中小企业可能是由非财务专业的经营者家人、亲戚甚至经营者本人充当财务人员,可能压根不设立专职财务人员,而是改为每月花几百元聘请代理记账人员帮忙代理记账报税工作。即使是聘请了专职的财务人员,中小企业一般也是聘请普通的会计及出纳人员来完成基础财务工作。因此这些企业财务工作者不够专业,对国家及地方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知之甚少,仅能及时完成纳税申报,却对纳税申报质量无法保证,更加无法提供合理合规的税收筹划方案。
3、方向错误
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无法提供税收筹划建议,经营者一听到其他经营者分享的[有效避税经验」则很可能会指示财务人员依葫芦画瓢地执行,最终出现通过所谓的「两套账」或者「[开发票」等不合法手段来获得「减免税」效果。在经营者与财务人员毫无意识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可能已经触犯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没有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反倒可能出现缴纳滞纳金、罚款等经济损失,甚至经营者与财务人员锒铛入狱的情况。
二、税收优惠的形式
(1)免税
(2)减税
(3)免征额
(4)起征点
(5)退税
(6)优惠税率
(7)税收抵免
三、税收筹划的思路与步骤
1、全面了解纳税人的情况
纳税人是税收筹划的主体,任何税收筹划活动都是围绕纳税人进行的。因此,在进行税收筹划之前,全面了解纳税人的情况十分有必要。
(1)基本情况。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的组形式、成立日期、经营范围、经营规模、关联关系和股权架构等。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范围不同,其缴纳的税种也不尽相同。如果企业是股份有限公司,其取得收入后除了要缴纳流转税外,还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企业是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则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只需要由个人投资者缴纳个人所得税(法人合伙人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了解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后,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抓住主要税种进行税收筹划。
(2)财务情况。企业的税收筹划要合法地节税,只有在全面和详细了解纳税人财务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制订出针对纳税人的税务计划,使税收筹划方案切实可行。
(3)风险态度。节税与风险并存,节税越多的方案往往也是风险越大的方案,两者的权衡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纳税人对风险的厌恶和偏好程度。了解纳税人对风险的态度及对风险的承受程度,可以更好地按纳税人的要求进行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
2、分析纳税人的现行纳税情况
在全面了解纳税人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现行纳税情况对于发现税收筹划空间和设计税收筹划方案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企业的纳税情况主要包括涉及的税种、纳税人的类型、计税方式、适用税率、纳税申报、纳税金额、税负状况、减免税情况以及历史上是否存在违反税法的情况等,这对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3、熟练掌握税收相关法律规定
进行税收筹划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少缴免缴或递延缴纳税款的行为。由于税法的内容相当复杂又经常修订,而纳税人的自身条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要想有效地运用税收筹划策略、实现节税目标,必须了解并熟练掌握税收法规。除此之外,纳税人还要具备投资、生产、销售、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懂得合法与违法的界限,从而确保税收筹划行为的合法性。
需要注意的是,了解主管部门对税收筹划行为“合法”的界定也是极为重要的。理解法律精神,掌握政策尺度,在着手进行税收筹划之前,首先学习和掌握国家税法精神,全面了解税务机关对“合法”纳税的法律解释和执法实践,是一项重要的税收筹划前提工作。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同一种税收筹划行为是否“合法”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些国家或地区的执法偏于宽松,没明确禁止的即为合法;有些国家或地区的执法相对偏于严格,法律规定没有明确可以做的都视为违法,因此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只能根据法律条文和法律实践做出判断。就中国的法律环境来看,由于税法规定过于笼统、概括,税务机关存在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在某些地方被认为“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可能在其他地方是行不通的。因此,对税收筹划来说,熟悉税法的执法环境非常重要。纳税人可以从税务机关组织和管理税收活动及税法纠纷的裁决来理解税法的尺度,通过税法执行过程中若干有代表性的案例来把握执法的界限,将其用于税收筹划的实施过程中。
4、制定并选择税收筹划方案
在前期所做的准备工作基础之上,梳理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结合纳税人实际生产经营 状况寻求税收筹划空间。分析纳税人所处的行业、从事的业务以及应该缴纳的税种是否存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可能性;分析纳税人现存的采购、销售结算方式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进而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成本费用、延后确认收入的可能性;分析纳税人目前的商业行为模式是否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转化以规避相关税种的纳税义务等。
在一般情况下,需要制定出几套备选筹划方案以供企业选择,这实际上也是由税收法规的差异性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多样化决定的。税收筹划方案的内容应包括税收筹划的具体步骤、方法、应注意的事项、税收筹划所依据的税收法律法规、税收筹划预期能够实现的效果以及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等。
在筛选税收筹划方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税收筹划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听取相关人员意见,并不断调整和修改,从而形成最优税收筹划方案,即最终税收筹划方案。
5、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与反馈
在确定最终税收筹划方案之后,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将税收筹划方案付诸实践,只有将方案落到实处,才能实现节税的目的。在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阻碍,比如税收筹划方案执行不到位,或是税收法规在税收筹划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发生变动,这不仅会使税收筹划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导致税收筹划方案完全失效。因此,在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定期通过一定的信息反馈渠道了解税收筹划方案的执行情况,以保证税收筹划方案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税收筹划效果。当反馈信息表明,税收筹划方案有不足之处或者与最新税收政策之间存在偏差时,应及时进行修订、调整和完善。当纳税人经营中出现新的情况时,应及时开展研究并判断是否改变、调整原有的税收筹划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