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与意义
(一)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也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得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的土地占有制,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同农奴制残余同时并存,资本主义关系虽然已经确立,并且不断地发展,可是,它在很大范围内受到农奴制残余的阻碍.改革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嫁接在落后的农业基础上,也极为不相适应.这种资本主义的大工业与农业中农奴制残余占有制不调和的矛盾,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来解决.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内阶级斗争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变化.列宁说:"在农奴制废除之后,就已经产生了新的阶级斗争,就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在农业中交错两种主要的阶级斗争形式,一种是农民反对享有特权的地主和农奴制残余的斗争,另一种是日益成长的农业元首阶级同农业资产阶级的斗争.新的革命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1905年俄国终于爆发了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列宁说,1861诞生了1905年革命.
1861年俄国农奴制的废除不但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而且影响了以后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俄国历史上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转折点.因此这次改革是有它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的.
(二)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俄国1861年改革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是因为在当时具体历史条件下,这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要求,我们肯定它的一定历史作用,决不意味着赞同改良主义.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有两条发展的道路:一条是通过革命暴力的变革,完成了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飞跃.如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领导了人民大众的反封建斗争,推翻封建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领导了人民大众的反封建斗争,推翻封建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比较彻底地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另一条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如1861年俄国农奴制的废除,由农奴主实行改革,它一面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又保留了深厚的农奴制残余,缓慢地由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过渡.这两条道路各有其特点,但是,按其特点的性质来说,无论是英法暴力变革的道路,还是俄国1861年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只是在发展资本主义.因此,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一种生产方式代替另一种生产方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是可能的,之所以可能,是由于农奴制和资本主义制度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但是,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对历史发展的具体作用,也应当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不能片面地强调和任意地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