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产文案,值得好好看
这几年,好几个途径有统一传言:杨海华不掌门揽胜了,说是去做摩托车了。
那摩托车是哈雷。
没想到就这几天,有人就发上了这组平面和户外。说杨海华又技痒操刀了,而且言之凿凿百分百是他。
有人信钱,有人什么都信一点
——信仰渐渐把人分
多年后的同学会,她变成了潘金莲
——时间渐渐把人分
为什么办卡后,反而不运动了
——反思渐渐把人分
每次喝酒,绝不超过四斤
——自律渐渐把人分
曾经特别爱里面,所以选外边
——尺度渐渐把人分
反正大部分城里的,都看不到这块牌子
——尺度渐渐把人分
好,城里好,城里真好
——尺度渐渐把人分
▼
仔细看看这组广告,很明显,还是杨海华的「反甲方广告风」。而且,杨海华百分之八十不会去案场,他只需要聊聊问题就可以了。
问题嘛,肯定就是之前服务的红鹤,可能做得太大家风范了。导致该来的一直来得不够,不该来的来的也不理想。
这便是点醒客群的问题了。「人以群分」向来就是老杨的拿手好戏,他不是在定文案,他是在定策略,如何各个击破。
既然甲方高层和老杨谈出了痛点,就说明这个广告的现状,如果还是继续由红鹤或其它公司维系下去,那大面上的广告诉求都一定正确,就是该来的人始终下不定决心,不该来的人也没有觉得这里和那里有什么不同。
这就会导致甲方老大的两难了,正确的广告解决不了,精分的营销也乏善可陈,何去何从呢?——甲方是这个时候想起了杨海华的吗?
老杨把所有的策略全化作了文案表达,而且这也是全国性的、到了大盘平缓期就有的通病。
人群他分成了这几类:
1,哪些买得起的客户,住不成城里了;
2,哪些买得起的客户,不想住城里了;
3,哪些买得起的客户,不需要住城里了;
4,哪些人就是想要到城外了;
5,哪些人住过了城里,开始想要住城外了;
几轮细分,把中年客全身都做了CT。
行为他分成了这几层:看前四图,皆为大众比较关注的话题:挣钱,变美,减肥,戒酒,都能引发更多中年共鸣。其次是红色主文案颇有意韵,前后两句都有相反的意思在里面,有点故意反转。最后就是下面的白色字,这可能才是老杨要敲击的重点。反思、自律其实是号召大众过来行动。每组白字又形成了另一个声量。还有就是中间的配图,相信大家对中间的「鸡」印象更深。
中原大地,老杨好像还少有涉足的吧,郑州的广告人会不会知道他的也少些,所以就奇了怪了,甲方是有何神通请出整日介拉风的老杨的呢?难不成是李雪淞「红鹤老大」搭了一把桥?老李做不出的表现老杨一定成。
只是江湖上一直话说请老杨出山也就是三个月的活儿,而且甲方既然想好了用他,也会是备好了一年左右的马料,来付这仨月的出场费的。
这个甲方的老大,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杨海华的粉,至多呢听说过,估计旁边有人还是上了奏本,您这个困局,可能要试试这个人了。
其实用杨海华,一是可以从他那看似花哨的诉求点上,看到对人群生存和生活状态的透视,哪群人和哪群人不适应在一起了,哪些人和哪些人再见时恍如变种了,老杨点的是「油腻们和佛媛们」的痛;其次呢,由于老杨的介入,这个项目在本身九年了的名气上,还会不迳而走,由圈内卷至圈外,名闻华夏,这是多大的影响和广告费,甲方老大都不用装偷着乐,不是么?朋友说这组广告甫一出街,就有业主反应汹涌,要对号入潘金莲的座,这不仅有可能让老杨过来开坛,还正好登高一呼,让不是西门庆的西门大官人都过来赶场。
开坛时,老杨会告诉他们你们正是这样的同类,还有好多找不着北的同类都该往这来。
再仔细看看,老杨在平面布设的局部上,早有故事线在伏笔,每行小话,都是策略的勾连,放在不同处的,都各是各的机心。
还有“树比房高,影影绰绰”这个扫描二维码的引导,老杨还是会体会甲方心思的。
这几年,看来老杨只是在哈雷上磨出了胯下的享受,还少看到他对哈雷中国的贡献,所以只要有人重金加诚意请,他还是可以下凡的。
但愿大江南北的地产佬,再让老杨一发而不可收几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