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运营包含哪些方面(分享被大家挂在嘴边的精细化运营)
在后疫情时代,随着流量红利消失且越来越向巨头集中,不仅提高了普通企业获客的门槛和成本,让增长也变得困难。
精细化运营的概念越来越被人谈及,更多的企业运营思路也从粗放式运营转移到精细化运营上来。
从企业的招聘需求就可以看到,比如招聘岗位有:产品运营、用户运营、社群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等等,而且如内容运营,又可拆分出新媒体运营、直播运营、小红书运营等更精细的岗位。
精细化运营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运营有很些区别,单从名字上看,就能猜到精细化运营,颗粒度更细、运营方向更精耕、细致,意味着更关注效果,更重视投入产出比。
下面我们从到底什么是精细化运营、为什么要精细化呢、如何精细化运营三个角度来简说一下。
一、什么是精细化运营
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的核心是用户,一切围绕用户展开。
所以精细化运营就是针对用户做更细颗粒度的运营,如针对用户群体、营销渠道、转化流程、使用场景、用户行为数据,展开更有针对性的运营活动、运营分析,以实现运营目的。
说白了,就是流量如何玩的更6,如何挖掘出更深、更多的用户需求并满足它,提高转化率,提升GMV。精细化运营无疑是企业增长过程中的一柄利剑。
精细化运营,不仅仅针对存量用户,对所有用户群体都需要精细化。
也就是说我们要在用户新增、流失、召回等环节都要精细化,并且有完整的用户流动模型策略。
在 用户拉新中,不仅要分析渠道客户体量,还要分析通过哪些关键词搜索过来的客户多?
来的客户中,来的多的渠道客户质量如何,付费比例、复购比例、复购次数是否高(高只是个描述,具体多高算高,要你自己去制定指标)。
更精细化一点,付费比例高、复购比例高,那他们贡献的总GMV高吗?如果不是,算高质量用户吗?如何提高这部分用户的客单价。
再比如,从首次购买到复购时长高于店铺平均时长,那么这部分客户算高质量客户吗?
这个时候精细化运营就需要分析,为什么复购时长间隔这么长、是否是收到货太慢、是否是我们没有二次触达客户、是否是我们的商品的不能满足他更多的需求?
二、为什么要精细化运营
无论宏观还是微观的因素都有,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越来越贵的流量
还记得曾经36K发布的文章《买不起的流量,创业者每一天都是生死存亡》,一针见血的指出获客的成本不断攀升,甚至有些行业的获客成本达到上千元。
“人傻、钱多”的粗放式已成为过去式,那时候一个获客成本可能就几元,让大批从业人士颇为怀念。
幸运的是,流量红利还有一些,但是合作的过程颇费周折,就需要专业的机构帮你对接流量,从而实现增长效果;
不幸的也有,流量不断的聚拢到巨头的流量池里,而且易被复制。
2. 人口红利的消失
国内互联网网民数基本饱和,人口红利消失,增量市场疲态尽显。存量市场的竞争压力也不遑多让,几乎所有的细分领域都有大批从业者涌入,这样情况下,企业的出路无非2种,发现新的红利地或者对存量用户的深挖。也许这几年跨境突然火起来也是这个原因。
3. 产品同质化严重
世面上产品同质化尤为明显。比如服装行业,在头部电商平台,搜同款更是成为一种必备。诚然搜同款能提高优质商品的销量,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这就带来一个思考:在大家产品都一样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获得客户呢?我觉得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应是一条能产生持续增长的路径。
但是怎么创新,就涉及到你要对你的客户需求非常清晰,如此才能有精细化的运营思路。
4. 用户需求的细分
现在对客户群体的不断细分,产生如很多丁克族、单身族、二次元、Z世代等繁多的圈层文化,不同圈层的用户,需求不一。而且同一圈层的用户,对需求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尽相同,挖掘、细分才能更好的理解客户。
5. 技术资源的成熟
技术人员、技术能力、技术手段的蓬勃发展,尤其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的成熟,让企业挖掘客户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运营有了根基。
对数据的重视,也成为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普遍认知。
说不清是DTC模式、思域流量、互动、种草等推动了精细化的进程,还是精细化的需求衍生了他们。不管如何,精细化运营,时机成熟!
三、精细化运营,如何精细化呢
精细化运营有自己的思路,不同的行业和运营模式,都有自己的打法。就目前来说,用户运营就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当然精细化运营肯定不止用户运营,下图是常用的运营思路以及精细化运营的常用流程。
从这张图里,我们可以拆解的点有很多,最直观的用户分群就要有用户精细化;此外还要有流程精细化和场景精细化。
1. 精细化运营之用户精细化
上文说道,运营的核心是用户,所谓“以人为本”,精细化运营更是要以用户为主。用户精细化的前提是对用户熟悉,就要有较为清晰的用户画像和用户分层。
1)先说用户画像,用户画像的建立,是对用户熟悉的第一步
建立用户画像的过程,艰难且复杂,但是对用户的摸索,有趣又枯燥。市面上关于建立用户画像的知识特别多,大家一搜就一大堆,这里就大概说下,不展开阐述。用户画像你可以理解为把用户信息标签化,就是人为的给客户打上已制定的标签体系。标签体系,我分成三种,基础信息标签、行为标签和定制类标签。
基础信息比较好理解。就是类似年龄、性别、地域等。常用到的内容如下。
不同的行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添加不同的内容。如操作习惯、设备型号、系统类型、常用IP等。
其次是行为标签。
行为标签,顾名思义是由客户的行为产生的标签。下图仅供参考。不同的行业自行添加充值、提现、优惠券、积分等类型标签。
自定义标签,是基于一定的行为特征产生的标签,也可以归属到行为标签中的预测标签。
单独说是这一类型的标签,比较特别,特别点在于他们代表了一类的人。比如二次元、篮球迷、装备党;再比如养宠人士、有房一族、有车人士、美妆、游戏等。
简说了标签,再说下标签如何建立
标签库的建立,简单也复杂。一般来讲,针对用户的信息统计、行为分析,加上不同维度的数据类型合并,并赋予一定的权重,运用一定的计算方法,就能产生用户标签库及画像生成,并运用到运营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