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古诗的字体 书写诗词的方法
适合古诗的字体(书写诗词的方法)
适合古诗的字体(书写诗词的方法)
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适合古诗的字体(书写诗词的方法) 知识,希望这篇文章能对读者们有所帮助。
长吉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东坡诗:“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试问哪个是奇句?很多人会说:长吉的奇,东坡的这句很平常。
真的这样吗?长吉的“石破天惊”,看似奇实际真不奇,为什么?文从而字顺,平平陈述而已,故此不奇。而东坡的“江柳摇村”,看似文字平凡无奇而实际内在却奇,因其是文从字顺之外而自创新的语言表达。
试问“江柳”这个事物到底是什么来头?与“山桃”“水荇”这样的事物表达一样吗?其实是不同的。与“湖莲”“海藻”也一样吗?看似都是前面一个江河湖海的名称后边加上植物等,但细究其内涵却是有所不同的。“江柳”并非是一种专属的植物名称,所以不同上述所述植物。而是特指江边的柳树。
虽然“江柳”已奇,但还不是最奇怪的,最奇的是“摇村”二字。试问什么在摇村?如果按照常用的语法套路来看(大抵从西方语法套来的),肯定是这么分析的:摇,及物动词也;村,宾词(旧云“受事”)也。如果这么解读,那就是江柳摇动了村庄。如果是西方的学生学汉语,按照这样去理解,不足为奇;但若是中国人如此理解,那就是真如相声的“歪讲逗咍”那样搞笑了。
“江柳”在物理上是摇动不了村子的。这只是表达一种江边垂柳在风中摇曳,好像使江村也动起来的那种感觉而已。故不能以正常的语法去解读的。所以东坡造语奇于长吉,就是因为这种不可能而又可能的感觉,平常人多不能总结出来,故此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奇特。其实这种行文笔法,是我们汉语固有的语文特色。
少游词:“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试看“惊”字“凝”字,是何神力!如果连这种用字的细微精奇触觉都漠然感受不到的,那就回家种田得了,不要来学习诗词创作了。
回头仔细琢磨,试问“惊秋”的又是什么呢?依照平常“语法”来解读,是“惊动了秋季”?还是“惊讶秋景”?但似乎都不是。“凝暮”者又是什么?大家可以试试看,把这两句改成“白话”说上一说,看有什么不同。这是少游之奇,当然也是他的一奇;然而究其实际,也就是汉语言的奇而已。
飞卿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如果按字译成西文,则完全构不成句法,都变成一些莫名其妙的字汇凑在一起而已。但以汉语言韵语之标准来看,这就是极精妙传神的诗句。
因为按照西方的语法标准,离开主词、宾词、联介词、转折词这些东西,那么就一步不能走,一句也不能成文。譬如像这句“鸡声茅店月”,必须“寻找”谁是“句主”,谁是“谓语”;又鸡声与茅店之间,是何“关系”,用何“介词”,弄清之后,又要“研究”那店之与月有何“关系”,如果无关系,那怎么还能连着说来?然后“茅店的月”呢?“茅店的“上面”或“旁边'之月”在哪里?诸如此类,若弄不清,则半句也译不成。
但是当他弄“清”到最终译“成”句子时,已是一个毫无韵致神味的死句子了,“诗”已不复存在。
有很多这样类似的例子,经过仔细研究,会觉的汉字好像火车的车厢,前后有“钩”,一撞就可联上,并不需要“介词”之类的来勾搭。你看奇与不奇?此天下之至奇也!这是只有汉语才有的最特殊特色。在诗句中诸字建构上,自有其特殊的“组联法则”。
#诗词##唐诗宋词##原创诗词##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