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营销传播效果分析,浅议党报微信公众号如何巧用“网感”提升传播影响力
施媛媛
严肃刻板、与受众有着较大的距离感、具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对党报的印象,很多人停留在了片面的阶段。而正因为这种距离感的存在,使得党报的传播影响力受到较大影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也开始大力推进媒体融合,主动转型进军新媒体平台。如何利用好微信公众号这一平台,巧用“网感”,提升党报的传播影响力值得每一个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体人思考学习。
网络上对“网感”的解释为:互联网社交习惯建立起来的思考方式及表达方式,具体表现为用新的网络语言和网络现象去诠释符合文化母体的超级符号。简而言之,“网感”就是在新媒体潮流下抓住公众眼球,大力圈粉的氛围和营造出适合新媒体发展的良好环境。“网感”的有效利用可以吸引更多受众、让原本刻板严肃的内容与形式突破传统枷锁,得到更多创新的附加值。
具体说来,如何运用好“网感”,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用“网感”,党报也有“春天”
一直以来,党报以其权威、客观、及时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受众和追随者,但随着手机、电脑等网络媒体的出现,年轻人的视线则更多转向吸引眼球、形式新颖的手机内容和网络内容。对党报,他们则将其片面理解为严肃、呆板。“网感”的巧妙运用,让年轻一代感受到党报也有让人视野一新的一面。正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7月6日的一篇推文《女生中考757分8门满分!没上过辅导班》刷屏了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营销传播效果分析,这个吸引读者的标题,以及封面小女孩腼腆羞涩的笑脸让人忍不住点进去阅读。轻松的文字、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充满“网感”的内容、创意的视频,纷纷迎合了新媒体传播的需要,阅读量10万+,网上影响较好。
(一)顺应时代发展微信公众平台营销传播效果分析,让党报不再“高高在上”
“网感”的使用契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编辑微信公众号时,笔者认为,要想消除受众对党报遥不可及的固有思想,编辑在思考微信公众号的编辑时就应该精心选好素材、打破常规思维,运用好“网感”再对文章内容进行编辑。顺应时代的发展,就要积极融入媒体融合的大趋势,突破以自我为中心的传播方式,站在受众的角度,想受众所想、提供受众所需,在坚持公众号编辑原则的基础上,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分享新闻信息。
(二)注重创新方式,让党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网感”的运用,强调的是方式创新,内容为王的原则不能也不应撼动。在保证内容丰富、有较强新闻价值的基础上,加入足够的创意,使得文章内容和表现形式相得益彰。以保山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3月4日推出的稿件《风起保山满眼春》,利用微信公众号编辑器里色彩丰富的样式对文章进行分段编辑,加入视频,既吸引读者阅读,又用多种色彩为底色,减少读者的视觉疲劳,最终这篇推文的阅读量较大,受到读者好评。笔者认为,优质的内容犹如公众号的“肉”,充实了文章整体构造,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所需信息;形式创新犹如流淌的血液,新颖的同时为其增添活力。
二、掌握分寸,防止“网感”变俗套
“网感”的利用对公众号的编辑可谓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如果拿捏不好度,公众号变俗套,反而会引起翻车事件。
(一)巧妙运用,防止总体内容不伦不类
“网感”在文章中,如若使用不当,会给人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不仅没有很好地表现出要呈现给受众的内容,反而适得其反,让整体内容不伦不类,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
为了提高阅读量,一些编辑剑走偏锋,过分使用“网感”,导致语言失真、内容变形、形式花哨,失去了文章本来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在文章中过分地使用一些网络新晋语言,“打Call、粉丝、扶墙”等。这些词语的频繁使用不仅有可能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还有可能让编辑团队形成思维定式,让他们以为使用一些网络热词就掌握了“网感”的使用方法,长此以往,使他们走进误区,不利于公众号整体的成长和发展。
(二)坚守党报阵地,权威性不能丢
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对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一类的冲击很大。为了迎合受众,一些党媒为了博取受众眼球,跟风且不加选择地推送一些八卦内容,虽然点击率很高,但是丧失了党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陷入了一种与某些自媒体、娱乐媒体一样俗不可耐的恶性怪圈。
三、兼顾“网感”的同时,注重自身素质提升
“网感”的使用考验着媒体人的素质,选用“网感”进行公众号编辑,需要对网络环境有正确的判断能力,知道哪些内容和形式可以采用,哪一些是不适合党报公众号使用。同时,需要长期浸润在网络传播环境中,蓄力发力,运用共情的思维,以受众的需要为出发点,传播真实客观的新闻内容。
作为新时代的党报微信公众号,在巧妙使用“网感”的同时更应该坚守自己的舆论阵地,迸发思维与活力,采用合理的方式表现想要呈现的内容。抓住受众关注点、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经验,以主流媒体的优秀特质吸引更多读者,提升党报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