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营销公司,操控数字人的“微表情”,走全自研路线的奥丁科技加速商业化
记者 | 佘晓晨
编辑 |
从二维设计到超写实风格,虚拟人正在变得更“像”人类。
今年端午期间,新华网推出了其首个超写实数字人筱竹。在一段舞蹈短片中,筱竹身着古装,实现了和人类演员近乎一样的表演。同为超写实风格,筱竹的一大特点是微表情的逼真。而作为合作方,奥丁科技和新华媒体创意工场共同研发,用2个月时间制作出这个国风数字人。
奥丁科技两年前开始孵化数字人技术,这种表演级的虚拟人正是他们深入挖掘的方向。去年年底,这家公司开始进行商业化落地,此前则专注在基础技术研发上。
与大部分数字人公司不同,奥丁科技在技术上完全走自研路线——从数字人扫描重建、数字人驱动、面部捕捉驱动到数字人服装材质的扫描,均进行了硬件和软件算法的自主开发。
筱竹的诞生算是标杆案例,这一角色也涉及了奥丁科技的几大核心技术:时域扫描系统(Loki )、表情捕捉及表情迁移系统(Loki )、材质扫描系统(Loki )和数字人体征数据库(Loki )。
奥丁科技产品技术负责人、联席CEO 向界面新闻介绍称,时域扫描系统通过对真人进行扫描,重建出一个三维数字化形象,经过修改和加工制作出一个全新的形象IP。而在表情捕捉及表情迁移系统中,奥丁科技的长期目标是达到影视级效果。认为,“超写实数字人的下一阶段竞争点在于表情的真实度上,只有表情足够真实,数字人才能更像人类。”
此外,公司专注的第三个技术是材质扫描系统。在和湖南卫视的合作中,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到数字人的服装制作中。
值得注意的是,奥丁科技正在进行真人扫描数据集的积累。目前,奥丁科技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亚洲人脸部特征数据库,数据量达到近200T,涵盖了16岁到70岁的人群。称微营销公司,该系统的研发是为未来的SaaS服务作准备。
数字人市场在去年热闹非凡。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虚拟数字人相关企业28.8万余家,近70%的虚拟人企业成立于1年之内。但纵观整个产业链,各家公司分工不一,专注IP运营的C端企业和To B技术公司各有分工。
奥丁科技明确了做技术、短期内先落实To B的战略,今年计划拓展To B和To G业务。对于B端,认为“分账模式”才能让数字人公司走得更远。与此同时,公司将完成VR扫描硬件第一个版本,明年开始推进C端硬件业务。
根据奥丁科技对市场的判断,现阶段B端业务仍是数字人公司的重要业务来源微营销公司,而C端业务的需求还未到位。的想法是,基于硬件技术,奥丁科技可以做所有数字人的底层供应商,同时又可以和所有数字人竞争,抢占市场。
但挑战依然存在。由于C端需求尚未到位,用户很难感知到数字人“微表情”的差距。从创业公司到大厂入局,数字人的营销效果似乎大于技术水平。对于这一点,奥丁科技市场负责人、联席CEO张玥认为,“比较好的打法应该是先从B端和高端技术开始竞争,做出最高质量的东西之后,慢慢把数字人下沉到普通用户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