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 「资源」才具备更大的价值
我们通常认为,拥有越多的资源,成功的概率也就越高。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恰恰相反,有限的资源往往才具备更大的价值。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我发现凡是身边的那些聪明人,都特别善于以小博大,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无限的潜能。
好比前几天,我和一个创业的朋友聊到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他总结了一条自己近年来的时间管理方法:
“我限制自己每天只工作4个小时。”
说完后他看我有些诧异,于是补充道:
“其实我做的事情并没有减少。只不过,我觉得一个人太忙,会没有时间思考。所以我会通过给自己时间的限制,强迫自己去做最重要的事,并分清每件工作的价值。”
是的。回想现实当中,绝大多数人不喜欢边界和限制。
我们通常认为,拥有越多的资源,成功的概率也就越高。尤其在追逐人脉和关系的今天,想成大事,你就必须有大资源。
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恰恰相反,有限的资源往往才具备更大的价值。
正如达芬奇所说:
“限制产生力量,而自由导向死亡。”
所以,今天不妨我们一起聊聊: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发挥自己的无限潜能?
一、为什么“无限的资源”往往会导致意志力的匮乏?
人最痛苦的,不是你没得选择,而是你有太多选择。
有本畅销书叫《眨眼之间》,其中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越多的选择,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浪费。
尤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可选择的东西太多了,而选择的过程往往只会带来迷惑、犹豫、怀疑和退缩。
就拿我自己来说。近几年我养成了一个读书的习惯,虽然家里屯了好几摞书,但一年算下来,真正的收获却仍旧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市面上的书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每一本我都细细地咀嚼完,怕是好几辈子都不够用。
更何况,我们每天都会接触手机里各式各样的文章,在信息极度冗余的情况下,我大量的时间都被花在了如何甄选内容。
换句话说,我将80%的注意力都浪费在了选择上。
之前我看到一句话,叫做“人生很贵,不要浪费”。后来我觉得这句话有点片面,于是把它改成了“人生很贵,别怕浪费”。
当然,这里的浪费指的不是生命,而是「过多的资源」。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据我观察,很多人潜意识地喜欢盲目追求更多的资源,而往往误解了资源的真正本质。
到底什么是资源?在我看来,只有那些能被你转化为结果的东西才叫资源。
- 人脉是资源吗?不,只有那些能与你平等交换利益的人才是资源;
- 时间是资源吗?不,只有当它能为你创造出更高溢价时才是资源;
- 金钱是资源吗?不,只有那些能为你产生价值的投入才是资源。
因此,很多人总是在极力地寻找资源,可这未必是件好事。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跑步机效应”,意思是说,一味追逐资源的人有时候就像在跑步机上跑步,上面显示你跑了一百公里,但停下来其实还在原地。
反之,我特别不喜欢有些人动不动就说自己有XX资源,或者XX资源有多牛……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所“拥有”的资源都是伪资源。资源的意义不在于大小多少,而是你能否真正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价值。
就像读书的例子一样,很多资源摆在那里无法利用,其本质无异于垃圾。
而真正有效的资源,有时候并不需要你过度开发,因为它是你用自我价值吸引来的。
二、为何资源越少,越会关注核心能力?
据我观察,越是聪明的人,越懂得“克制”。
所谓的克制,就是明明有条件去做,却仍然强制自己不去做。
比如乔布斯生前,总是穿着代表性的黑色高领衫,配上固定的牛仔裤和球鞋;又如扎克伯格的衣柜里永远是一排同款的灰色T恤。
为什么很多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却“不舍得”在自己的装扮上下功夫呢?
因为他们更希望在有限的意志力资源里,尽量节省自己的决策成本。
在我看来,对于一个没钱、没资源的人来说,有时候资源匮乏也是一件好事。因为选择太多容易分散精力,甚至等于没有选择。
相反,一个选择越少的人,有时候越容易孤注一掷,在繁杂的竞争中撕开一条裂缝,从而杀出一片天地。
换句话说,相比依赖资源上的勤奋,有时候「专注」更容易取得成就。
好比我身边不乏许多毫无背景的草根创业者,有时候他们做事情时的决策很简单,就是从自我优势上出发,专注把一件事情死磕到底。
这些人身上有种“阿甘精神”,就是勇于将最微小的细节落地。一来当然是因为身边没有什么诱惑;二来是他们的资源有限,容不得有多余的选择。
反之,我发现身边还有一些人特别容易“唯资源论”,比如:
当他遇到一个项目难题时,首先会向公司索要资源;
当他要为某件事情负责时,首先想要更高的头衔;
甚至,当他要寻找幸福的婚姻时,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更大的房子。
这种对资源的盲目索取,其实是一种对目标失焦的表现,这种人将成败寄希望于外部条件,而忽略了对自我核心能力的关注。
换个角度说,在经济学上有个词叫“洼地效应”,意思是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创造出理想的竞争优势。
好比全球市场上有个原本资源匮乏的国度,但它所拥有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这个国家的名字,叫做以色列。
一提到以色列,也许有人就会联想到石油。可事实上,以色列石油资源相当匮乏,除了近些年地中海发现的天然气,其它地区,超过一半是不毛之地的大沙漠。
有人说,全球仅占不到0.2%的犹太人,控制了美国70%的社会财富。
为什么在资源如此匮乏的情况下,以色列(或者说犹太人)却创造出了如此巨大的财富呢?
因为犹太人有一种共识:他们知道自己资源薄弱,所以更加关注自律和劳动,他们善于经商,因为信仰靠双手能够致富。
回过头来看,很多人认为一件事情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多寡。其实未必。
我个人认为,没有限制的资源,往往会导致效率的低下。
好比你手机上装了满屏的娱乐APP(诸如抖音、快手),每当有时间,你就会不自觉地点开它们,于是时间转瞬即逝,一天下来毫无收获。
如果你正为此疑惑,最好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砍断资源,狠狠地卸载它们。
正如思想家毕达哥拉斯所说: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为自由的人。”
三、创造「局限」,是实现效率的必要前提
有效利用资源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主动创造“局限”。
心理学中还有个词叫“禀赋效应”,就是我们会对已经拥有的东西估值过高。
尤其对于一个资源匮乏的人而言,相对长远的获得,当下微小的损失往往给他造成的痛苦更大。
就拿人脉这件事来说,很多人喜欢钻营各种关系,试图通过认识更多的人,从而让自己的资源显得足够丰厚。
可聪明的人或许早就意识到了,哪怕你真的认识了更多的人,真正对你有影响、并且能产生直接价值的也就那么几个。
反之,如果你正在追逐不停地获取人脉时,你必然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精力。而当这些精力分摊到不同的人身上时,所有人平均感受的只有一点点。
所以,聪明人永远不会选择贪婪,他们只会在最重要的关系上下足功夫,从而确保友谊的天长地久。
再举个商业中的例子:
早些年我在广告公司做品牌投放的时候,通常客户都会给你一个高预期的指标,以及一个十分有限的预算。
与此同时,他们还会给你列一堆自己倾向的媒介渠道,要求这些都要投放到。
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预算的稀释,往往会导致效果分摊。广告的用途是充分霸占某类消费者的注意力,而不是到处 “蜻蜓点水”。
换句话说,如果预算有限,最佳的做法是去all in一个最接近目标用户的媒体,并将其资源用到极致。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很多人却并不那么想。
毕竟,当你面对浩瀚的网络资源,绝大多数人都喜欢像皇上一样“雨露均沾”,他们害怕赌注背后所带来的超额风险。
这种想法也不全错。但如果你了解过史玉柱的营销方法论,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会十年如一日地只在大型地方电台打“脑白金”的广告了。
再者说,如今互联网红利已逝,但很多人仍然盲目的追求资源、苛求野蛮生长。可事实上,这同样未必科学。
因为在获客成本极高的今天,用现金补贴换来的用户是极不划算的,而且当你根基不稳的时候,用户越庞大,你的留存率也就越低。
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不是释放资源,而应是利用好已有的资源,服务好已有的用户。
正如被别人视为一个十分“克制”的产品人——张小龙,他说:
“当我们在做一些决定的时候,合理性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我们少做一点,是因为很多事情我们做不好,很多决定一开头就是错的。我们希望在微信里,展现的是对用户有价值、是他们需要的东西。”
由此,你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资源极度丰富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上,我们却很少能看到微信的贪婪。
所以,总结来说:
“放弃,有时候就是收获;有限,也常常意味着无限。”
毕竟,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唯独,一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是无限的。
本文由 @墨多先生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