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运营乐趣:我给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办了场线下见面会

在运营微信公众号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和尝试,不希望拘泥于常见的运营套路,希望能够建立更加深入的、持久的联系。
巧合的是,时值网易云音乐乐评书火爆问世,于是我在线上开启了UGC集结活动:为闹味编辑一本书。
确定了这个概念后,我立刻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志愿者招募的推送,招募了50多名志愿者,历时5个月,在线协作完成精装书籍《海尔波普还没有走远》。
这本书收录了从闹味300+投稿作品里,最终票选出的14篇佳作。由专业的插画师绘制封面、设计师完成全书的视觉设计,还得到了知书文化总编辑凌草夏(也是大热作品《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暗恋·橘生淮南》等的主编)、爱奇艺热播网剧《你好,旧时光》中演员蒋宜儒的大力推荐,并慷慨撰写序言。
对于冷门的公众号运营者来说,能够实现以上的成就,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基地”。
而幸运的是:在微博上与凌草夏、蒋宜儒等人联系时,对方爽快应允。全书的设计师@一只张可甜,也是由一位粉丝推荐的,并牵线联系到了专业的插画师。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海尔波普还没有走远》的诞生。
这本书辅一完成,即收到了热烈的反响,跟一般的粉丝活动不同之处在于,如此深度、漫长、具有创造性的参与,让每一个读者都化身编辑,让每一个粉丝都能成为主导,意义深远。
二、闹味分享会是什么?
闹味分享会,由八月长安书迷自发召集,是一次深度的读者分享会。2018年8月12日,是作家八月长安的生日,对于读者而言具备特别的纪念意义,故选择在当天召开线下活动,增强粉丝凝聚力。
分享会邀请了广西高考文科省状元:张可甜(设计师)、爽爽(新媒体从业者)、卿(医学硕士),分别从“学业”和“职业”的角度,进行深度演讲分享。
在八月长安的作品里,“要成为一个眼里有光的大人”,贯穿全文。而此次分享的主题,正是围绕着八月长安的激励与个人成长之间的联结关系,旨在为参与者带来更多启发与交流。
活动当天,还举办了闹味投稿作品合辑《海尔波普还没走远》的新书发布会,全程线上直播,由我主持、多名志愿者协助完成。
三、钱,从何而来?
在确定了主题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疯狂地找资源。
钱、场地、嘉宾,都是要紧的。钱是大事,尤其对于没有钱的运营人来说。
闹味分享会面向粉丝、面向学生,底线就是活动全部免费,还包括布包、明信片等到场即送的纪念品、茶歇时的小食饮料、场地费用等等,都是开销。
与工作上合作过的几家快消、教育类企业市场部联系,对方反馈均是,这类活动太小,公司不批,只好转换思路,从小型赞助下手。
我花了一天时间来仔细推敲活动方案,并且撰写了活动推文预热,联系自媒体帐号(微博/微信/知乎/豆瓣/活动行/朋友圈)推广,邀请闹味分享会全体成员群发。其中也有我自己、嘉宾的微博 @迟雨落(1.5w+粉丝)@一只张可甜(1.1w+粉丝)、多个读书会的微信号等。
能够提供的宣传广告资源包括:
最终,还是通过工作伙伴的帮忙牵线搭桥,成功拉来了读书会提供的赞助,一拍即合。
此刻寥寥数语,但当时的过程还是很曲折的。
虽然我也身在一家大型公司,能够接触到不少优质的营销资源,但褪去了平台的光环,纯粹以个人的名义或品牌去拉赞助,难度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这里忠告每一位想要独自创业的朋友:
偶尔跳脱出你所在的环境做事,更能够体会到资源的珍贵,以及个人能力的有限,这对于眼界的拓展是极大的挑战和机遇。
平日里积累的资源,未必都能有效,但不积累一定是没有机会的。
勇于尝试、主动出击,才是小型公众号线下活动的秘诀。
至于场地,由于定位是读书分享会,第一反应是去找书店合作。
然而广州的大型书店场地费让人咂舌,工作中八千一万的场地不觉得贵,可那跟自己亲自做活动的感受是不同的。
于是我的策略是:
虽然活动小型,但而对于场地,质量要求不能低,预算不够,只能多费些体力了。整个7月都处在奔波的处境,敲了很多门、打了很多电话、联系了不少朋友,最终才花落白云区的一家主打青年住宿的酒店,非常满意。
在这里也简要贴出分享会的任务清单及邀请函以供参考。
提供给志愿者参考的任务清单(简要版),细分到每个环节,都有各个模块负责的志愿者统筹。
小结
由于这次活动,是在工作之余的试水,很难投入百分百的时间、精力、金钱,来使之尽善尽美,但完成后也是成就感满满。
这次的聚会,极大地提高了“闹味”的曝光度,并且新书发布会对八月长安和UGC作品《海尔波普还没有走远》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最后实体书的订购总数、订购金额,也是超出预期。
在一众大号的夹缝中运营微信公众号,靠得不仅仅是天花乱坠的技巧,还有经过了深入思考的精细化运作。在此,我所做的事情就是激发粉丝的创作和参与热情,加入线上众包团队,写作、投稿、编辑、筛选、设计、制作、筹备、运营……在这个过程里提升自己的技能、获得归属感。
简·麦戈尼格尔的作品《游戏改变世界——游戏化如何让现实变得更美好》作品里,提到了这种方式的迷人之处:
非凡的合作者善于适应复杂而混沌的系统,也能愉悦地在此类系统下工作。
……想方设法地扩大合作,构建新社群,延长时间周期,迈向更宏伟的目标。
……通过在线空间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聚到一起,检验并发展自己大规模的合作、协调和共同创作能力。
或许这才是公众号运营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真正的“不败之道”。
本文由 @迟雨落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