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家:人民币跨境使用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跨境人民币支付解决方案)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柳青):人民币展开国际化进程已经历经5年。随着中国政府对跨境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的不断推动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七大最常用支付货币,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也逐步从贸易领域扩展到了投资领域。有中国经济学家在泰国曼谷参加相关讨论时表示,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同时,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构的建立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多的机会。
早期人民币是伴随着旅游、边境贸易的发展在周边国家开始流通,而随着中国政府对跨境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的积极推动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发展,当前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七大最常用支付货币。
在曼谷参加“人民币国际化-泰国市场的机遇与挑战”论坛的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17日表示,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至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都突显了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对美元过度依赖的系统性风险,特别是流动性风险。而只有通过本币结算,才能减少地区贸易受到非本地区货币波动的影响。曹远征认为,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是推进人民币在亚洲地区本币化的必要性和主要机遇。
曹远征说:“亚洲地区能本币化的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等等条件,人民币是比较合适的货币之一。原因有二:第一,中国市场是最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在继续成长,进口增长速度非常之快,变成很多亚洲国家的出口目的地,国际贸易的地位决定了用这种货币结算,风险比较小,因为它避免汇率风险。第二,中国经济比较稳健,人民币还在一个升值的倾向空间,持有这种货币不会贬值。”
根据中国银行公布的数据,2014年1月至5月,中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3.065万亿元,同比增长66%,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从贸易领域扩展到了投资领域,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数额有了快速的发展。不过在宏观数据突飞猛进的同时,也要看到,人民币跨境使用在一些国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根据泰国央行的统计数据,2013年中泰贸易人民币结算额为4.3亿美元,只占到泰国对华出口额的0.4%和进口额的0.8%。曹远征表示,中泰经贸关系有自身的特点,在泰国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还需要大型项目投资的拉动。
曹远征说:“在大陆用人民币比较多的,是中国对它有逆差。泰国对华贸易,他是逆差国,于是从中国方面启动,难度就比较大。泰国可能要反过来转,资本项下中国形成逆差,贸易项下回来,形成循环。这就是我们看重像‘大米换高铁’这种项目的重要性,它一定要靠这种大项目融资,使中国的资本输出,在资本项下形成逆差,最后从贸易项再回来。”
2011年,中国和泰国在曼谷签署了规模为700亿元人民币的中泰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但是迄今为止,这笔资金还没有被动用过。泰国正大管理学院汤之敏教授认为,这一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民币在泰国的跨境使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表示跨境人民币支付,金融基础设施和交易工具的匮乏是阻碍人民币在泰国推进国际化进程的主要障碍,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健全:“第一是人民币的清算安排,就是建立清算银行;第二是人民币互换协议融资,在泰国是在更新货币互换协议,(中泰货币互换额)是700亿元人民币,应该探讨怎么样使用人民币互换协议资金来促进本币结算;第三是人民币银行间的直接交易,人民币和泰铢能不能进行直接交易;而不用经过美元套算;第四是如何适时推出人民币投资产品。”
2013年3月在南非德班金砖国家第五次峰会上,金砖国家领导人正式决定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本月15日,金砖国家在巴西宣布,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启动资本为5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平均出资,总部设在中国上海。此外跨境人民币支付,由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曹远征表示,这两家多边金融机构都是旨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并都会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机会:“在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期限错配。在发展中国家需要有长期投资,但是一般流入资金都是短期的。金砖国家银行也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好,都是要解决这个期限错配,就是长期资金的提供。第二还要解决货币错配问题,于是就是本币化进程。在金砖国家银行是五个国家,从趋势来看它还是会用一种本币作为基本的投融资手段,从这个方面来看,也可能是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