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塌房,客服挑起危机处理大梁?
昨天推送几乎都带冠军翻车这个选题。我琢磨着,哎嘿,可以偷懒。睡前翻着看,发现大部分都在指点江山、发聋振聩。
我在办公室和社群里说的,一句都没看到,又只能自己写。
我就说说公关操作。热点话题的社会性部分,这篇文章里面通通没有。
1
事件很红,时间线也很简单,我本来以为这趴可以偷懒的。
结果,不仅公众把“安踏 双休”送上热搜,连有的同行都在羡慕说周末可以不干活儿。就很瞎啊。
事件虽然3月30日开始,然而几天都是“传言”级别,全网都在扒外围材料佐证,直到4月2日(周日)晚上9点多,李微敖放出包括500万借款合同的长文,才是锤死的转折点。
品牌切割,从锤死点开始行动,才是尊重事实的正经品牌。听着风就是雨的过早操作,要么是没主见,要么是早就知道了。
好了,作为明侦粉丝,可以看出公关能动手的时间点就是在周日晚上10点之后。
在周一早上开始删物料,即便不如“连夜删除物料”那么具有艺术效果,也就是手脚不快而已,跟双休日几乎没有一毛钱关系。
回过头来,假如“安踏 双休”热搜是品牌方特意弄出来分流关注、模糊焦点的,真的是老有想法和操作能力的招。但,可能性不高,应该就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用户和需要点击的平台,共同送上去的。
2
要求高点的话,安踏在4月2日(周日)晚上10点多,就应该开始执行各项公关操作。
注意,是执行,不是讨论。这会儿,应该大体决策已经有了,不需要半夜临时开会说“我有一个想法供大家参考”。
按照这类事件都保留的优良传统:逐级放料,媒体和品牌方都是有一定时间去做准备的。
李微敖从3月30日(周四)上午11点开始爆料,各家品牌公关对于张继科要炸雷,其实是有好几天的准备时间。一旦“坐实”,卡在“第一时间”发声的难度并不大。
对于品牌方来说也就是两个处理结果:断,和不断。没有定论,不等于没有事做。想破头也不好判断的话,就都准备一遍呗。小李子拿到奥斯卡之前,每年但凡有提名,媒体都是提前准备好2篇稿子,是哪个结果就发哪一篇。
公关,对于到处打听拼凑信息做出判断有很高的要求,对于二话不说把活弄完也有很高的要求。
3
“安踏删除张继科宣传物料”会上热搜,不奇怪。公众人物翻车,品牌方的切割都会挂上热搜,也是常态。
结果,热搜第一也就算了,还冲了个“爆”。这我确实没有判断出来。有猜着的小伙伴,可以留言跟我说说判断依据。
张继科前前后后有关联的品牌包括舒肤佳、华熙生物、妮维雅、相宜本草、诺特兰德、慕思寝具等,集中在美妆、运动等领域。
最难处理的是安踏。
4
首先,合作时间长。
安踏与张继科的合作已经10年,2013年官宣过“代言人”,这个抬头后来撸掉了,不过各项活动还是经常会用他,可能签了总体出场次数的框架。
张继科最近发力的直播间,也会卖安踏的产品。
长期间合作意味着互相认可度很高。短期合作讲钱,长期合作就讲感情了。
比如,查理兹塞隆代言DIOR真我16年。
比如,知道宗馥莉有上帝视角之前,她以“他太老了”换掉娃哈哈纯净水代言人王力宏的时候,是挨骂的。
时间,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也制造了很多问题。
5
其次,调性关联度大。
张继科是运动员,安踏是运动品牌。
相比美妆,直接利用冠军身份和运动精神做文章的运动类品牌,会更加显得“翻车”,也会更让人产生看好戏的情绪。
6
第三年,品牌国民度高。
相比其他品牌,安踏的国民度应该是最高的。
我经常在培训和演讲里面提,舆情从来不是平均分配的,信息永远是集中攻击的。
头部品牌承担99%。好处是你的,锅也是你的。
7
再来看下翻车对于品牌的实际影响。
关于钱。
在这几年各路人马花样百出的努力下,合作合同的限定条款已经很细很清爽了。也就是说,合作对象有过错,品牌方要在法律层面进行维权不是很难。
而且,合作合同金额本身还是小钱,甚至制作费也还能忍,如果有大规模的渠道投放,损失大头。
这些都是明码标记有记录有账的。按照合同约定,都可以去讨要。只要本人和公司还有可执行的钱。
不过在实际执行中,真的往死里追要费用的情况,并没想象中的那么多。涉及很多隐形原因,不展开了。
关于名誉。
对于品牌名誉造成的损失,就不太好算了。
首先,你的品牌得有名誉。
不是所有品牌都有名誉可以损失的。
你得有“名”,也就是知名度;还得有“誉”,也就是美誉度。这个要求一点都不低啊。
如果本来的美誉度就不怎么样了,合作艺人塌方,是好事儿啊,送热度来的。
其次,是否损伤品牌的基本调性。
消费很蓬勃的过去几年,很多原本有点“自觉”的品牌,也不得不伸手捞了一瓢流量喝喝。
我之前也说过的,大部分流量艺人,主要承担经销商的工作:卖货。在调性方面与品牌原来的大概率也是不怎么吻合。
这种合作,一开始就对品牌造成损伤,艺人后面还有“翻车”也能算是bonus,加固一下而已。同时,给了大家幸灾乐祸的happy hour。
真正危害大的类型是:深度绑定,高度契合,长期合作,关联联想的。也就是安踏后来发展了起来,代言人一大把,否则张继科出事对于品牌形象的影响更大。
还是那句,好处是你的,锅也是你的。
再有,是否能够有效切割。
切割,说白了就是品牌表态。在公众眼中,就是要与丑恶划清界限。
有的事情,对错是很明显的。张继科这题就没难度,典型的往死里怼就行了,风险很低。
但,公关心里要很清楚,还有许多话题是不能轻易表态的。舆论撕裂情况越来越严重,一不小心,撕的就是你家。
8
还想说一种很新的公关方式:送客服上墙。
“已终止与张继科的合作”,环球时报的信源是中新经纬,中新经纬的信源是宅男财经,宅男财经的信源是安踏客服。
个人盲猜,环球时报实在不好意思直接用“客服回答”这种薄弱信源来做的发布(暗访类除外),但又被上面催着“怎么还不发啊”,所以辗转用了好几层套来做规避。
媒体不容易,没有信源也要发布。
客服也不容易,一个回答就是环球时报的报道标题了。
10几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都是客服解决不了的让公关来弄。
现在好了,公关不想面对的,把客服顶出去。
上面报道的中间商“中新经纬”也是老正经的媒体,所以也一直在努力找品牌方,结果品牌方就是死活不回应。
9
我不知道到底这是安踏的既有策略,还是执行上出了什么问题。
单纯讨论这种操作。
这个程度的事件,媒体不会因为公关不接电话,而不做报道。指望报道数量上减少,不太可能。
数量之外,不回应能不能在报道内容的程度上降低呢?
坦白来说,跟媒体对话之后,媒体报出来的内容更加不利于企业,是公关能力有问题,而不是这个策略本身有问题。
唯一说得通的,就是想在上层关系和各个利益方之间留个余地,但在公众层面这也是没有用的。
这么做的代价是明显的,媒体以后在私人关系上很难觉得你是他的好朋友,在专业上也很难认可你的职业精神。
我一直旗帜鲜明地主张:正经品牌,特别是价值观说得特别漂亮的品牌,牙咬碎了往肚子吞,也要保持与媒体沟通。
10
插个小的知识点,昨天发现蛮多人不知道。
“终止合作”,指在进行中,彻底停止。
“中止合作”,指在进行中,暂时停止。
“无合作”,指不在进行中,早就停止。
张继科之前就没了安踏“代言人”的抬头,去一次结算一次钱的短代合作,到底算不算在合作中,我本来还觉得两说。
但是,安踏客服回复“已终止”,等于承认存在合作。
11
公关不想面对媒体,让客服出去顶包,是不是有价值的选项。留言部分大家可以讨论。
而实际上,在危机处理中,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客服会在第一时间承压。
要求客服回答不出问题,公关就要给客服统一口径。麻烦的是,那会儿公关自己拟的口径,上面还没批下来呢。除了客服,BD通常也是急迫需要应对口径的大户。
没有什么“小妙招”,也不存在“5分钟学会”、“三招搞定”,解决方式,就是要靠提前准备和流程规范。碰上不拿制度和规范当回事的企业,公关工作大量滞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死呗。
危机发生之后,客服客观上成为信息源,已是事实。
客服,与危机防范、危机处理中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公关对于客服进行公关培训,建议常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