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复利。
底层复利,才是真正的复利。
比勤奋更重要的
是“底层复利”,先知三日,富贵十年。
在这个世界上,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千万富翁和普通阶层每个人每天都掌握着24小时的支配能力,贫富差距大的核心原因除了先天性因素外,还有一项巨大差距就是“思维”。
思维决定着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刻的想法以及决定,如果你想自我提升,改变人生轨迹,就一定要不断训练“自我的思维方式”。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
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不是**,而是时间和复利,而我觉得决定复利的,除了两者之上,背后最核心的应该是支撑思维形成的“底层知识体系”与行动层知识体系。
简单概括复利思维:
找到某件事物的底层规律,使得事物按照一定的指数不断反复增强的思维模式,利用金融场景中的解释方法为“利息获得利息”,不断循环的计算,像滚雪球一样倍增。
复利最著名的案例是在“国际象棋盘”上:
从左上角的格子上依次放一粒米,第二个上放两粒,第三个格放四粒,依次类推下一个格是前一个的一倍,直到第64个格,总共可以达到多少粒米呢?答案是1840亿左右,相当于中国1000年的粮食产量。
经济学家也曾用一个公式来形容复利:(1+r)N,R代表你做的事情,N代表时间,只要R是正数,即你做的事情是正确的,那么随着时间的拉长,就会带来奇迹效应。
01 复利的底层是“知识”。
多数人一想到复利,第一思考会放在“金钱”上,从事物本质角度来说复利不单单是“金钱”,在我看来,它的内在核心其实是"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背后是对“知识的认知”。
一次投入多元持续收益是每个人都想要的,而且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我们花时间做的任何事情都该带着一鱼多吃的“思维”。
理解虽是如此,有句老话说的也好,认真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怎么算?如果利用复利思考,答案就是:“沉淀下来什么”。
复利的第一步我总结认为是“建立知识体系”,决定思维是否持续成长,知识体系的输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好比技术开发一样分为三个层面:应用层,中台,底层。
底层是什么:“一个人知识储备带来的认知升级”
中层是什么:“基本面扩张带来的能力圈放大”。
应用层是什么:能力圈放大后带来的变现方式。
曾国藩曾经说过,“我在年轻的时候无一日不读书”,著名央视主持人董卿也曾在节目中表示:“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一种时间,都会以另一种形式给自己带来回报”。
如果你把这两句话浅薄的理解为鸡汤,那只能说明“书读的太少”。
要知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多数问题,前人其实已经“给予答案”,只是我们没有找到对应的方法研究透所有的底层逻辑,而学习阅读对应的书,就可以进化思维认知,从而才能找到相对应的路。
底层:思维进化的过程
从成长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在“维修大脑”,通过“新知识的输入”,不断让它成为大脑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累积,从而让知识能够不断以“复利”的速度迭代,最后达到自我认知的提高。
若我们没有高瞻远瞩的视野,就无法意识到其实身边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沉淀形成复利效应,而知识体系是支撑大脑运转的一切底层。
我们大脑所学习的过程,是外界信息经过短期记忆(思考)后,进入长期记忆的过程,过程中短期记忆会把外界信息和“长期记忆的信息”放到一起进行加工,然后存储到长期记忆中。
这时,如果你大脑里没有新信息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的时候就比较困难,例如我们第一次读一些历史,哲学书籍,可能就会觉得特别困难,一句话要回味好久可能才理解其本意。
大脑里面若没有相关内容的基础概念和认知,就无法对新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呈现的形态便是“难以理解”,譬如小时候死记硬背的书,复杂的物理公式等。
如果我们有很多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思考的时候就容易很多,那么学习新东西的速度也会变的很快,这整个的过程是一个正面反馈。
在我们的认知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习惯用已知理解未知,背后的原理其实就是这样。
中层:知识带来能力圈的放大
知识的底层是认知世界的方法,从小学到大学摄入脑中的各种知识本质都在教育我们认知周围的一切,这里面包括每一项学科的基础理论。
虽然它们不能给自己带来直接的“变现行为”,但在步入社会后会教会我们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更高效率的产生可以变现的实用技能。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有个著名的桥段,孙悟空用棒子在地上画个圆圈,让唐僧呆在里面就不会被妖怪抓走,孙猴子画的圈就是能力圈,唐僧一出圈就会遭殃。
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做的事情都会超乎“认知范围以外”的圈,你看到别人开个饮品店很赚钱,自己也想投资,结果开起来后发现人力,房租成本减去后,盈利很少,这一切的过程就是“出圈”。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能力出圈又决策正确呢?最笨的方法便是打造学科的认知“底层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像一张蜘蛛网,在网状上你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一个“知识点”的串联和它们所起到的作用。
而自己知识体系的扩张能让碎片化知识也不再成为孤岛,在大脑中从而进行更多排列组合,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好比是“打地基”,一旦基础打牢,后面的认知升级就不在是“线性的增加”,而是指数的发展。
你想做经营,就给大脑摄入经营方面的底层知识体系,你想做市场,就给大脑摄入“底层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分为“底层”与“应用层”两种,底层解决的是本质,应用层解决的是方法论,怎么做,那么为什么学底层知识?核心在于“万物的本质”是相通的。
应用层知识体系的广度代表着一个人的能力圈能覆盖的领域,你的知识体系越广,能力圈也就越大,所能做的事情也就更多。
当自己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升级到“知道自己知道”的时候,自己的认知能力圈便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应用层知识:能力圈放大后带来的变现方式。
能力圈背后是知识的储备,在你的知识结构中,学习的底层知识和应用知识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与此画等号的是“时间”。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你有一个投资理财的规划,每年赚10%左右,年底就会有一个利润分配的问题,通常你会拿出来一部分花掉,然后在拿出一部分继续在投资。
而花掉的就像是“应用层的知识”,在投资的部分就是你的底层知识,这个比例在你人生不同的阶段属性也是不同的。
比如你刚毕业走入社会的时候,通过学习完成基础知识储备,然后工作学习应用知识的技能,拿到手固定的工资,那么“基础知识+应用知识”总和便是你的“能力圈”范围。
而随着发展时间拉长,你的底层知识可能是不变的,但应用层知识在不断的增加,比如工作中你学会了怎么做运营,怎么做营销,怎么搞定客户,但这些只能是你能力的表现。
那么能力的表现怎么让它变成“底层”呢?答案就是打造成为“高效的体系”,记住信息时代,信息反而不值钱,值钱的是对信息的处理效率。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新手编剧写剧本往往是大俗大雅的模仿前人的套路,你看到后肯定会说:“要是我,结尾一定写的足够震撼”。
但一个资深编剧看东西则是采用经典的三幕剧结尾,在第一幕的建构上一般是普通人的视角,然后在把主角光芒露出,提供足够的情节张力,最后结尾。
同一个领域,新手和专家的知识区别其实是不同的,新手往往看的是表面特征,专家往往看到的是本质能力,所谓的大牛,就是把学习任何事物背后的逻辑,抽成几条公式的能力。
然后通过归纳成为“体系”进行输出,最后达到放大的效果,把应用层的知识也就变成了“底层能力”,它的能力圈也就不断的增加了。
随着能力圈的增加,在回归到应用层变现的方式也就多样化了。
比如从原本的只能靠“单一贩卖时间“工资的形式,发展到了可以多元化售卖时间,例“顾问”“咨询”“培训”,这些都适合素人。
而有的人则是通过更多的收益,进行资金的再分配。
例如买股票,基金,开店,小投资,而这一切原理其实就是“底层+应用层知识”的分配的机制,所以可变现方式少是因为你没有掌握灵活的分配问题与“认知的瓶颈问题”。
02 复利的“本金”要扎实。
如果你的底层不够扎实,靠努力的方法给自己带来的复利是很小的,所有的事物都是一样,不信你可以纵观市场看看。
从金钱角度,年轻人和中年人相比做“复利”投资,最大的差距是什么?
答案便是年轻人本金少,财富积累比较慢,而中年人收入高,风险成本也相对比较大。
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你作为一个工作3年的人,每个月收入1.2万,一年便是14万左右,你拿出5万作为股票投资,如果你不小心亏损了一半,也就是2.5万,那么你努力奋斗几个月工资就可以把这个坑给填满。
但是一个每月收入5万的中年人拿出年总收入的20%作为股票投资,一不小心亏损了50%可能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现金流才能填满这个坑。
虽然比例相同,同样的亏损,前者可弥补的核心在于“年轻”可以支配力比较强,后者则是“信心上面的打击”。
这个例子可以充分的说明,年轻人的财富积累不仅仅表现在“金钱层面”,还有金钱以外的“知识价值”。
那么复利要把底层基本功做扎实的核心就在于“知识价值”要足够稳,这样你会在要投资的事情面前“少走弯路”。
在财富投资(股票,基金)复利的表现中,“底层”所代表的便是自己的本金部分,换到其他场景的运用中(工作,成长),“本金便是你的基础能力”。
打好基本功,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如何才能让你的基础能力更加扎实呢?你要先了解某个领域知识的分层,找到有效信息进行学习。
我们市面上很多学习都是可以找到源头的,比如你现在所做的任何工种,运营,市场,产品,营销,增长,技术开发等等。
信息按照层级可以分为四手:
一手的信息往往比较难找,一般存在某个领域的资深多年研究从业者,博士,学者身上。
它们还正在被研究,被验证,是新鲜的思考,可能还存在这些“学者”的脑中,笔记本上,并没有加工完成被发布,但新鲜度很高。
二手的信息一般含金量高,是一手信息的转述,比如你看到将底层逻辑的书,比如《国富论》,比如一些权威机构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白皮书”,还有一些是经过系统整理,提炼后的培训教材等。
而三手的信息往往是“为传播而简化或极端化观点的陈述”,像一些领域类的畅销书籍,已经被改变为“公众理解”方便传播的文字,但因为被简化,加入了一些大量案例,故事,可能在表达层面就会出现不精准。
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在市场营销圈,多数人都看过一本书叫做“定位”,主要讲的是“满足顾客需求,抢占用户心智,是定位之父特劳特的成名作,美国史上最佳商业案例”。
在市面上除了这本书以外,还有一些“译意相同”的书籍,本质内容讲的都很相似,而这些书往往是为了让大众更容易理解。
四手信息是“各种动机充满个人情绪的表达”,例如你常常看到的各种碎片化公众号文章,标题常为“按照这个方法就可以赚几十万”,也有很多导师解读“一万小时定律”,告诉你任何人努力都可以成功等等。
现在你可以检索下,自己在上面的几种信息中花费了多长时间,其实任何一种信息都是有效的,核心在于“利用的方式”。
若从底层复利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应该掌握“一手信息”,这样加上“应用层”的知识实践,基本功才会更加扎实,但一手信息比较难以读懂,这里一般建议选择”二手信息“去学习会更有效些。
我们如何找到所需信息的源头呢?
首先我们需要认知到自己需要的是“方法论”层的还是“底层”的,底层一般是教科书类较多,专业的理论知识,比如你想学习播音,那么从“大专到本科”一系列的教材值得自己挖掘。
如果是“方法论”层,则需要在行业内寻找,我一般会采用找“牛人”,听“干货”,譬如你想学电商运营,那就找电商圈“运营”厉害的人,去买他的书,听他的课程。
钱作为复利的结果,只是附和在“某种东西”上呈现的一种方式,比如“开门店”,“做公司”,但想经营好它,则背后需要“知识体系“的支撑。
所以当我们想做任何一种“投资”的时候,最先应该思考的是“自己在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够不够完善,把底层知识做实,然后学习“行动层的知识”相对更容易一些。
03 复利的底层“怎么持续”。
钱要持续增值,就需要把它投入到一个能够持续创造利润的经济中去,那么不管是底层知识还是“行动层”知识想要增值,就需要建立完善高效的知识体系。
我们在来看“复利”的核心定义:
持续并且稳定的增长,升值,不追求快速的收益,核心避免亏损。
对于“底层知识复利”的持续,需要做的也是“小规模”的学习,核心是“不间断”,很多人常常说自己在读书的时候非常有文化,考个本科,读个硕士等,但在毕业以后就不学习了。
如果结了婚生了孩子,可能有时“孩子”的一道函数题就能把自己给难道了。
为什么我们学过的知识会被遗忘?
学习不是像电脑下载文件一样,可以进行长期存储需要的时候及时调取,学习的本质其实是“建立在已有知识”之间的。
人的大脑里面大概有一亿多个神经元,当我们在学习和思考新知识的时候,相对应的神经元就会被点亮,当你经常去运用和练习的时候,这些相对应的神经元就会更加牢固。
甚至有时会变成条件反射,这些知识才能真正正正的属于你,反之如果你只是思考过,却没有经常使用,那么这个知识点相对应的神经元就会很快“暗淡”甚至被“遗忘”。
一件事情长期不做,就会脑生。
金钱的投资也是一样,如果你久久不登录一个“基金”的账号,几年后再去从大脑中调取,可能就要思考一下,如果最后忘掉了,不但复利没有了,本金可能都找不回来。
所以不能忘记学过的知识的方法便是“多练习运用”和“对外输出”的能力,为什么要持续学习知识呢?
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持续的变现能力”,用大脑的认知来支撑赚更多钱的思维。
最终你会发现,不管是价值,还是财富投资,复利思维背后绑定的是“终身成长”。
很多人的终身学习是伪命题的核心在于“没有属于自己的体系”,他们的大脑学习最终就像流沙一样,逐渐被忘记。
一个正常接受教育的人,它的知识体系建立应该是有“雏形”的。
工作以后的终身成长,就是给这个体系不断的输入新的技能层的知识,增加其结构的完善性,可随着市场的动态变化,解决更多遇到的问题。
人最好的底层复利“终身学习”,应该是选择几个“有价值的长期问题”,持续的深挖,比如怎么做好市场营销,怎么做好一个产品经理,怎么做好管理,怎么当好老板,怎么做好财务投资。
等你十年如一日的都在研究这些问题,你会发现自己更“更加系统的理解”,而这一切越能够保证“你在这个领域稳步的增长”。
所以千万不要被短期的价值所迷惑,从知识,成长,金钱三者投资角度来说,也许你的初始量不是很多,但不重要,重要的是“本金增长的能力”。
“复利并不是自动化”的过程,而是考验人性的过程。
如果我现在告诉你,从今天起你不要喝酒了,每月剩下来的钱10年后你可以换一辆保时捷,请问你愿意吗?
80%的人都不会这么干,所以“复利的投资” 也是这样,它是一种常识。
如果所有的复利后期都可以“葛优躺”,那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早就不用学习了,他们还费那么大劲学习干嘛呢?难道是自找不痛快吗?
在复利的要素中:
底层知识的认知比例和金钱的本金是一样的,“底层知识”,相当于你能力范围内的认知,你要不断增加,这样投资出去的基金,股票,创业“所做的事情”,你才会有中长期长远的增长。
而如何持续呢?则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让自己专注,克服一切让自己“熵增”的杂念,这样才能做时间的朋友,像滚雪球一样,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最考验人的。
写在最后:
想拥有复利思维,不如先学会让“思维复利”。
你在看中别人“基金”盈利的利息时,其实别人在关注你手里“本金”的筹码怎么增长。
早期靠本金,后期靠复利,本金等于“能力圈”变现的本事,本金等于“底层知识体系与行动层知识体系”的认知度,复利等于“长期学习的能力”,理解了真正”复利的底层逻辑“,其他的交给时间来见证它的增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