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运营难做吗(为什么自媒体这么难做了,我依然建议你别放弃)
PhotobyInzmamKhan文|叶伟民最近后台有几个咨询,都是吐槽自媒体的,做了几年,一点动静也没有,纠结该不该放弃。PhotobyCatsComing自媒体创作门槛之低,比开家早餐店还容易。2、试金石有了素材和想法,还需要验证。
为什么自媒体这么难做了,我依然建议你别放弃
Photo by Inzmam Khan
文 | 叶伟民
最近后台有几个咨询,都是吐槽自媒体的,做了几年,一点动静也没有,纠结该不该放弃。他们写的领域各不相同,但遭遇却相近——每天忙着找选题,写稿,排版,发布,很累,最后不仅没钱还没人(流量),心更累了。
这个问题很好,而且每次带写作课,也是高频被问及。我的答案从来都是一致的:值得坚持,但需要重新调整你的“自媒体观”。
先说极端的两类,他们都把自媒体当做树,一种是“摇钱树”,一种是“树洞”。前者啥都写,一心赚钱,后者啥都说,家长里短碎碎念,纯属自嗨。
如果是第一种,想赚快钱又不得,放弃就放弃吧,上个班还更香;第二种潇洒随性,开心就好,无所谓放不放弃了。
值得讨论的是中间状态——既想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又想来钱来人(流量)。非常理解,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兴趣和饭碗能统一。一旦无法融合,纠结就产生了:感兴趣的不来钱,来钱的没兴趣。当生活的重压让人只能选其一时,纠结就变成了痛苦。
这种“自媒体观”是单向度的,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线性思维。
Photo by Cats Coming
自媒体创作门槛之低,比开家早餐店还容易。如果你把自媒体当生意,人人都能做,就意味着大多数人都不怎么好过(参考下饮食业)。读者的时间就那么多,这里多点个赞,那里就少个小心心。
所以,如果想靠自媒体发财,还是上述观点,上个班更香。但如果你真的爱写,且还有更长远的追求,那自媒体又是另一种玩法。我的观点是——
与其焦虑我该如何养大自媒体,不如反过来想想:自媒体能为我做什么?
再直白点,与其伺候自媒体,不如让自媒体伺候我。
具体来说,自媒体于我有几大功用:
1、素材库
记录生活观察和思维闪光。一天里你阅读、赶路、候餐、聊天,总有些突然点亮你的瞬间,不记下来,第二天醒来保证一个都想不起。
2、试金石
有了素材和想法,还需要验证。哪里验证呢?当然不是你的亲友,他们只会无脑鼓掌。到读者中去。大家互不相识,褒贬由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还有些有分享精神的,会补充谁在哪本书也有类似观点,或者延展到另一个故事。这是多宝贵的反馈呀,收纳,整理,打磨。
3、微练笔
这个之前分享过。每天一段短文案,给一天的创作预热,也能修炼性情,养成习惯。
4、写作卡片
碎片成文,文多成书。就像纳博科夫的卡片创作法,以短篇幅换创作频率,也提高创意密度。
按照手机阅读的黄金篇幅1000-1500字计算,围绕一个主题每天发一条200-300字的微练笔,一周就有一篇文章了。而且还有第2步的读者预检验,你更知道该如何去粗存精了。
5、连接器
自媒体相当于个人门户,只要用心持续输出,一定会吸引来志同道合者(当然也不乏伸手党),只要控制好交流方向,便是有效社交,还能促成合作。合作很重要,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
举个应用案例。我每次准备课程,都要全面升级课件。那新东西从哪来呢?就从这一天一点的阅读、思考、记录、书写中来。正因为有上述的“试金石”,我能知道哪些内容更受欢迎,有哪些常见问题,这就是我重点拆解的方向。
例如我要准备一节“如何写好人物”的直播课,我就到我的自媒体搜索:人物,近期的相关内容就出来了,如下图:
由此,我就能迅速整理、提炼我最新的观点、案例、讲述方式、阅读书单、作家名言和读者提问等。功在平日,顺流而下即可。反之,明天开课今天准备,那真是赶一篇万字长文,能不痛苦吗?
最后,我们再拉长线看。用心、优质、稳定的输出,一定能给用户带来价值,你的粉丝量就会增长。你便会发现,当初的“难做”,是难在速成,难在“一夜涨粉百万”式的贪心。
退一万步,假设群众的眼睛瞎了,错失了你这颗明珠。又如何!你依然可以按照上述自媒体模式持续提升专业度,去创作,去出书。你可能因出色的表达和写作技能,获得更高薪的工作;或者因出版成果争取到深造的机会;又或者成为优秀的行业讲师,开辟人生的第二战场……间接获得技能红利。
更重要的是,你的“自媒体观”已经变了,从当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单向思维,升级为多向思维:
1、要专注、持久地在个人优势领域创作优质内容;
2、一次操作,多种产出;
3、羊毛出在猪身上牛买单。
做到这些,那就真的能让自媒体“伺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