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她》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
来源:挖塘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最近比较热门的电影——《消失的她》,该电影剧情多重反转且环环相扣,赢得不少好评。
但挖塘人今天分享的不是影评,而是想聊聊这部电影为什么这么火?
纵观《消失的她》的宣传路线,前期的宣传和其他电影没什么区别,都是提前预告,挑个热门的假期上映,但在后期马力就开得很足了。
一、官方路线
官方路线和其他的电影并没有很多的差异,首先是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都有官方账号,前期发布电影的精彩预告,拍摄花絮,演员观点等内容不断地蓄力,然后电影上映后就不断更新票房信息,故事揭秘,剧情花絮等内容,引领该电影热点的走向。
二、观众路线
观众路线是重头戏,首先它的传播载体主要是女性观众,和电影中的劣势方形成呼应,这些观众看完跟着媒体大v在各大社交平台总结打卡,比如这部电影治恋爱脑,让大家远离黄赌毒的人,爱自己,恐男,不要下嫁凤凰男,不要试图改变一个人,虚伪和新鲜感等等,我们会发现这些总结的每一个关键词都是现在女性的痛点词,很容易让她们产生共鸣。
同时,观众在社交圈跟风「打卡」这部电影时,无形中形成了口碑传播的氛围,一方面可以激发还没看的人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加大了观众对那些总结的情绪感,使得其短暂沉浸其中。
此外,还有一种「总结」刺激了用户拉「人头」,比如带父母去看:不会催婚了;带恋爱脑去:立马清醒了;带男朋友去:连手都不想牵了;带闺蜜去:没有谁比你更铁了;自己去:爱自己更重要。
看这个电影已经不是在娱乐层面了,而是上一场「教育课」,不仅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还能帮助好友解决问题。
三、事件路线
任何热点事件都不可能一直火热火热,它总有热度下降的时候,那么这时就需要给热度添点柴火,而热点相关的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柴火」。
比如#闺蜜说看完《消失的她》和对象分手了#,让还没看的人想象这部电影效果为什么后劲这么大?
#消失的她李木子视角#,让看了的观众加深一下印象。
#消失的她又双叒票房逆跌了#,营造越来越多人打卡电影的氛围。
此外,还有其他热点的烘托,让电影成为流量之星。
看完上面的分析,大脑里是不是就想起了很多类似的案例,比如此前很火的「羊了个羊」。
这些成功的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根杆三条线」,即引导线、主力线、辅助线。
引导线一般是品牌官方主导,它需要引导热点的走向、炮制热点以及官方的宣发等。
主力线是由用户主导,通过用户的传播和裂变,从而实现爆发增长。
辅助线是由品牌直接或者间接牵头,用户助推,在热点下降的时候可以适当提升营销热度。
这种营销模式适合很多产品或者服务的事件营销,如果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