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内测“小绿书”?有那味儿了……
作者 | 谷晓辉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
微信又上热搜了。 起因是搞了个“小绿书”内测,直接把网友的想象力拉到对面小红书怀里疯狂蹂躏。
同样的图文、同样的排列样式,甚至连爆料截图上的内容都一股“笔记”味儿。这一波和小红书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一毛一样。
图源:微博
果然是腾讯式原创,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一个字,正宗。 当然,看到这里评论区网友们也开始了友好交流:“腾讯抄袭这块,还没怕过谁”、“什么东施尿频,哦不,东施效颦”。 我只能说骂的很好,下次别骂了。 其实大家也都知道,别管微信这新功能叫啥,它本质上就是一个模仿小红书的产物,所以大家才逮着抄袭这块喷。 但是大家关注点都错了,它模仿小红书不假,但模仿的真正目的其实并不是小红书,而是百度。换句话说,搜索引擎才是微信“小绿书”的最终目标。
先来聊聊搜索引擎。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百度确实是国内最好的搜索引擎,没有之一。
因为那时候的互联网真的是“互联”的,各个站长都抢着给百度收录,百度贴吧、百度问答给百度提供了庞大的内容资料,你所需要的绝大多数信息都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出来。 说的直白一点,当年的百度简直就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这都不是祖坟冒青烟的问题,那是祖坟直接着了,烟雾缭绕三千里。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但今天不一样,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信息都被锁死在各个APP里,所有人都在抢占你手机里的一亩三分地,打的好不热闹,甚至你连看篇新闻都要下载一个对应的APP,不然只给你看一半。 简单点说就是,互联网不“互联”了,内容也就搜索不到了。 那内容搜索不到,搜索引擎还有个屁用。 所以你看这些年,百度就好像犯了祖坟着火后遗症。 萎了。![微信内测“小绿书”?有那味儿了……](/storage/article/2023/08/03/21/hf2nc4anoiq.jpg)
图源:百度
百度萎了,大家的机会就来了。 所有人都在思考,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搜索引擎应该是怎样的? 它一定是一个UGC平台,也就是由用户创造内容,创造可以被普通人参考的真实体验。内容要足够多、要能够被大家检索到,所以它一定要以图文为主。 满足这些条件的,只有小红书。 有人问,朋友圈不符合吗? 用户创造内容、足够多、图文为主,这些都符合,但是朋友圈属于私域流量,大家检索不到。 内容搜索不到,就等于屁用没有。 所以这时候再看回微信“小绿书”的诞生,逻辑就很清晰了。说回小绿书。 其实今年2月份开始,微信就已经开始暗戳戳准备“小绿书”了。 当时微信派公众号发布了微信内第一条图文消息,官宣图片消息功能上线,你只要横滑就能浏览所有图片,是不是有小红书那味儿了?
![微信内测“小绿书”?有那味儿了……](/storage/article/2023/08/03/21/m1m5yjump2y.jpg)
图源:微信派公众号
没错,这玩意儿一出来,大家都看出来它就是头披着羊皮的狼,哦不,是披着微信马甲的小红书。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但当时这个东西并没有引起重视,也没能掀起什么风浪,为什么? 因为它只有形似,没有神似。 说的直白点,就是当时的小绿书和小红书相比,看着差不多,但实际上差了十万八千里,根本就不在一个大气层。 小红书是个公域流量平台,所有内容大家都可以检索到,但2月份的“小绿书”是依托于公众号生态存在,也只有微信公众号可以发布图文消息,所以本质上它的流量还是属于私域属性。 一个公域、一个私域,核心流量属性就不一样。![微信内测“小绿书”?有那味儿了……](/storage/article/2023/08/03/21/1daewmd2wst.jpg)
图源:小红书APP
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月份的“小绿书”唯唯诺诺,今天的“小绿书”就敢重拳出击了。 因为今天的小绿书是独立于公众号之外的单独公域生态,所有人都可以发布、浏览、搜索,你的微信账号就是“小绿书”账号。 换句话说,除了颜色不一样,小绿书基本就等于小红书,没毛病。 这一波,微信彻底打破了公域流量的突破口。到这里或许有读者要问了,微信做小绿书明白了,但这些和搜索引擎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 先来思考一个问题,搜索引擎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算法?是平台?是流量? 不,都不是,是内容。 因为对用户有用的就是最终的内容,用户想要得到的,也只有搜索出来的内容。 周末去爬老君山,有什么注意事项? 想做一道红烧肉,怎样才好吃? 脸部缺水,哪个牌子保湿效果最好? 又或者,意大利面到底该不该拌42号混凝土?
![微信内测“小绿书”?有那味儿了……](/storage/article/2023/08/03/21/4wzisztmk1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