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屌丝饮料”,是9亿中国人的精神解药
作者 | 谷晓辉
这两天火了个新词,“屌丝饮料”。
刚开始我还说这什么意思,小米要进军快消行业了?后来等我严谨了解了一下之后才发现,这个梗多少夹杂着点不谙世事的“纯真”。
这个词的意思很简单,就拿冰红茶举例,我们常见的都是3块5一瓶500ML,但是如果你再加1块钱,就能买到一瓶1L装的冰红茶Pro大瓶版。 贵1块钱,多500ML,这性价比简直高到爆表,血糖都能给你喝到原地升天。
▲ 图源:微博
这是屌丝饮料吗?这才是有温度的江河。 但唯一的问题是,面子。 对,很多人觉得这大瓶装太low了,谁喝啊? 屌丝才喝。 没想到都2023年了,这个世界还没放过我们屌丝。 其实在互联网时代,被定义成“屌丝”已经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了,很多人也没那么较真,毕竟大家都要忙着给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韭菜们不努力,鲶鱼们哪有动力。 但你骂我屌丝可以,骂我的饮料不行。 好家伙,1L装的奶茶桶你咔咔剁手,饮料贵一块多送一倍你疯狂输出。瓶装饮料都要哭死,它是哪里不如奶茶高贵? 双标可算是给你玩明白了。 中国14亿人里,有9亿成年人,大家忙着车贷房贷,今天连喝口大瓶饮料的权利都要被剥夺吗? 这哪里是屌丝饮料,分明是把递过来杀人诛心的刀。 但同样的,它也是9亿中国人的精神解药。聊聊“屌丝饮料”本身。
其实我自己就是个很喜欢喝饮料的人,家里冰箱现在还放着两大瓶青梅绿茶,下了班回家一顿痛饮,感受糖分在我的舌尖肆意徜徉。 先别管发不发胖,爽就完了。 但如果你要问我为啥不买小瓶的,而是囤大瓶的,那我只能告诉你大瓶小瓶我都喝。 场景不同,选择不同。 其实所谓的大瓶装“屌丝饮料”和普通装的核心区别根本就不在于容量大小,而在于场景。 请记住,场景、场景、场景。 举个例子,你跟对象出门逛街,口渴了如果要买饮料的话你会买普通装还是大瓶装? 相信没有几个卧龙凤雏会买大瓶装逛街时候喝,倒不是面子问题,而是它真的不好拿啊! 想象一下,一瓶胖胖的1L装饮料,提着吧嫌累,拿着吧又太大,抱着吧总感觉别人看你的目光都带点怜悯…… 你又不是大力水手,不用走在街上还要拿瓶1L装饮料练臂力。
▲ 图源:微博
所以这时候肯定是500ML的普通装最适合,分量刚好,大小恰当。 但如果你要在家里囤货,或者家庭聚会,那大瓶装明显就实惠的多了。 尤其是过了三年疫情,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大家也都习惯了囤大包装产品,便宜、实惠,还能应急。 并且很多人应该也都有过聚餐时候喝大瓶装雪碧、橙汁的经历,照上面的逻辑,这不全都是“屌丝饮料”嘛。 消费者都是会用钱投票的,大家不傻。 不是小瓶买不起,大瓶更有性价比。 这喝的是饮料吗? 是生活。谁是“屌丝饮料”之王
到后来“屌丝饮料”这个梗传着传着,大家又开始自娱自乐起来,甚至为了到底谁是“屌丝饮料之王”争的面红耳赤。 有人说茉莉蜜茶才是屌丝中的王,因为喝一半兑水一半,还能变成绿茶;再喝一半再兑一半,就变成了茉莉清茶;再喝再兑,就变成了东方树叶;再喝再兑,就变成了农夫山泉有点甜。 不愧是“喝茉莉蜜茶,品百味人生”,看到这里我只能说是太佩服了,网友们又替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照这架势,今天给我一瓶茉莉蜜茶,明天我就能还你一座绿茶加工厂、茉莉清茶加工厂、东方树叶加工厂,后天就敢直接按着康师傅的头爆锤,让它知道谁才是真正的饮料之王。
▲ 图源:抖音
当然,也有人反驳说冰红茶才是屌丝王,因为喝一半兑水,就会变成维他柠檬茶;再喝再兑水,就变成了雀巢柠檬茶;再喝再兑水,就变成了芒顿小镇柠檬水;再喝再兑,就变成了农夫山泉有点甜。 到这里我是真明白了,合着争到最后,农夫山泉才是屌丝饮料的终极答案。底层逻辑
其实到这里大家也都明白了所谓“屌丝XX”的底层逻辑。 比如便宜大碗的饮料就是“屌丝饮料”、实惠不贵的盒饭就是“屌丝盒饭”、高配低价的手机,那就是“屌丝神机”了。 道理没错,但你不能这么直接啊。 换句话说,我自嘲屌丝可以,但你这么说我,我可要问候你全家了。 就比如当年小米清河大学副校长王嵋说了一段话: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小米手机的,年轻人比较多。为什么呢?第一个,我们小米认为,未来的天下,得屌丝者得天下,一定是年轻人者的天下,当然以后年轻人不屌丝了,因为我们要做高端手机了。” 短短一段话,让人血压直飙一百八。 道理是这道理没错,但是,劳资用着你的手机,你还骂我是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