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冻品之王?

pipi
pipi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9 浏览

谁是中国冻品之王?

作者 小李飞刀

近期,安井食品披露最新“成绩单”。今年上半年,营收68.9亿元,同比增长30.7%,归母净利润为7.35亿元,同比增长62%。

如此亮眼的表现,并没有在市场中掀起多少波澜。无它,现在大消费板块整体处于下行趋势之中,安井也明显受到β行情的压制。

但好在,安井股价在一个箱体中已经盘整1年有余了,其表现要强于绝大多数消费龙头。这凭什么?

01 苦生意藏机会

不得不承认,白酒是食品饮料,乃至整个大A市场拥有最佳商业模式的赛道——行业上产能难,价格高端,生命周期长,盈利能力强劲。

与白酒恰恰相反,速冻食品可能是食品饮料中商业模式最差的赛道,其产品特点决定了盈利能力也较差。

第一,速冻行业包括米面、鱼糜、肉制品以及预制菜等,其产品原材料占比高,且多为农产品,价格波动也比较大。诸如猪价就有明显的周期,在价格上行期,对本就微薄的利润影响颇大。

第二,速冻食品需要冷链运输,运输成本偏高,以致于产品销售半径小。该特点也决定了速冻市场格局会非常分散。

第三,生产技术壁垒低,竞争颇为激烈。就拿预制菜来看,截止2021年4月,全国一共有7.19万家企业,且不断有新兴资本涌入进来。

谁是中国冻品之王?

▲来源:企查查

第四,B端需求更看重价格,品牌溢价偏低。

速冻食品能够助力餐饮产品标准化、去厨师化,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因为人工、租金成本上涨较快,使得B端对于半成品需求持续扩大,但对于价格非常敏感。C端需求在三年疫情中得以释放,品牌溢价更高,但整体市场认可度仍然处于偏低水平。在预制菜细分市场中,B端占据超80%的市场份额,而C端不足20%。

总之,速冻行业的产品特点就决定了这是一门赚钱挺难的苦生意。但速冻产业市场规模不小,且正在发生行业变革(工业化逻辑),同样孕育着机会。

据Frost&Sullivan,2021年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为1755亿元,同比增长25.99%,5年复合增速高达13.49%。其中,速冻米面、火锅料制品是速冻食品最大的两个细分领域,2021年分别占45%、30%。

速冻米面市场规模为790亿元,5年复合增速为7.1%。其中,饺子、汤圆占比60%。在该细分领域,市场成熟格局稳定,行业前三分别为三全、思念、湾仔码头,合计市场占有率47%。安井作为后起之秀,通过烧麦、手抓饼、奶白馒头、红糖发糕等差异化品类打开市场。

火锅料制品市场规模为520亿元,5年复合增速为6.9%。安井是该细分领域的老大,市场占有率为9%,其次是海霸王为5%,而后是海欣食品、惠发食品、升隆食品,均为2%。

谁是中国冻品之王?

▲2019年中国速冻火锅料食品行业市场格局

来源:东吴证券

在预制菜领域,据艾媒咨询,2022年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2019-2022年年复合增速为19.73%,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万亿元规模。该细分行业特别分散,市占率TOP5为9.2%,TOP10为13.6%,而成熟市场的日本TOP5已经高达64%。

谁是中国冻品之王?

▲2019-2026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米面、火锅料制品市场还在扩张,但增速相对偏慢,未来投资看点在预制菜,机构普遍预期几年之内还能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要知道,预制菜是将传统农产品进行工业化,将农产品进行标准化。这可谓是农业的一次革命。

02 低成本之王

寻找速冻中的茅台,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成长性。这必然对应着速冻企业核心竞争力——产品、渠道、生产共同打造的“低成本”。

速冻产品销售渠道,超过80%是通过经销商销往中小餐饮客户手中。而这批客户精打细算,极其看重性价比,尤其是同质化较为严重的火锅料制品领域,产品价格优势尤为重要。这也意味着保持低成本是速冻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现在,安井食品不管是市值、营收还是利润均是速冻行业中的NO.1。10年时间实现百亿规模营收,超越海欣、惠发、三全,并不断拉开差距,靠的是产品聚焦、规模扩张以及精细化运营管理来实现低成本,最终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一,大单品战略。

速冻食品品类繁多,高达上千种。在米面领域,安井避开三全、思念市占率很高的饺子、汤圆,聚焦手抓饼、蛋饺、红糖发糕等核心单品进行差异化竞争,并解决生产规模效益问题。其他领域中,虾米饺、撒尿牛丸、千页豆腐均成为过亿元大单品。

安井将大单品分为战略单品(全国以及区域性)和战术单品。前者倾斜更多的营销资源,按照“单品突破、单品夺冠、单品称霸”策略来打,实现以点带面。后者主要是丰富品类,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

在这样的策略下,安井TOP10单品占到营收比例的42%以上。当然,这不是安井独一份,海欣也是,TOP10占到50%左右。

第二,渠道壁垒。

人们都说预制菜门槛太低,谁都可以做,包括农产品企业、速冻生产企业、餐饮企业以及生鲜电商、超市等等,不构成经营壁垒。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在整个供应链中,速冻企业去做预制菜的优势更为明显,胜出的概率也最大。因为速冻预制菜与速冻米面、火锅料属于同一行业的再延伸,原材料、产线、渠道均可共用。尤其是餐饮渠道尤为重要,这些客户粘性高,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

这其实就是搞预制菜的经营门槛,看似低,其实不低。要做大做强,必须要依靠多年沉淀下来的渠道资源。

这些年,安井培养了一大批有实力、忠诚度高的经销商队伍,构建了一定的渠道壁垒。据安井2016年半年报披露,合作4年以上的经销商为317家,占总数的65%,但销售收入占到了公司的82%。

单个经销商创收水平从2013年的206万元提升至2021年的467万元。而同行海欣是45万元,惠发是65.6万元。

谁是中国冻品之王?

速冻产品特性决定了要践行公司良好的营销策略,必须依靠经销商队伍。安井是怎么做的?

安井销售人员高达3000余人,为经销商提供“贴身支持”。平均下来,3-4名销售人员对应1名经销商。而海欣、惠发则是1名销售对于2-3家经销商,给到的销售支持是不一样的。其次,安井管理更为下沉,不仅对经销商经营指标进行管理,还会对二批商(单个经销商会有100家左右的二批商)和终端进行管控。

产品、渠道、生产环节,将共同打造行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即低成本。低成本细分来看,又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规模效应将带来原材料采购的优势。2012-2016年,安井营收从14.27亿元增长至29.97亿元。同期,惠发营收基本没有变化,维持在9亿元左右,海欣食品从7.38亿元小幅增长至9.25亿元。

安井营收快速扩张,有规模效应导致成本下降不少,以致于公司有底气在此期间主动发起行业价格战,维持产品极致性价比,没有恶意降价,在各大区域实现了对于海欣、惠发的反超。

谁是中国冻品之王?

▲2012-2017年间安井大幅降价抢占市场

来源:机构

最近几年,安井还切入原材料上游,先后收购新宏业、新柳伍——主营小龙虾、虾尾、虾粉以及淡水鱼浆供应(鱼糜)。收购之后,未来能够保障对安井的绝对供应,打破外部价格不确定性以及不可控因素——对于鱼糜掌控力更强,在开发水产、鱼类预制菜有一定成本优势。这是同行不可企及的。

其次,销地产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以及采购成本。

速冻需要冷链运输,物流成本较大。海欣大本营在华东区域,惠发大本营在山东片区,而安井已经实现了全国化生产,主要生产基地包括辽宁、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四川、湖北、河南。

销地产模式导致安井运输费用率大幅下降,单吨运输成本在2013-2021年下降了13%以上。行业平均运输费用率在5%以上,安井可以做到3%的水平。

再次,规模与管理提升运营效率,能够降低成本。

安井销售人员多,拉低了人均创收,要低于惠发和海欣。但销售人员薪酬占营收的比例从2016年的4.8%一路下行至2022年的2.66%,均要低于惠发的4.6%以及海欣的6.6%。可见安井有更高效的销售管理体系。另外,从整个销售费用率的历年走势也能看出来:

谁是中国冻品之王?

▲三大速冻龙头销售费用率走势图

来源:iFinD

在管理和后台支持人员效率方面,安井薪酬费用逐年上升,但2022年占总营收的比例已经降低至0.86%,远低于惠发的4.83%以及海欣的3%。

光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成本,安井就要比惠发、海欣低6%左右。一方面是因为营收增速很快,有规模效应;另一方面是因为公司运营管理效率较同行要高出不少。后者从管理费用率的历年走势也能看出来:

谁是中国冻品之王?

▲三大速冻龙头管理费用率走势图

来源:iFinD

通过以上指标对比以及逻辑分析来看,安井其实就是速冻食品赛道中的茅台。2017年上市至今,安井累计上涨11倍,最高涨幅达23倍之巨。

当然,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还需考虑市场与估值的问题。当下大消费板块的战术布局还尚需时日,但从自身估值来看,安井最新PE不足28倍,较2021年的130倍大幅回撤,已经位于上市以来极低水平了。

现在,大可不必再多悲观了。

发布于 2023-11-05 07:27

免责声明:

本文由 pipi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