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用“胡说八道”拿捏无效社交

8957536
8957536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1 浏览

当代年轻人,用“胡说八道”拿捏无效社交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创

文丨马舒叶 吕敬之 曹 杨

冯晓亭 张 琳 李 欣

编丨谢中秀

当代年轻人,开始拥抱“胡学”。

以前,面对不想搭理的社交问题,年轻人只能绞尽脑汁勉强想出几句话应对;过年走亲戚时,一年就见这一次的亲戚抛来“工作咋样?工资多少?有男朋友吗?”的致命三连问,也只能虽感“冒犯”还得强颜欢笑回应。

但如今,学会“胡学”的年轻人,则会熟练使用“都离三次了,领低保呢,要不借点钱”等胡说八道一一应对,主打一个无所谓、不在乎,随便说句话算回应了就行。

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年轻人们也争相分享用胡说八道避免无效社交、免去麻烦的经历,为“胡学”站台——“有保险给我电话,问我平时怎么出门,我回答‘轮椅’”,“亲戚问找着对象没有,啥时候结婚,我直接‘有啊,等他离婚了我们就结’”。

从走亲访友的尴尬社交,到路边健身理发的推销,再到各类让年轻人感到“被冒犯”的搭话,年轻人正通过修炼“胡学”,从过去的“尴尬无助”到游刃有余“反杀全场”,演绎出新的社交“爽文”。

对于懒得社交的年轻人来说,生活和工作已经够闹心了,各种推销、不熟亲朋的随口“关心”,更是不必腾出脑力和精神来应对。于是用真诚的语气夸张事实,甚至随口捏造出让人难以相信却也无法反驳的“谎话”——即“胡说八道文学”便备受年轻人推崇。

本期小酒馆,燃次元和几位年轻人聊了聊他们用“胡说八道”避免无效社交,消解麻烦的经历。

他们当中,有人用“胡学”气退骗子;有人面对教培机构的骚扰电话,未婚不堪其扰的她谎称自己“孩子一个上了清华,一个上了北大”,获得了耳根的彻底清净;还有人在购买出国保险时,面对对方“半是讥讽”的搭话胡言自己是“校董女儿,免试入校”,不仅扬眉吐气,还收获了对方的殷勤对待。

而用“胡说八道”拿捏无效社交,你爽到了吗?

当代年轻人,用“胡说八道”拿捏无效社交

骗子找上门,我一通瞎编让他气到挂电话

阿腾丨25岁 公司职员

说实话,自从手机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后,我已经很少能接到诈骗电话了。

但总有“漏网之鱼”。一般情况,对方一张嘴,我就能判断出来是诈骗或者推销电话,然后选择直接挂断。只是,骗子话术日益精进,也会让我判断“失误”。

前段时间,我就接了一个电话,一接起来,对方就自报家门,说“女士您好,我是支付宝客服工号xxxx”,同时,对方还很“专业”地叮嘱我,“我们是正规公司,接下来谈话期间,不会出现获取您的隐私数据等其他问题,如有发生上述情况请中断谈话。”

过程之中,对方还不停在强调,他们公司的管理很正规。

开头听下来,似乎没什么问题,挺符合正规公司的流程,于是我就让对方继续讲。

据对方所说,我当初在xx大学在读期间开通了花呗,所以账户属于“学生账户”,如今按规定,不允许学生账户存在于各大金融平台,现在需要把学生账户撤销关闭,用成人身份信息覆盖学生身份信息,才能再继续使用,以免影响个人征信。(上述均是诈骗话术)

由于对方直接说出我大学名称,还有我的名字信息,我听到这里还未产生怀疑,就让对方说下去。

但果然,骗子话越多,破绽就越多。他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之后,话锋一转说支付宝更改渠道如今已经关闭,让我配合加他们官方QQ群进行后续处理。

我一听就乐了,众所周知,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属不同阵营,蚂蚁金服怎么可能使用QQ进行沟通。

于是,我沉思片刻打断了对方让我加群的诱导,反问他,“你知道钉钉吗?我们要不加钉钉好友吧。”对方回我,他们公司要求只能使用QQ,不能使用其他外部软件。

可能那时候闲着也是闲着,我给他捋了一遍,“你跟我说,你代表的是支付宝,那你应该知道,钉钉才是你们的兄弟公司产品。”同时,我还给自己装上了一个“蚂蚁金服员工”身份。

“你让我用QQ,你这不是与我们公司为敌吗?你这样,你们部门领导知道吗”“小伙子,你这种工作态度不行啊,你怎么连我们的企业背景都不调查清楚”“你是哪个部门的,明天我就向大领导投诉你们”……

一通操作,对方挂断了我的电话,可能也是听不下去了,就没见过像我一样嘴这么碎,还这么“装”的人。

当代年轻人,用“胡说八道”拿捏无效社交

图/支付宝客服答复  来源/阿腾提供

其实这个骗子口中所谓的“学生信息”都是他们诈骗的话术,后来我特就此咨询过支付宝客服,回复如上图。希望大家也提高警惕,谨防骗局。

当代年轻人,用“胡说八道”拿捏无效社交

“角色扮演”张口就来,让我的工作更轻松

宁宁丨30岁 市场调研人员

我所从事的工作和市场调研相关,日常就需要假扮各种“业内”人员,以获得信息。

从业以来,据我自己的不完全统计,就曾先后扮演过电子烟加盟商、便利店店主、炒茅台玩家、二手车经销商等。最近为了进一步了解加盟市场,我还“成为”了一位燕窝品牌潜在加盟商。

当代年轻人,用“胡说八道”拿捏无效社交

图/检索后部分结果  来源/小红书截图 宁宁供图

我先是在各大社交平台检索“加盟”,之后在搜索结果里选出符合自己要求的品牌,并通过私信的方式顺利加到了对方的微信。

加上微信之后,便是“考验演技”的“角色扮演”时间了。

我给自己打造了一个人设——在上海“沪漂”的小镇青年,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有了一定的积蓄,但不想一辈子成为“打工人”,想自己当老板,最后在筛选了不同创业领域之后,想要成为一位燕窝品牌的加盟商。

最初的交流总是伴随着试探,而在看到我强烈的开店愿望后,对方终于对我的人设买账,不再怀疑,滔滔不绝地告诉我,“大城市肯定是人流量大,但与此同时门店租金也会更高。因此一般来讲,大城市的加盟商做的都是小店面的生意……而小城市则相反……”

还向我详尽介绍了品牌加盟、合伙人式加盟等各种模式。

交流期间,遇到一些专业问题,比如加盟费用等等,我还一边和对方沟通,一边上百度查询,以便给对方一个更加靠谱的回答,让自己的人设更加稳当。

最后,通过两天的频繁交流,对方完全没对我生疑,我也掌握到了我所需要的市场情况信息,还获取了一些内行才知道的“猫腻”,比如,所谓的“0加盟”其实并不靠谱;很多保证会全程协助运营的加盟品牌,拿到加盟费之后就“事不关己”了……

这些也是我在日常市场调研过程中的“常规操作”。我觉得“伪装”身份这个操作,还要看具体是在什么场景之下,处于怎样的目的。固然“欺骗”是不好的事情,但如果没有“歹用”,就也另当别论了。

当代年轻人,用“胡说八道”拿捏无效社交

两句“胡话”,让Tony不向我推销办卡

张展丨28岁 会计

理发对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挑战之一在于剪完之后是变好看还是顶着乱糟糟的头发等待下一次的理发,之二则在于剪发的过程中,能否招架住Tony的热情推销,毕竟要是忍不住办卡,一次理发的费用就能从计划的几十元,变成上千元甚至上万元。

为了省钱,我往往都是不断更换理发店,以便坐下就直接对Tony表示“我先剪一次试试”“我只是偶尔过来这里”,不给Tony任何推销的机会。

此招式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但也难免遇上“强劲”的对手,偶有意外,于是就不得不使出另一层级的“胡说八道文学”。

那天我走在回家路上,看到街边68元洗剪吹一次的理发店特价牌,心动的我立刻冲了进去。但很快,我就为我的冲动后悔万分。

刚一落座,我就被热情的Tony一左一右围住,推荐各种发型,全部都是烫染,即便打完折,至少也要400元起,但我本来就是临时起意,想着凑个特价的热闹,面对Tony殷勤的推销,我只感觉压力越来越大。

而就在我无力地反复强调“只需要剪短即可”时,Tony更是“毫无情商”地开始对我上下点评,“美女,你这不烫一下真的不好看,只是剪短太土了,应该染个颜色的,现在这个颜色正流行.....”

我一时火气直冲脑袋,我是来消费的,怎么反倒成了被随意品头论足的对象呢?生气之余,我语气生硬,直接回怼了回去,“我最近水逆,占星师说不能烫发。”

平时喜欢看看星盘的我,下意识就蹦出了这句话,虽然多少有些胡说八道,可是竟然非常奏效,Tony顿时就“焉了”,再说不出一句话,安静地给我剪完了头发。

本以为这次理发就可以如此安静收场,但临走时Tony再次左右夹攻,热烈推销办卡,面对“攻势”,想到马上晚上还有会议,我赶紧开启“胡说模式”,“我家住大兴区,离得特别远,办卡用不上。”当我说出这句话,Tony再次愣住,我也趁此赶紧结账走出了店门。

感谢两句胡话,让我得以顺利突出重围。

而作为一个顺利从Tony手下“逃脱”,没有办卡的人,我随后就将自己的宝贵经验教给了身边的朋友,看来,胡说八道不仅解压,还能省钱。

当代年轻人,用“胡说八道”拿捏无效社交

推销电话惹人烦,我用“胡学”反击

琦琦丨34岁 公司职员

有时我猜想,是不是只要30岁+的女性,在销售人员那里的备注都是“宝妈”。

我也不知道自己的信息是从哪里被泄露出去的,作为一个未婚未育的年轻女性,我最近总是能接到各类教育机构的推销电话。

最开始,我都好言相对,心想别人工作也不容易,于是就在接了电话听完对方介绍之后,表示“不需要”。

但我低估了这些人获取个人信息的能力,更低估了这些销售人员的业绩压力,即使我直言不需要,并且拉黑了接通过的推销电话,还是会不断有销售人员打电话来推销课程。

烦躁之下,我开启了“胡言乱语”模式。

有一次,我碰到一个非常“执着”的课程销售,完全忽视我不想继续下去的意愿,在我重复表示“不需要”之后,还是自顾自地介绍起了课程,我本想直接挂断,但临时“心生一计”,想着不能自己被打扰,也得给对方添点堵。

于是我拾起话头,问了一句,“那上完你们的课,孩子的成绩能提高多少?”

这一句话让对方看到了希望,以为我对似乎课程有兴趣,于是终于不再机械地介绍课程,开始信心满满地对我表示,“班级名次最少提升10名。”

我开始发挥,表达了蔑视,“我以为能上清华北大呢,我家两个孩子一个上了清华,一个考上了北大。”并继续胡诌,“他们俩一天课都没补过,都是我教的。”再反客为主,问道,“我问问你们那还缺老师吗?我可以帮帮你们,刚好闲在家没什么事情干。”

大多数情况下,对方并不相信,但碍于自己是打扰方,却也只能暗戳戳地“抬杠”,唇枪舌战之下,我被打扰而产生的的烦躁也一扫而空,转而莫名地多了一丝快乐和得意。

长此以往,我逐渐享受到了“说话不用负责”和“吹牛不打草稿”的乐趣,这与日常沟通需要逻辑严谨的状况完全背道而驰,却也让我感受到了一丝脱离现实世界的松弛。

个人信息满天飞的当下,既然改变不了被骚扰的现实,那就用“胡言乱语”改变自己面对骚扰时的态度吧,是心烦还是让对方心烦,取决于我的选择。

当代年轻人,用“胡说八道”拿捏无效社交

胡诌是校董女儿,我收了一年的“礼物”

塔塔丨30岁 自由职业者

本科毕业后,我工作了两年,决定深造方向之后,我申请了香港的研究生,而由于工作存了点钱,我基本能够自己负担读研的开销。

在香港,由于学校没有自动受理的保险服务,以防万一,我买了年费7000多港币的医疗保险,卖保险的推销员,正是我爸爸之前认识的一个女生,叫燕子,这个钱也是我爸爸帮我交的。

不过,原本客客气气的燕子,在看到我收到了我爸爸的转账后,便有些阴阳怪气地说,“人跟人的命就是不一样啊,像你都这么大了还是爸爸拿钱来读书学习,像我就不一样了,很小就要出来打工补贴家里了。”

我听到后,本想解释一下真实情况,不过转念一想,我跟她大概率也就一面之缘,没必要较真。我笑着说道,“我爸可不只是给我拿钱那么简单,他其实是学校的校董,我压根不用申请考试,直接就进来了。”

看着燕子惊讶的眼神,我对我的“胡言乱语”感到满意,没想到就因为这句话我和燕子还多了很多“极限拉扯”。

自从以为我是“校董的女儿”之后,燕子总是想让我帮忙推销保险,经常约我吃饭。碍于是爸爸认识的人,我去了一次,但她话里话外都是酸了吧唧的讽刺和掩饰不住的企图,所以我之后都表示学习很忙,拒绝了。

结果,燕子并没有打退堂鼓,反而想方设法接触我,对我示好。

买保险的时候我留了自己的地址,刚好和她住得不远,都在元朗区,于是她开始疯狂给我送东西,几乎都是包子、豆包、饺子这种面食,可能燕子觉得我是东北人,爱吃这些。

但是她经常招呼都不打直接登门拜访,让我很困扰,我就总是谎称自己不在家,于是她就会把吃的留在大堂。但是我拿到的时候东西都已经凉了。

偶尔她也会送一些稍微贵重的香水、包包之类的留在大堂,我就通通拒收了,说不需要。

这样的情况大概持续了一年,直到我的学期结束,搬家到了深圳才结束。

毕业的时候,燕子还是不死心地给我发微信,问我是不是要毕业了,之后怎么打算,要不要一起吃饭。我干脆转换身份,说我不是什么校董的女儿,我家是山沟沟里的贫困户,上学都是领扶助金的。燕子还不相信,正好我拿了奖学金,就发给她骗她说这个是扶助金。

结果,我就被拉黑了... ...

这件事情很多年后还会被我当成笑料和朋友们分享。而且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了用“胡说八道”避免麻烦的习惯。真相也不是应该告诉每个人。

当代年轻人,用“胡说八道”拿捏无效社交

跟Tony胡说月入三四万,吃了哑巴亏

Lulu丨27岁 商务

从县里熟人的理发店出来,我的月收入就从不到一万元,飙升到了五六万元,这都要拜我胡说八道所赐。

去年春节,我回县城老家过年,在我姑姑“新的一年,从头开始”的督促下,我决定烫个头。为了蹭姑姑的会员卡,我去了她日常光顾的那家理发店,她也信誓旦旦地向我保证,这家的“托尼”都是她的老熟人,小伙子们人好,手艺更好。

手艺好不好我现在已经无法回忆,但话多却是一定的。

我刚一进门,老板就大声问我,“你就是娟姐(我姑姑)在北京读研的侄女吧?”还没等我应声,我姑姑立马接话,“是的,她现在在北京上班了,你给她设计一个好看的发型啊。”

“没问题。”托尼应声答道。我姑姑对我使了一个眼色,就先回家了。失去姑姑的“庇护”,躺上洗头的椅子,我的理发店尴尬之旅就此开始。

洗头师傅登场即亲切问道,“你就是娟姐侄女啊,你姑姑说你学习可好了。”还没等我搭话,她又自顾自接着说,“你姑姑说你学历高,赚得可多了,研究生毕业在北京一个月能赚个3、4万(元)吧?”

我沉默了。要知道,彼时我刚毕业没多久,勉强找到一工作糊口,每个月工资到手不到一万(元)。不过,为了保住姑姑的面子,我含糊了一句“差不多”,想结束这场对话。但她却不肯罢休,埋怨道自己的弟弟大专毕业在上海上班好几年,每个月也就拿一万多(元),“除掉吃饭租房,我看他根本存不到什么钱。”

在我的沉默中,洗头师傅开始打听我的具体工作,我骑虎难下,就给自己编了一个“假职业”——风险投资人。我告诉洗头师傅,我经常“四处飞”找项目,评估项目、不停开会,工作很忙。我想着,金融行业经常与高薪“挂钩”,她对这个职业肯定也不了解,也不会拆穿我。

结果,在洗头师傅的宣传下,当天在店的人都知道我是“985硕士,金融行业从业者,每天坐飞机,月入五六万(元)”。甚至,还有在理发的大妈想给我介绍对象,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牛皮吹得有点大了。

当天,烫发加护理,会员折后还是花了1000多元,比我预期高出不少,但碍于我“月入5、6万(元)”的人设,我也不好说什么。晚上,我姑姑过来“买单”时,她先是震惊过千元的消费,后又悄悄问我何时“月入5、6万(元)了,怎么没告诉姑姑。”

我幽幽地回答,“是今天,你现在知道也不迟。”而那次之后,无论姑姑再怎么劝说,我也没再走进过这家理发店。

发布于 2023-11-05 10:19

免责声明:

本文由 8957536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