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社区咖啡店,一点职场心得

paranoid
paranoid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5 浏览

一家社区咖啡店,一点职场心得

来源|大力哥

我很喜欢喝咖啡。

每到周末,找一家安静的咖啡店,点一杯自己喜欢的单品,做做咨询,或者写写文章,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过周末的方式。

但自从今年搬家以来,周末喝咖啡这件事就变得有点折腾。

我的新家在成都非常非常南边的位置,周末去市区常去的咖啡店,来回坐地铁大概要三小时左右。

所以每次来市区,我都会挑选自己喜欢的店,否则就感觉浪费了这一趟遥远的旅程。

在所有我去过的店里,我的兜底选择永远是short咖啡。所谓兜底,就是想找个地方喝咖啡,但没有明确的目标时,就会去short。

short是一家开了4年的社区咖啡店,目前有四家,分别在万象城、东郊记忆、高升桥和高新区大源片区(有兴趣可以在大众点评上搜一搜)

作为一家社区咖啡店,能够开出四家,还能坚持4年,其实并不容易。

2019年我在成都居住过1年多,当时住在市二医院附近的五世同堂街。我记得那时候周末想要找一家咖啡店看书都比较难,要么是连锁店,要么是宠物咖。

2022年我再次回成都,偶然间又回到五世同堂街,才发现那附近已经多了非常非常多的社区咖啡店。

个人感觉,疫情之后的三年,成都多了很多咖啡店(可能也倒闭了很多)所以,short能坚持下来就更显得不容易。

我觉得,做咖啡店实体生意非常不容易。

一方面成本是固定的,人工、门店、原材料、机器耗损等等。可以说,只要你在营业,那每天都有成本在流动。

另一方面,收入是不固定的。老板在店里,完全不知道今天谁会来,也不知道周围又会多哪些竞争对手。

我没有拿到确切的数据,成都的精品咖啡店市场规模有多大,又已经有多少咖啡店了。但跟主理人们沟通,他们都觉得:越来越卷。

有多卷呢?

我很喜欢去的社区咖啡店一条街是「双林南支路」,短短不到300米的小巷子里,竟然藏着8家左右的咖啡店。

他们有各自的特点,无论是装修还是出品。

我是2022年的1月份第一次来short万象城店,从那之后到现在,这条街上所有的咖啡店几乎都换了一个遍,只有short从未变过。

一家社区咖啡店,一点职场心得

拍摄于:2022 年 1 月 3 日,short 万象城店

那我就试着分析背后的原因吧。

凡是分析总有框架,我试试用营销学中经典的4P理论分析一下:产品、渠道、价格、推广。

产品上,打开他们家的小程序可以发现,社区咖啡店常见的品类,他们几乎都包含了:美式、拿铁、特调系列、非咖啡饮品、甜品等等。

在品类上基本是没有硬伤,这些品类不仅适合堂食,也适合外卖。

对咖啡店来说,渠道就是选址。

分析short 的选址会发现,它们门店附近基本都有比较大的商区(除了高升桥这家店),因此客流不是问题,当然竞争也很激烈。

至于高升桥那家店,旁边有住宅和学校,也就可以理解。

价格上,主流单品在20-30之间,但可以看到,比较受欢迎的特调基本定价都在30以下。

这样的定价基本锁定在连锁咖啡店和网红咖啡店之间,也是很多社区咖啡店共同的选择了。

最后在推广上,我几乎没有见到一家社区咖啡店会投放广告,他们最后是在主理人自己的朋友圈里给自家咖啡店打打广告。

但short主理人的朋友圈更多是自己生活中与咖啡店有关的故事,如果认为这也是一种推广,那这种推广算是极其高级的。

一通分析后,似乎并没有发现很特别之处。

但别急,如果你去喝过几次,就会发现一些特别的东西,可能正是这些东西,使得他们在竞争激励的成都咖啡市场生存下来。

首先值得说说的是他们家的咖啡出品。

我去short常点的咖啡有两款:冰橙美式和冰葡萄美式。我去他们的任意一家门店,不知道喝什么时,就会从这两款中二选一。从第一次去到现在,这两款咖啡的每次出品都非常

稳定,更神奇的是,无论是去哪一家店,都是这样。

我一开始以为是人的因素,但我发现他们家的门店发布范围较大,除了老板会轮店值班以外,基本每个店的员工都是固定的。

有一次,望山楂跟成都的一些咖啡店合作,我在 short 也喝到了山楂冰美式。入口的一瞬间,我发现与别家相比,他们的出品口感一如既往的柔和,跟我喜欢的那两款有种底色的一致。

我跟老板聊起了这个,才知道:他们因为经营了四家店,所以对于出品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各种配料的比例,先后顺序,时机等等会影响一杯咖啡口感的要素,都会通过培训固化为规范,有了规范就有了稳定。

所以不管人员的流动如何,只要这个规范一直在,那对顾客来说,点一杯喜欢的咖啡,就一定是熟悉的味道。

其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家的服务。

无论是吃饭、喝咖啡、还是买衣服,走进一家线下的实体店,我很喜欢安静地观察一家门店的服务细节。我大致见过这么几类服务风格:

1、高冷式服务。进店之后一切靠自助,自助点餐、自助扫码、自己找到哪里有水喝、自己倒水,甚至,不小心打翻了水杯,对不起,自己处理,因为店员很忙。这样的店,要么是对自己的品牌有极高的信心,或者就是人员的精力不足导致,再或者,就是团队文化了。

高冷服务下,作为顾客,我是有一些逆反心理的。我会以更严苛的角度去看待这家店的优势,一旦期望不能被满足,那我就不会再来了。

2、职业式服务。从你进店那一刻起,到落座、点餐、上菜、餐后回访,甚至希望你帮个小忙点赞收藏等等,一系列的职业式服务,会讲顾客在店内的整个旅程填满,一环接一环,每一环都很客气,态度很好。但细细品下来,总觉得有点累(个人感觉)

这样的服务在餐饮行业比较常见,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有点烦,但我能理解。

3、有边界感的服务。

说两个在 short 体验到的服务细节吧。很多咖啡店在上品的时候会提供吸管,星巴克、库迪等连锁咖啡店是自己拿,好一点的就是给你拿到座位上,short 的咖啡师会给你把吸管插入到杯子里,但吸管的上半部分会留着塑料外壳,然后提醒你记得搅匀再喝。

在这一个小小的细节里,一方面你不需要自己拆吸管了,另一方面留着塑料外壳代表着你可以放心喝,因为上半部分是干净的。

另一次,我来到 short,带着一瓶罐装的无糖可乐。

落座后,咖啡师倒了一杯水,又问我,要不要给你来一杯冰。嗯呢,他是看到我带了可乐,那个时候是 8 月份,外面太阳正晒。

我假装平静地说,好呀。实则惊讶于他们的观察力和细致程度。

于是那一次,一杯常温水、一杯咖啡、一杯加冰可乐,幸福感爆棚。

有边界感的服务,会在适当时候做适当的事情,它比较考验一个人的眼力界,但更多的是,吧台内的人能不能站在吧台外的角度,去考虑顾客的诉求。

最近在看小马宋的《营销笔记》,我很喜欢推荐序的一句话:

我们花很多时间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比如要增长还是要利润,优化管理还是迭代策略),却很少花时间去感受用户的真实想法,去看见企业在用户想要完成的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所以,是什么让 short 可以在竞争激烈的成都咖啡市场活下来,活得这么好呢?

如果非要从 4P 要素中找原因,我觉得还是产品。

招牌的爆品,是给新客做推荐时的底气。

稳定的出品,是留住老客的底气。

有边界感的服务,是充分发挥线下空间的独特优势。

但我更想聊的还是,从这家店的故事里,我们能收获到一些什么东西,作用在自己的职场故事里呢。

如果我们把自己作为一家咖啡店——

招牌的爆品,意味着我们显性的优势,这就是我们的专业技能。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运营,还是软件工程师,专业技能是我们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时的底气。

稳定的出品,是我们稳定的职业态度。

我们都有体会,经历过的公司越多,在公司里经历过的项目越多,遇到的人就越多,可能受得气也就越多。稳定,意味着无论是什么项目、无论跟谁合作,我们都能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情绪稳定。

我见过一些人,下班后或去蹦迪、或去喝酒、或者周末去爬山,但只要出现在职场中,就会惊人的稳定,无论是在工作质量,还是在情绪上。

有边界感的服务,是那些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场,但一旦用上了就会产生巨大惊喜的独特优势。

例如做产品的,PS 用得很熟,或者英语特别好。这些能力平时可能用不上,但需要的时候,驾轻就熟却作用巨大。

我为什么要写这家店,却为什么又要在结尾聊到职场呢。

因为我相信,真实的商业经营在某些地方总是想通的,无论是经营一家店,获客盈利,还是经营自己,升职加薪。

毕竟,我们都处于这个真实的世界里,而生活,总是会以相同的方式「考验」我们。

发布于 2024-02-24 01:50

免责声明:

本文由 paranoid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