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的名人例子

文仔
文仔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88 浏览

马太效应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你处于什么阶层,如果你想成为强者,通过努力取得成功,那么你就将是马太效应的受益者。 如果你没有努力, 可能你就是马太效应的受害者。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著名例子

在美国乡村住着一个老头,和他住在一起的是相依为命的儿子。

有一天,他的老同学基辛格路过此地,前来拜访他。 基辛格看到朋友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就对他说: “亲爱的朋友,我想把你的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

没想到这位农民朋友连连摇头:

“不行,绝对不行!”

基辛格笑了笑说: “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

他的朋友还是摇头: “不行!我从来不干涉我儿子的事。”

基辛格又说: “可这姑娘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儿(罗斯切尔德是欧洲最有名望的银行家)。”

老农说: “嗯,如果是这样的话......”

基辛格找到罗斯切尔德伯爵说:

“尊敬的伯爵先生,我为你女儿找了一个万里挑一的好丈夫。”

罗斯切尔德伯爵忙婉拒道: “可我女儿太年轻。”

基辛格说: 可这位年轻小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嗯,如果是这样的话...”

又过了几天, 基辛格又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 “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

总裁先生摇着头说: “不可能,这里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副总裁呢,而且必须马上?”

这个人说: “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婿,可以吗?”

总裁先生当然同意: “嗯·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绝对欢迎。 ”

基辛格之所以能够让农夫的穷儿子摇身一变,成了金融寡头的乘龙快婿和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充分利用人们的一种心理:

宁可锦上添花,也不雪中送炭。 这是中国的传统说法,对这种现象,西方经济学家有另外一种更为哲理化的定义: 马太效应。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中的自然法则,贫困的一个重要根源就是穷人自身素质的相对低下,包括文化素养、努力程度,等等。 而自身的贫困反过来又让穷人缺少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力,这其中的潜在逻辑就是穷人因为穷所以穷,陷入了贫困的恶性循环。

另外,由于穷人自身的背景,人生起点低,在市场竞争中也不能拥有公平竞争的权利,处于弱势群体。 于是,《圣经 ·马太福音》原文中发出了这样一句感叹: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凡是多的还要给他。 "

经济学的灵魂是自由和公平,这也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 因此,只有去洞察穷人经济学的本质,还穷人以“起点公平” ,才是经济学家履行社会职责的方向。 正如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经济学良心”之美誉的印度发展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在《作为能力剥夺的贫困》开篇说的那样, “贫困必须被视为是一种对基本能力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

他的这一思想已经被联合国机构接受并发展为人类贫困指数概念。所以, “劫富济贫”的政策建议是对本不平等的穷人权利的再剥夺,这不仅有违人道主义的经济学良心,也偏离了自由平等的经济学主旨。

就市场经济而言,富人对经济资源配置的控制力是造成贫困现象的重要来源。 就像阿马蒂亚 ·森在《贫困与饥荒一一论权力与剥夺》中所言: “繁荣过程自身就有可能成为饥荒的诱因。 ”

应该承认,领先者已经取得过一定的成功, 并能够把成功的经验累积起来,形成优势。 优势积累得越多,就会有越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这就是强者更强。 对于弱者, 如果想要超越强者,就必须要付出比强者以往多出几倍的努力,一旦弱者成功变成了强者,他也就拥有了和强者一样的优势。

发布于 2022-07-01 09:23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文仔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