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致富典型事例都有哪些
创业要找最适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看看那些农民创业致富的事例,学习他们,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合适自己的创业方法。那么下面是分享的农民创业致富典型事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民创业致富典型事例一
大学生回农村种地让仙桃菜香飘海外
“真是脑壳进水了”,“堂堂大学生偏要跑回农村种地”……想起几年前辞职回老家创业时乡邻们的冷嘲热讽,韩高科至今仍憋着一股劲儿。
7年后的2014年底,他一手创办的湖北农时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他本人,也成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却要回家当菜农
长相憨厚、皮肤黝黑。今年20岁的韩高科,朴实而沉稳。
2005年自湖北经济学院毕业后到北京考研,没想到研究生没考上,一条负面新闻却给他指明了人生方向。
“北京一家经营有机蔬菜的知名企业,因货源供不应求,便投机取巧,将普通蔬菜贴上自己的标签,以次充好混入市场。”这则普通人眼里的一条小新闻,在韩高科看来却商机无限:“我的家乡在江汉平原,那里土地肥沃,适种各类蔬菜。回去干这行,大有可为。”
“供你读书就是想你离开农村,读完了你却要回来种地?”对于父亲劈头盖脸的责骂,韩高科没有回答,他决定自己积攒资金后回乡创业。2006年,他回武汉找到一份国企工作。
别人一有假期就游山玩水,韩高科一有假就去钻蔬菜基地。两年时间里,他走遍了全国大小蔬菜基地,掌握了蔬菜产、供、销一手信息。每到周末,都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还经常去华农、省农科院请教蔬菜专家。
2007年,他捧着东拼西凑的10万元资金,不顾旁人的诧异和嘲笑,在老家仙桃市郭河镇盘下80亩农田,开启了自己的“菜农生涯”。
外地蔬菜“水土不服”学费没少交
一切并不顺利。会计专业毕业的他经历了多次挫折。
2008年,韩高科得知山东的朝天椒种植前景好、回报高,便购进6万元种子和肥料,邀本地农户一起试种。谁知,那一年雨水多,加上高温、高湿,山东苗子“水土不服”,结果“颗粒无收”。
祸不单行。同年夏天,韩高科了解到宜昌、恩施等地的高山蔬菜售价高、需求大,萌生了在平原种植高山蔬菜的想法。结果,本地气候炎热,六七月份虫子成灾,总不能过量使用农药吧。头两次种植,都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输给气候,第二次输给良心”的韩高科意识到:种植适合本地气候的应季蔬菜,向社会提供优质健康的农产品才是王道。
“春天,我种黄瓜、毛豆、甜玉米。秋天,我种菜薹、甘蓝、西兰花。”找到方向的他,之后的路顺利得多。
2009年,韩高科发现自己的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地卖得比较好,但长途运输难以保鲜。此外,一旦蔬菜大量集中上市,价格往往偏低,甚至赔本。
要同时解决长途运输和错峰出售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冷链。然而,投资冷库动辄上百万元。银行见企业风险太大,更是催逼未到期的联保贷款290万元。“最后,大哥拿出所有积蓄还借了一大笔钱,二哥卖了房子帮我渡过难关。”谈起后来大哥的去世,韩高科几度哽咽。
建万吨冷库做深加工?让仙桃菜香飘海外
2009年,韩高科成立了湖北韩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动农户成立合作社。
此时的他,对公司的发展已经有了清晰的脉络:想强农富农,就成立合作社,搞订单农业。想拉通产业链,就上深加工生产线。想让中国蔬菜香飘海外,就做响自己的品牌。
为了改变社员传统的种植习惯和技术落后状况,他常年聘请山东寿光的高级农艺师作技术指导,更新观念,练习内功。
通过多年奋斗,如今公司资产已经达到5000万元;产业基地由当初的80亩扩大到3000亩;合作社社员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人;产品由初创时的四五个品种发展到目前的30多个。
2014年,对韩高科来说是腾飞的一年。在之前6000多立方米高温冷库的基础上,公司再建一座18000立方米的低温冷库,以及速冻深加工生产线两条。
如今,湖北仙桃产的藕带、藕片、四季豆等深加工产品已经销往美国、以色列、日本、韩国;而新鲜的蔬菜则销往中国香港等地,年产值数千万元。
去年12月30日,公司更名为湖北农时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成功进行了A轮518万元融资。目前,5万吨的保鲜冷库正在加紧建设,瓜果、蔬菜等深加工出口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
“不久,还将在北上广深建立品牌连锁店和网上加盟店,我要让更多消费者吃到安全、放心、原味的农产品。”经历过无数波折,如今的他更加自信。
农民创业致富典型事例二海归回国种田从卖大米做起 加拿大海归回国种田
刚刚过去的十一国庆长假,20岁的加拿大海归谭静远依旧忙个不停,虽说是长假,但因为创业,地里新种的一季稻米即将收割,她要忙着对接、推广,把最新鲜的粮食送到预订的客人手中。
因为长期在户外待着,谭静远的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鼻子上有最时髦的鼻钉,手上涂着鲜亮的甲油。她生在成都,15岁那年随母亲到加拿大留学,一路从本科到硕士,毕业后回国工作。去年,她加入广州的社会企业天地人禾消费合作社。
“我留学时的加拿大,不像现在有那么多中国移民,如果你在街上听到有人讲普通话,会惊讶地回头。亲朋好友也会告诉你,未来要关心的是如何更好地留在加拿大生活。”她笑称自己的职业路径“有些奇葩”,“不像家里其他同龄人选择金融等商科专业,在加国就业或是回国当白领”,她选择在中国南方的乡村做农人。
谭静远说,自己想“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为世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去年她刚刚加入的天地人禾,是一家致力于生态保护和土地永续耕作的初创企业。她和团队在广州附近的清远市连山县向阳村,承包了100亩地,与当地18位村民签订协议,用稻鸭共生的传统方式种植。他们负责将产出的有机作物推销出去,保证并提高村民的收入,同时邀请消费者家庭走进稻田,体验插秧和收割等农活,让农民与消费者共受益。
在公益圈人眼中,天地人禾是名副其实的社会企业——谭静远和她的团队用商业的手段解决食品安全、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让城里人和农村人共同参与到乡村社区建设中来。
作为社会企业,天地人禾的资金一部分来自商业收入,一部分来自公益资助。商业收入用于日常生产运营,公益资助则投入公益项目,例如乡村建设。
她说自己目前的状态“挺不错,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做起来非常专注,生活上也能很好地平衡,空闲时间还能做喜欢的事情,对绘画、健身、阅读都有接触”。“如果跟身边人比,我身上最明显的一点可能是没有太多的焦虑情绪,偶尔工作上会有一点,但属于正常,我会尽量处理好。”谭静远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乡村支教经历改变人生轨迹
谭静远来自“高知家庭”,爷爷毕业于同济大学,外公毕业于清华大学,父母都从事物理研究工作。她15岁到了加拿大,后来在多伦多大学念分子生物专业。“说出来可能有些抽象,但从高中起我就抱有一个理想,未来要做些对社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做那些别人不愿意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科研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已过而立之年,但看上去还像20岁刚出头样子的姑娘对《青年参考》记者说。
在加拿大搞科研,为何要跑回中国乡村“务农”?这一戏剧性的转折得回溯到她在大学时的回国下乡经历。
2005年大三的暑假,谭静远申请到江西景德镇下面的一个农村实习,开展推广阅读和捐书的活动。从加拿大辗转到中国农村,他们一路的热情被当地村干部的一番话浇灭了,“你们来回一万多的路费,可能比过来推广读书的价值要大”。
读研期间,谭静远又申请去了一次江西的抚州,再次选择当支教志愿者。前后两次下乡,让谭静远了解到了祖国农村的现状。“孩子们能看的书只有课本,有图书室就算奢侈,医疗条件很落后,很多大点儿的孩子甚至没听过加拿大。还有一位五年级的小女孩,因为家庭环境,不得不辍学跟姐姐去广州打工……”
2009年硕士毕业后,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她放弃钻研多年的分子生物学,回到祖国从事公益事业。她先加入北京“多背一公斤”公益旅游项目,负责产品研发,2013年又随团队迁到广州,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天地人禾的创始人刘尚文。
“其实在加拿大读书时,我就很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当时看到电视上播的非洲或是东南亚百姓生活的场景,就萌生了以后要在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想法。”谭静远说,“现在的生活状态满足了我那时的愿望。”
从2005年到2015年,10年间谭静远走访了不下30个中国乡村学校。加入天地人禾团队后,她主要负责品牌策略、产品开发和食农教育等内容。今年,她成为天地人禾的CEO,统领团队业务。
想要达成的目标并非卖大米这么简单
在跟土地接触、跟农民打交道的一年多里,谭静远每每感觉“自己就属于那里”。现在,她隔一段时间就到向阳村插秧、割苗,同老乡们唠嗑,她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未来同中国乡村绑在一起。
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这位加拿大海归姑娘感受到了自己所做事业的意义。“当时我们马上要启动下一轮的种植计划,很多村民跑来说他们愿意加入我们的组织,想跟我们签订协议,那个时候我觉得很满足,一直努力的事情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谭静远说。
在小谭眼中,他们的团队虽然推广的是稻米,但想要达成的目标并非卖米这么简单。“我们的长期使命是推广对农村环境有正面影响的农产品生产与生活消费模式,从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农民权益及健康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她说,下一步,团队还将建立一个生态社区,同时成立中国第一个面向4~14岁孩子的食农教育体系。
“这个项目现在已展开,我们希望小朋友来乡村体验多样的文化,观察田间地头的萤火虫、青蛙、猫头鹰等各种动物昆虫以及植物景观,增加农耕知识,同时培养环保意识。”谭静远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归结为一点,我们想做些乡村建设的工作。”在她看来,中国乡村有很大的魅力,只是现在处于一种衰落状态——村子里的人往外走,很少有人去建设它,学校也撤了,没有青年文化,失去了生机和朝气。但它有很大的潜力,农村是几千年来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人世世代代在其中生存,发展出了很多宝贵的农耕智慧。
“究竟在新的世代下,乡村能跟外部社会有怎样一种好的对接,以恢复新的活力?通过改良农作物的品质,还是发展观光旅游?这些都是很大的课题,我们在做其中一种尝试。”小谭说,“最近公司招募新员工,我还意外收到一封邮件,对方说自己是向阳村的村民,想跟我们一起建设他的家乡……这是新近收获的一份感动,团队的努力被认可,真的很难得。”
理想诞生自内疚
去年,谭静远的朋友偶然间问起她,为何会对中国乡村的发展那么关注,她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是因为内疚。
“一切的原点,是我第一次到乡村支教时,碰到的那位改变我世界观的五年级女孩,我在那个年龄段时已经跟父母在加拿大生活了,有机会得到很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包括后来的自学设计、旅行、上大学以及做科研。当我看到那些比我小的孩子因为社会不公平等原因造成的机会缺位,会觉得内疚,虽然这种不公平不是我造成的,但某种程度上我是获益者,如果不为他们做点什么的话,我会愈发内疚。”谭静远在一篇个人自述中写道,“有人说内疚是最强大的情绪,而这也是我理想产生的原因。”
“我希望那个女孩在未来会遇见属于自己的可能性,而我也会一直努力让脚下的土地孕育美好,梦想或许真的不需要坚持,硬着头皮做就好。”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
除了现在专注的乡村事业,关于未来,谭静远还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再过个三五年,等到天地人禾不需要她出面,很多项目就能自行运转的时候,她不排除自己再去读个分子生物学方向的博士,重回老专业。“因为一方面国际上有很大的发展,人类基因图谱计划相信未来5年也会有非常大的进展。”她说。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农民创业致富典型事例相关内容
农民创业致富典型事例三
爱发明创造的养兔“土专家”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滕州市南沙河镇的青草源养兔场,虽是三伏时节,但兔场内安静整洁、绿树成荫、凉风习习。该兔场始建于1990年,后于2007年进行了标准化改建,目前兔场占地0.7公顷,兔舍建筑面积2180平方米,总投资100多万元。场区布局合理,生活区和生产区分开,生产区建有6个标准化养殖舍,年可出栏商品兔76000只。养殖场繁殖均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全部做到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产仔。?
但吸引记者前来的缘由并不只是这些,而最主要是兔场的当家人——王学记。王学记是一名退伍军人,1990年因伤退伍回到家乡,本可安排到当地大企业上班,但他看到家中的贫困,毅然回到村里养起了兔子。凭借着军人特有的坚强意志和干劲,他力排众难、白手起家,从最初借来的1400元买来7只长毛兔种兔开始,干到如今成为当地有名的养兔专家和致富带头人,这一干就是25年。目前,王学记担任滕州市兔业协会会长、枣庄市兔业协会副会长、山东省畜牧协会兔业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务。记者采访当天,王学记正在举办一期近200人的“滕州市兔业交流与技术培训班”。他说,目前兔业市场低迷,但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要给广大养殖户培训新技术、交流新经验,给他们“打打气”。?
王学纪是一个特别爱钻研的人,用他的话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一直坚持“以兔为本、生态养殖、健康养殖”的养兔理念,搞出了许多小发明、小创造和新技术,不但使所养殖的兔子免疫力、成活率大大提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近年来,他在自己的养兔场相继发明了地窝繁殖、清粪自动化、舍内废气排放、兔舍窗户联动开启、室外喷雾降温和兔笼改造等创新设计。?
1.地窝繁殖。兔子具有穴居的生活习性,野兔一般居住于穴中,驯化后的家兔依旧保持这一习性。如果你把兔养在土地上,它自己就会打洞做窝;同时,兔子胆小怕惊,特别是在繁殖期间,外界的干扰(比如惊吓)很容易影响母兔的繁殖性能和仔兔的成活率。王学记发明出的地窝繁殖,主要是利用母兔习惯穴居的天然习性,结合现代化畜禽舍建筑工艺,将产仔舍建于地下,并与母兔笼通过通道相连,使母兔产仔时进入地下的产仔舍进行生产,减少了外界干扰,使之更接近野生状态下的母兔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母兔的繁殖性能。不仅减少了人工,还大大提高了繁殖生产率和成活率。地窝冬暖夏凉,为仔兔创造了更适合的生长环境,降低了取暖、降温成本,大大节约了能源支出。?
2.清粪自动化设计。养兔场采用自动清粪系统,并在局部进行了创新:一是将自动清粪走道设计成U型,兔尿沿U型底部流出,使兔粪兔尿得以分离。二是自动清粪机加装了竖杆,竖杆两侧再加装联动装置,不仅能清理粪沟的粪便,也同时清理了残留在上层兔舍外的粪便。?
3.舍内废气排放设施。位于舍顶的负压通风装置通过管道直接与兔舍底部相连,使兔舍底部的废气也得以充分排出舍外。?
4.兔舍窗户联动开启。新建的几栋兔舍的窗户设计新颖,通过在墙上设置滑轮与铰链,使每栋兔舍的所有窗户都能实现一次性控制,只需一人一摇一转,即可同时开启、同时关闭,大大节省了人工,也使窗户通风效果达到最佳。同时,窗户设计距地面50厘米,也充分考虑到了兔舍底部的通风需要。?
5.兔笼改造。兔笼设计新颖,兔笼门采用向下开的方式,并且三个兔笼一个笼门;兔笼门向下开避免了抓母兔时碰伤母兔乳房。这一细小改造,大大减少了因外伤而导致母兔乳房炎的发生。?
王学记对养兔几乎达到了“痴迷”的境界,他没事就在兔场内钻研、改造。这不,针对他的“地窝繁殖”模式,他又发明出一种自动喂料设备,目前已调试完毕,很快就可投入使用。为了在养兔方面进一步创新,他常常走南闯北,到全国各地同行那里学习交流。为了把养兔这一心爱事业传承下去,他还让自己的大女儿考入山东农业大学学习畜牧专业。目前女儿已考上研究生,他又让女儿专攻养兔专业,并联系上了国内一位著名兔业专家,他力争让女儿攻读他的博士。现在,王学记又有了新的打算,他正积极寻求一位合伙人或投资者,他想把自己经营多年的兔场交出去,自己专心整理、研发养兔新技术,同时把这些新技术推广到协会的所有会员当中去,带领大家一起走健康养兔、科技养兔的致富新路子。?
滕州市畜牧兽医局畜禽良种推广站站长王兆勇参加了王学记这次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他说,近年来,滕州市对当地养兔、养羊等规模化养殖大力扶持,从新品种的引进、改良到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都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对王学记这么有“执著精神”的养兔“土专家”,行业主管部门一定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扶持,真正发挥其行业带头作用,把滕州的养兔业做大做强。(本刊记者?张明海)
农民创业致富典型事例四海归回国种田从卖大米做起 加拿大海归回国种田
刚刚过去的十一国庆长假,31岁的加拿大海归谭静远依旧忙个不停,虽说是长假,但因为创业,地里新种的一季稻米即将收割,她要忙着对接、推广,把最新鲜的粮食送到预订的客人手中。
因为长期在户外待着,谭静远的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鼻子上有最时髦的鼻钉,手上涂着鲜亮的甲油。她生在成都,15岁那年随母亲到加拿大留学,一路从本科到硕士,毕业后回国工作。去年,她加入广州的社会企业天地人禾消费合作社。
“我留学时的加拿大,不像现在有那么多中国移民,如果你在街上听到有人讲普通话,会惊讶地回头。亲朋好友也会告诉你,未来要关心的是如何更好地留在加拿大生活。”她笑称自己的职业路径“有些奇葩”,“不像家里其他同龄人选择金融等商科专业,在加国就业或是回国当白领”,她选择在中国南方的乡村做农人。
谭静远说,自己想“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为世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去年她刚刚加入的天地人禾,是一家致力于生态保护和土地永续耕作的初创企业。她和团队在广州附近的清远市连山县向阳村,承包了100亩地,与当地18位村民签订协议,用稻鸭共生的传统方式种植。他们负责将产出的有机作物推销出去,保证并提高村民的收入,同时邀请消费者家庭走进稻田,体验插秧和收割等农活,让农民与消费者共受益。
在公益圈人眼中,天地人禾是名副其实的社会企业——谭静远和她的团队用商业的手段解决食品安全、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让城里人和农村人共同参与到乡村社区建设中来。
作为社会企业,天地人禾的资金一部分来自商业收入,一部分来自公益资助。商业收入用于日常生产运营,公益资助则投入公益项目,例如乡村建设。
她说自己目前的状态“挺不错,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做起来非常专注,生活上也能很好地平衡,空闲时间还能做喜欢的事情,对绘画、健身、阅读都有接触”。“如果跟身边人比,我身上最明显的一点可能是没有太多的焦虑情绪,偶尔工作上会有一点,但属于正常,我会尽量处理好。”谭静远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乡村支教经历改变人生轨迹
谭静远来自“高知家庭”,爷爷毕业于同济大学,外公毕业于清华大学,父母都从事物理研究工作。她15岁到了加拿大,后来在多伦多大学念分子生物专业。“说出来可能有些抽象,但从高中起我就抱有一个理想,未来要做些对社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做那些别人不愿意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科研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已过而立之年,但看上去还像20岁刚出头样子的姑娘对《青年参考》记者说。
在加拿大搞科研,为何要跑回中国乡村“务农”?这一戏剧性的转折得回溯到她在大学时的回国下乡经历。
2005年大三的暑假,谭静远申请到江西景德镇下面的一个农村实习,开展推广阅读和捐书的活动。从加拿大辗转到中国农村,他们一路的热情被当地村干部的一番话浇灭了,“你们来回一万多的路费,可能比过来推广读书的价值要大”。
读研期间,谭静远又申请去了一次江西的抚州,再次选择当支教志愿者。前后两次下乡,让谭静远了解到了祖国农村的现状。“孩子们能看的书只有课本,有图书室就算奢侈,医疗条件很落后,很多大点儿的孩子甚至没听过加拿大。还有一位五年级的小女孩,因为家庭环境,不得不辍学跟姐姐去广州打工……”
2009年硕士毕业后,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她放弃钻研多年的分子生物学,回到祖国从事公益事业。她先加入北京“多背一公斤”公益旅游项目,负责产品研发,2013年又随团队迁到广州,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天地人禾的创始人刘尚文。
“其实在加拿大读书时,我就很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当时看到电视上播的非洲或是东南亚百姓生活的场景,就萌生了以后要在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想法。”谭静远说,“现在的生活状态满足了我那时的愿望。”
从2005年到2015年,10年间谭静远走访了不下30个中国乡村学校。加入天地人禾团队后,她主要负责品牌策略、产品开发和食农教育等内容。今年,她成为天地人禾的CEO,统领团队业务。
想要达成的目标并非卖大米这么简单
在跟土地接触、跟农民打交道的一年多里,谭静远每每感觉“自己就属于那里”。现在,她隔一段时间就到向阳村插秧、割苗,同老乡们唠嗑,她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未来同中国乡村绑在一起。
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这位加拿大海归姑娘感受到了自己所做事业的意义。“当时我们马上要启动下一轮的种植计划,很多村民跑来说他们愿意加入我们的组织,想跟我们签订协议,那个时候我觉得很满足,一直努力的事情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谭静远说。
在小谭眼中,他们的团队虽然推广的是稻米,但想要达成的目标并非卖米这么简单。“我们的长期使命是推广对农村环境有正面影响的农产品生产与生活消费模式,从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农民权益及健康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她说,下一步,团队还将建立一个生态社区,同时成立中国第一个面向4~14岁孩子的食农教育体系。
“这个项目现在已展开,我们希望小朋友来乡村体验多样的文化,观察田间地头的萤火虫、青蛙、猫头鹰等各种动物昆虫以及植物景观,增加农耕知识,同时培养环保意识。”谭静远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归结为一点,我们想做些乡村建设的工作。”在她看来,中国乡村有很大的魅力,只是现在处于一种衰落状态——村子里的人往外走,很少有人去建设它,学校也撤了,没有青年文化,失去了生机和朝气。但它有很大的潜力,农村是几千年来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人世世代代在其中生存,发展出了很多宝贵的农耕智慧。
“究竟在新的世代下,乡村能跟外部社会有怎样一种好的对接,以恢复新的活力?通过改良农作物的品质,还是发展观光旅游?这些都是很大的课题,我们在做其中一种尝试。”小谭说,“最近公司招募新员工,我还意外收到一封邮件,对方说自己是向阳村的村民,想跟我们一起建设他的家乡……这是新近收获的一份感动,团队的努力被认可,真的很难得。”
理想诞生自内疚
去年,谭静远的朋友偶然间问起她,为何会对中国乡村的发展那么关注,她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是因为内疚。
“一切的原点,是我第一次到乡村支教时,碰到的那位改变我世界观的五年级女孩,我在那个年龄段时已经跟父母在加拿大生活了,有机会得到很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包括后来的自学设计、旅行、上大学以及做科研。当我看到那些比我小的孩子因为社会不公平等原因造成的机会缺位,会觉得内疚,虽然这种不公平不是我造成的,但某种程度上我是获益者,如果不为他们做点什么的话,我会愈发内疚。”谭静远在一篇个人自述中写道,“有人说内疚是最强大的情绪,而这也是我理想产生的原因。”
“我希望那个女孩在未来会遇见属于自己的可能性,而我也会一直努力让脚下的土地孕育美好,梦想或许真的不需要坚持,硬着头皮做就好。”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
除了现在专注的乡村事业,关于未来,谭静远还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再过个三五年,等到天地人禾不需要她出面,很多项目就能自行运转的时候,她不排除自己再去读个分子生物学方向的博士,重回老专业。“因为一方面国际上有很大的发展,人类基因图谱计划相信未来5年也会有非常大的进展。”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