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的寓意在于揭示了人性中“自作聪明”的弱点。现代行为经济学也用大量实验证明了,人总是过分自信。自信是人成功的起点,但过分自信,登泰山而小天下,就成为失败的种子了。如果像那位宋国人一样,过分自信再加上善良的动机,亲自辛苦去拔苗,那结果就很可能不妙。可惜现在这种过分自信、动机善良而又不怕劳苦的人真是太多了,他们带来的损失也不仅仅是自己的苗死掉。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不应该去“搞企业”,而应该为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正常合理的秩序。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应该是独立的企业,自己决定生产经营。宋国人拔的尚且是自己的苗,现代人则去拔别人的苗。
今天不仅有拔别人苗的人,也有拔自己苗的人。这种人就是企业家了。一些企业家总想尽快地把自己的企业做大,甚至提出短短几年中进入世界500强的宏图大志,结果违背了禾苗生长的客观规律,还是同样失败。
随便举个例子。20世纪80年代末,天津产的可耐冰箱曾经红极一时。本来冰箱厂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增加数量—让苗正常长大,但他们等不及了,在技术与管理都不稳定的情况下,下达了年产30万台的任务—拔苗快长。结果,达不到质量标准,许多冰箱根本不制冷,发往外地的冰箱中还有旧皮鞋等垃圾。“可耐”在天津话中是“可爱”的意思,名字起得不错,可惜质量太差,成了“可憎”。市场失去了,可耐冰箱厂也破产了—苗死了。要说下达这个指标的人,动机绝对纯正,为发展天津经济的确没错,但他不懂企业经营规律而又把自己当成专家,亲自下达命令并实地督战。这种人和那个为主人打蚊子,把主人打死的熊有什么本质区别?
如果这种人多了,你搞坏一个“可耐”,我搞坏另一个“可敬”,这国家怎么得了?你看,今天拍板在边远小城建一个机场,明天拍板投资一个药厂,结果个个都失败。或者,今天下令某些企业强强合并,明天又强迫搞个新开发区。个个都觉得自己发展经济的理想崇高,而又样样精通,结果却遍地是死苗。苗死了只有纳税人承担这个损失。这些人常挂在嘴上的是“搞好国有企业”,“搞好地方经济”。他们都以高手自居,自以为能搞定一切,也不知孟夫子知宋人如此之多会作何感慨!
古代的宋国人仅仅是“今日病矣”,但今天的人却是“今日死矣”。像宋国人这样的企业家也不止一个、两个,国有企业有,民营企业也有。企业家是拔自己的苗,他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或CEO也有这个权力。但拔自己的苗,损失的也不仅是拔苗者本人。一个很有前途的企业垮了,无论是私人的,还是股份制的,结果是GDP减少,工人失业。苗死了,没有粮食,挨饿的可不是宋国人自己啊!
宋国人的根本错误在于违背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从小苗长成稻谷必须经过数月,无论你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这个规律。同样,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或者一个企业的成长也有一个过程,有时这个过程还是相当长的。你去看看那些发达地区和成功企业,哪一个是一夜成名的?这让人想起一句西谚:“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翻译成中国话也可以是:“一口吃不成胖子。”
揠苗助长说明了人性中那种过分自信和好大喜功的弱点。能制止这种弱点的是制度,政府和企业实行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宋人的行为要受到监督和制止。这是走出宋人困境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