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管理
创新管理就是以人为本,重点加强知识资产管理、机遇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有效运用企业资源,把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创造有效供给。那么就来看看下面为你带来的创业创新管理,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创业创新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创新一、企业管理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企业管理正在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方向转化。与此同时,当前我国仍存在以包代管、以改代管、以奖罚代管等严重问题。1998年中报显示,部分上市公司业绩明显滑坡,其基本原因是经营管理不善。这些问题不解决,企业就不可能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存在可能被市场淘汰的危险。要适应环境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就必须加强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就是要在建立和完善扎实的管理基础工作,加强实物资源和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不断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以人为本,重点加强知识资产管理、机遇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有效运用企业资源,把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创造有效供给。
企业管理创新包括思想与理念创新、经营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与模式的创新、运作流程创新、技术与方式方法创新、市场与产品创新等内容。管理创新是决策层创新、执行层创新和操作层创新的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创新主体错位,造成创新动力不足和创新能力较弱;创新客体不明,缺乏有目的和针对性强的合理设计,或找不到创新的具体对象,设定不了创新的准确目标;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
策的配套性不强,政府干预过多;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等等。实现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目标的途径在于大力倡导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的研究,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大力发展工商管理教育和在职培训,改革教育体制,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在改革的大潮中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市场经济头脑、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加强企业知识和企业管理创新知识的管理;加强科学管理,企业管理的重心应从实物型管理转向价值型、知识型管理;切实转变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建立和完善适于企业管理创新的良好环境;强化企业管理创新的激励和制约机制,特别是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以劳动者为核心组建企业,以“完全股份制”形式进行利润分配;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网络,发展专业管理咨询服务机构;等等。
二、管理学学科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企业制度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企业管理创新与变化,以及管理学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等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出现,企业管理学科建设就要有相应的变化。目前,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但管理教育的培养方式尚不能满足需求,管理学科的调整也还不配套,专业设置还不尽合理。管理教育既要注意适应未来人才的需求,有超前性,又要注意适应现实人才和应急人才的需求。要加强高校与企业界的交流和合作,以有效满足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企业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与企业管理教材的编写相关联。在这方面,教育科研系统及经济管理部门的同志做了大量工作,编写了系列企业管理教材和厂长经理培训教材。最近,对根据原教育部《高校财经专业教材规划》编写的《企业管理》统编教材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并已经出版发行,中国社会科学
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同志还编写了《企业经济学》,许多高校都已经编写了各具特色的企业管理系列教材。对知识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是摆在学者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建立知识经济学,专门研究知识这一生产要素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是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历史责任。
三、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
必须把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同企业管理创新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取得实际成效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企业改革是要使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具备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持久动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有必要提出企业制度管理的概念,并把对于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管理提上议事日程。企业制度管理是我国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法人财产权是企业法人代理所有权,要认识代理所有权的合理性和客观性,选好代理所有权的实际掌权人,加强对代理所有权的实际掌权人的管理。对于国有小企业,实践已经表明托管是放开搞活小企业值得尝试并日益显示其吸引力和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
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我们策略应是以大制大,通过强强联合、兼并收购等手段组织一批“航空母舰”,实行资产重组,形成规模资产和国际竞争能力。国有资产改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发展。国有经济应该从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来。企业购并成功的关键是以核心能力为基础强化主业,使核心产品不断壮大,最终产品不断升级,使企业做大、称强,避免陷入购并中多角化经营的“陷饼”。必须认真研究我国国有资产重组和购并的特殊性,重视并避免购并中的风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在高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对资产重组和企业改革的影响越来越强,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不只是国有企业克服眼前困难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国有企业立足长远发展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企业必须十分重视信息系统的建立、管理和应用。
四、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创新及教育改革
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导致了企业管理领域的全面创新,集中于一点就在于知识型管理,即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必然带来经营管理的相应变革。这种变革意味着对企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带来新机遇和新课题,提出新挑战。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外在生存环境逐渐发生变化,相互之间的竞争方式和手段也会与以往有所不同,采取的竞争策略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企业必须树立危机意识,重塑甘冒风险和自信进取的价值观,提高应变能力,建立快速反应系统。企业成功走向知识经济的关键是造就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他们是掌握和创造知识的人。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人才培养和职工的智力开发是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自身历史使命的要求。要把一个规模适当、多元化、注重素质教育、面向世界、产学研结合、高质高效、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业能为社会注入新鲜活力,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缓解就业压力,能够推进富民强国的进程,推进高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进程。此外,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为创业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同时,大学生创业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关键词 创业意义 社会发展 创业环境 大学生创业
一、当代中国创业的意义
在现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已过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更需要一个完整的创业体系的支撑,创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同样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对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创业极大的推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创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调整,有力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一个社会创业活动发展得越好,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就越高,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因此,创业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积极的促进因素。经济增长必然引起一系列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一系列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的变化又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大量成功的创业企业必然会为社会经济注入新鲜活力,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业成功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创业企业要能够生存并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从行业内的发展来看,创业企业的成功将会影响行业现有的经营格局,加剧行业经营的竞争状态,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竞争的结果有利于资源向经营良好、效率更高的企业流动,从而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较高的社会效益,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业成功有利于促进知识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一个国家知识密集型企业所占比重的大小,往往反映出这个国家科技实力与综合实力的强弱。知识密集型企业能够为社会带来相对较高的附加值,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在当今中国,
更多的创业企业正逐渐由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创业者创办,知识与管理已成为重要的资本参与与企业的分配。因此,创业成功有利于知识向资本的转化,有利于资本与知识、技术的融合,资本借助知识又能发挥更强大的作用,这将有力的促进经济发展、财富增长和结构调整,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二)创业能从根本上缓解社会结业的巨大压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们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我国有十三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业压力尤为巨大。目前,我国的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产业结构正在进行优化和调整。与世界工业化国家曾经出现过的情况类似,我国在这个重大社会转型期,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因此,我国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基于中国国情,将剩余的劳动力资源转变为创造财富的人力资本,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此外,还要从解决就业问题出发,鼓励和推动创业已成为中国长期重要的政策取向。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就是征服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调动劳动者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找项目、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创办生产和服务项目或企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就业工作中最活跃、最有效的战略。
(三)创业能够推进富民强国的进程。
通过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自主创新创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更多的财富由全民创造,更多的成果由全民共享,促进全民共创财富、共享财富的体制机制的建立。创业才能富民,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切实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支持群众勇于实践、勤于探索,形成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如果能在全社会形成这样的氛围,则必然促进大批创业企业家的涌现,一个企业家的生产会为社会带来的可能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发展,但大批创业企业家的产生必定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繁荣发展、对富民强国基本国策的落实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不仅可增加就业机会,降低社会失业率,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调整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提高创富能力,迅速提高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从而大大增强综合国力和国民财富,并最终形成民富国强的创新型国家。
(四)创业能推进高校培养千百万创新创业型人才。
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引导高等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的结合起来,实现从注重知识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并非要求受教育者都去创建自己的企业,而是通过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这是构建创新型国家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最为重要的人才基础。
二、当代中国创业环境
虽然,创业很难,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已经达成共识,以及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已经为创业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
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它不仅能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还能通过带动更多就业产生倍增效应。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就业工作的一个主要增长点。据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介绍,在我国,每新增1个个体工商户,可以带动2人就业;每新增1个私营企业,可以带动13人就业。弘扬创业精神,营造创业环境,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创业,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我国现阶段的各种现状,也为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首先,经济发展为创业提供了基础。国内外经验表明,在成熟稳定的经济体中,创业机会并不多。而我国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而为创业者充分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次,我国广阔的市场为创业提供了机会。我国经过近30年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和市场容量大大增加,成为世界不可替代的经济体,市场需求旺盛,为创业提供了机遇。
再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新技术的涌现、互联网的运用、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开发,为创业提供了全新的空间。
此外,政策环境正在得到改善。近年来,政府部门也纷纷表示要研究完善相关政策;要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税收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研究完善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个体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要充分发挥小额贷款的作用,从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三、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一)政策优势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了解这些政策,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及部分税费减免四项优惠政策,详细包括:
高校毕业生(含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批准经营日起,1年内免交个体户登记注册费、个体户治理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等。此外,假如成立非正规企业,只需到所在区县街道进行登记,即可免税3年。
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向银行申请开业贷款担保额度最高可为7万元,并享受贷款贴息。
(1)大学毕业生做个体户一年免五项收费。
(2)大学生自主创业免费存档2年。
(3)只需凭借身份证及大学学生证即可创办企业。
(4)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以及部分税费减免。
(5)低息贷款。
(6)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存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7)“彩虹工程”将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扶持大学生创业带头人。
(8)申请《自主创业证》将提供三大优惠政策:即优先受理,优先办照并简化登记手续;申请从事小规模私营企业的,实行试办期制,试办期间,免收注册登记费、变更手续费、年检费;减免企业所得税。此外还享受贷款担保,贷款金额一般在2万元左右。此证在三年内有效。
(二)自身优势
1.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2.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必定会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
3.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
4.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三)大学生要想有创业能力,必须把握核心能力的如下特征:
1.价值优越性 核心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
2.异质性 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应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
3.不可仿制性 核心能力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深深地印上了该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其它企业难以复制。
4.不可交易性 核心能力与企业相伴而生,虽然可为人们感受到,但却无法像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
5.难以替代性 和其它企业资源相比,核心能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相对较小。没有核心能力的创业不过是昙花一现。
当然,在创业初期,创业者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者资金实力较弱,选择启动资金不多、人手配备要求不高的项目,从小本经营做起比较适宜。其次,在创业前要仔细了解所经营项目的详细知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为创业开一个好头;撰写一份详细的商业策划书,包括市场机会评估、赢利模式分析、开业危机应对等,并摸清市场情况,知己知彼,打有准备之仗。
创业创新管理: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创新浅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材控08-3班
姓名:
学号:
企业管理创新浅析
摘要:企业管理创新是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是企业保持活力及推动整个经济发展的根源。本文分析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管理创新 必要性 主要阶段 措施 发展趋势
一、企业管理创新概述
管理创新是对古典管理学派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内容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通过新的有效的资源整合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这一要领涵盖了新的经营思路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发展战略等主要内容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
1、系统性
该特性源于企业的系统性,它是指在寻找企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以及评价管理创新的成果时要依据企业的系统性来进行。众所周知,企业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内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系统内某个或某些要素处于不良状态时,必有其它要素受到影响,同时,企业系统从整体上看也会处于不良状态。进一步地看,企业系统是由人来运行的,也是为人服务的。当企业系统处于不良状态时,必有相关的人感到不满。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讲,如果没有相关的人感到不满,企业系统就处于良性状态。企业的系统性为管理创新寻找着力点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管理创新成果的评价提供了标准。
2、全员性
企业管理创新的程度有大有小,创新程度不高的管理创新只是对现有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的改进,或者是对成熟管理技术的引进,其复杂程度不高。因此,可以认为企业所有员工都能成为管理创新的主体。依靠员工来解决问题已被认为是改变现代管理面貌的十二种创新之一[1]。从根本上看,企业管理创新涉及到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对管理系统是如何影响他本人以及从他的角度来看应该如何改进都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企业中每一个都能够且应该成为管理创新的主体。
3、变革性
该特性是指管理创新一般会涉及到企业内权益关系的调整,因此,许多管理创新,尤其是程度大的管理创新实质上就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从管理史上较为著名的管理创新来看,它们都具有变革性。比如,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应用需要劳资双方进行精神革命,协调利益关系;梅奥人群关系论的应用也需要企业管理者改变管理方式,尊重员工。由于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利益聚合体,或者是一个政治实体,因此,不触及现有权益关系、皆大欢喜的管理创新是不存在的。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管理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企业管理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企业管理已由单纯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在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被推入市场,正在向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转变,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切都已表明,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大加强,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体系发育不断完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勇于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
2、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因此,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必须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点,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把企业建成一个信息密集、人才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综合体。
3、管理创新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传递速度的明显加快,一些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会由某国经济的汇率、利率变动而受到影响。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证明。近年来,随着外商对华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主体跨国化,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方式多样化,我国企业面临着国际竞争国内
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复杂态势。这些都要求企业相应地改革那些传统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体系,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四、企业管理创新过程的主要阶段
1.发现及确认不满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不满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不满;(2)企业普通员工对企业薪酬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及用人制度的不满;(3)企业所在社区对企业行为的不满,如环境污染等;(4)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出现的不满;(5)投资者对企业业绩的不满;(6)企业面临危机、挑战及运行上的问题时,会有许多利益相关者对现状感到不满。以上六种不满中,前两种是最主要的。以上六种不满一般来说都是容易发现的。但企业高层管理者有可能漠视它们的存在,尤其是对消费者的不满以及企业普通员工的不满。当企业在市场处于强势地位时,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创新的开展。
2. 寻找技术对策
为消除上述不满,企业需要进行管理创新及技术创新。由于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先导,因此,也可以认为消除上述不满的根本措施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在技术上一般有三种选择,一是改革企业管理制度,例如改革薪酬制度、用人制度等;二是引入成熟的管理技术,如流程再造、平衡记分卡等;三是企业自行进行创新,提出新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技术。在前两个方面,有着大量的成功范例可以借鉴。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创新在技术上也是以前两种为主。后一种是少数领先企业的行为,它的成功或者是偶然的,或者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因而不是多数企业努力的方向。这也即是说,企业管理创新一般无需另辟蹊径,主要是根据自身情况引入成熟的管理制度及技术。当然,这并不表示管理创新从技术上来看是容易的。它需要对企业具体情况有深入的了解,需要对引进的管理制度及技术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具体情况,并与之很好地结合起来。
3. 分析权益关系
先进的管理制度及技术之所以不能够在多数企业中得到很快应用,主要是受企业内部权益关系的限制。法约尔曾言,企业中总是有一部分人想把自身利益凌驾于他人之上,这是人类持久的斗争[2]。 这表明企业内权益管理关系的调整是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管理创新因此也是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可以这样认为,企业管理创新难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权益关系的调整。管理创新者在选择先消除或减轻何种不满,从以及相应地引入何种管理制度及技术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权益关系。
4. 实施及评价
管理创新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一般来说会遇到阻碍。在创新的成效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之前,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得失都不是很清晰。那些有可能失去较多的人就会以各种借口反对。此时,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外部力量的肯定及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为确保创新能够顺利地推行,可以先选择影响范围较小,且容易取得成果的项目进行创新,以尽早取得成效,赢得企业内部的肯定与支持。对管理创新的评价应坚持利益相关者评价的原则,只有相关的不满得以消除或减轻才能确认创新成功。评价应注意时滞问题,在创新的成效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之前就进行评价是不恰当的。比如,管理制度创新的效果一般要两至三年才能显示出来。在此之前,完整地评价它是困难的。
五、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从近些年来企业管理变革的历程中不难看出,未来企业管理创新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1、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
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的利润最大化,它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甚至促使企业倒闭,是企业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知识、技术、产品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2、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虚拟企业、网络组织、供应链协作、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 现代企业不能仅仅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技术专长与核心能力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3、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知识将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它被认为是和资金、人力等并列的资源。企业在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时,需要更多地通过加强协作、知识管理、组织学习能力,将现有知识、组织、人员和流程与协作和知识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4、从传统的单一绩效考核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
传统的绩效考核是通过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评估来确定奖惩,是企业在执行经营战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根据职务要求,对员工的实际贡献进行品价的活动。但过程缺乏控制,不能保证绩效达到改善的目的,甚至在推行绩效考核时会遇到员工的反对等。因而,近年来的绩效管理已经走向了结合公司战略和绩效管理,变静态考核为动态管理的趋势。
5、顾客导向观念受到重视并被超越
近十几年来,以微软、英特尔为首的部分高科技企业放弃了“顾客导向”,采用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由此产生了超越“顾客导向”的竞争新思维。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面对的已不仅仅是现有的份额,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市场和挑战。
6、信息技术改变企业的运作方式
信息技术 的发展和应用,使业务活动和业务信息得以分离,原本无法调和的集中与分散的矛盾也得以解决。企业通过整合,能够实现内部资源的集中、统一和有效配置。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企业能够跨越内部资源界限,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有效组织和管理。
六、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1、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
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是观念的落后和陈旧,现在许多企业领导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管理的思维模式。“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的专题调查显示,以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核心者为47.7%;各项创新中最困难的是“观念创新”者达到42.7%。因此企业领导要切实认识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管理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树立“科学管理兴国之道”的思想。
2、建立有效机制,培养职业化的企业队伍
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在这方面我们要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权、责、利一致的原则下,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考核、晋升体系,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引进竞争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把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国家也要采取措施建立企业家资格认证系统、人才交流市场、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等,以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
3、构建创新文化,形成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
要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培育企业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创新文化网络以及创新文化利益,宣传创新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感染员工。
4、加快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解决企业资源市场配置的微观机制问题的是制度创新,也就是说,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富有活力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经济细胞。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如何组合的是管理创新,使之尽可能多地产出的问题,也就是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产品行为激励、开发活力体系以及高效运作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沈丽鹏. 浅析企业管理创新之路[J]..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8,(02)
[2] 吴心东. 浅谈企业管理创新[J].. 经济师, 2005,(06)
[3] 余兴国. 企业管理创新[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6] 常修泽.现代企业创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8] 郭界成.论技术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企业经济,200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