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创业发展与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来看看下面为你带来的中小企业创业发展与风险投资吧,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创新中小企业发展之路
银根收紧、生产成本增加、融资难和产业升级滞后等问题,使中小企业的经营可谓举步维艰。
企业迫切需要找到一条新路子,以突破当前的生存困境。
随着我国要素红利的衰减、央行进一步收缩银根以及劳动力的价格上涨、企业成本的增加,大批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困境。在当前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宏观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发展?就企业而言,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而政府则需要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扶持中小企业回归实体经济作为政策着力点。
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
实际上,资金短缺只是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一个导火线,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些中小企业产能落后,技术创新跟不上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步伐。
不可否认,企业在创业之初很难拥有自己的成熟技术,依靠别人的技术进行生产、发展无可厚非。但是,如果长期依靠别人的技术,企业的发展将面临很多的未知数,更不要说做大做强。在国内,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山寨生产厂商。
其实国内企业中不乏技术创新的成功案例,这些企业经过积累,将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内化为自己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创造出自己的品牌。
社会学家艾君认为,山寨是市场经济培育期的必然现象。一切创新的基础都是模仿,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但是,模仿的时间久了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让人丧失了创新的勇气。当下的许多中小企业从创业之初到现在,更多采用的是别人的技术,引进的也并非是最先进的生产线,既然一直需要被扶着走,摔个跟头便是意料之中的事。
现在很多企业真正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人力资源,而是技术创新的意识和胆识。创新和创业有很大的差别,创新需要有比创业更大的决心和勇气,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增强竞争力。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没有创新,企业只会是昙花一现。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要靠体制突破
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叠加令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格外突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从金融机构贷款难的问题既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事关中国经济未来前途的长远之计,恐怕不能仅靠一时之政策,而要从体制上做出根本性安排。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其关键是中小企业资信差,在缺少有效担保的情况下,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面临较大的风险。商业银行是自负盈亏的商业机构,要对股东的利益负责,尽量规避风险,不愿为中小企业承担风险。这成为一个体制性矛盾。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的做法是,在现行商业银行体制外,设立专门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例如,日本于2008年将原来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等4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合并为政府全额出资的日本政策金融公库,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特别是当私营金融机构紧缩信贷时,公库要加大放贷量,缓冲信贷紧缩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其他西方国家也多由政府出面设立类似机构。
在国外,利率水平靠市场自由竞争确定,银行对资信差的中小企业放贷利率一般高于资信好的大企业。银行承担了较大风险,自然要求较高的回报,因此只要解决了担保问题,通常不会因收益水平问题而影响对中小企业放款。而在国内,由于还有利率管制,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放款时风险较大,却不能收取较高利息,这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体制性原因。此外,国内难以建立为当地中小企业服务的地方性小型金融机构,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体制性障碍。
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新问题,只是目前在货币政策影响下更为突出。多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由于在体制改革方面突破性不足,成效有限。如今,中国经济进入重要转型期,没有广大中小企业的转型就谈不上整体经济的转型,而没有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很难实现转型。现在,恐怕不能单纯指望依靠政策倾斜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了,而是要靠体制性突破,才能较彻底地解决中小企业在转型期所面临的资金支持问题。
应扶持中小企业回归实体经济领域
近几年,随着要素红利的衰减,劳动力、土地以及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许多低端制造的行业利润率越来越薄,靠实业起家的众多民营企业纷纷“逃离”实体经济,“卖商品不如倒资本”、“不求百年基业但求资产增值”的论调流行于坊间,中小企业做实业的动力渐渐变小。
中小企业普遍税负较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总体税收负担水平居高不下,税收占销售收入的负担率为6.81%,高于全国各类企业6.65%的平均水平;税收占资产总额的负担率为4.9%,高于全国1.91%的平均水平。过重的税负不但增大了企业的负担,而且降低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竞争能力。
民间资本无法进入某些行业也是部分资金逃离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准入环境封闭,垄断性行业国有资本“一家独大”的问题依然严重,对民营资本进入的壁垒障碍较多,“弹簧门”、“玻璃门”现象依然存在。
此外,我国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结构、投资结构、劳动力结构等还存在着既往传统经济模式的烙印,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创业孵化体系、风险投资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分配与激励制度以及中小企业支持体系等一整套的制度结构尚不成熟。
在眼下比较困难的时期,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扶持。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看,日本和欧盟都在企业孵化器、融资等方面制定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美国有中小企业25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吸收了53%的就业人口。一直以来美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就设立扶持中小企业的官方机构,包括隶属国会的中小企业委员会、隶属白宫的总统中小企业会议,以及隶属联邦政府的中小企业管理局。美国中小企业局与全美7000多家商业银行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包括信息咨询、技术合作、管理培训、信贷服务以及为中小企业的创立与发展提供的“一站式”服务。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从“国富”走向“民富”的关键路径,更是打造中国经济活力,培育新的竞争力的关键。内需战略的有效推进、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企业的大规模海外投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等,这些都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对于中国而言,如何把中小企业引回实体经济领域,提高它们的竞争力,如何有重点地扶持和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使资金和盈利迅速转化为投资和经营,如何通过财政与外汇储备的支持,让中小企业迅速成长起来,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这些应该是我国下一步政策设计的新的着力点。
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
摘 要: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意在为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提供相关建议,主要谈及风险投资的含义和特点、中小企业如何吸引风险投资以及如何防范相关风险等内容。
关键词:风险投资 中小企业
一、风险投资的含义和特点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与传统银行借贷关注企业安全性不同,风险投资旨在扶植处于起步阶段、但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中小企业,通过管理风险、驾驭风险,追逐高风险后隐藏的高收益。经过一定年限的发展,风险资本将从目标企业中退出。概括而言,风险投资的主要作用是 “企业孵化器”和“资金放大器”,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09年10月我国创业板正式上市,为风险投资提供了灵活高效的退出渠道,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风险投资行业也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二、中小企业如何吸引风险投资
鉴于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渴望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然而在我国,风险投资机构数量毕竟有限,且多集中于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而言,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即使具备良好成长性也未必能够顺利引入风险投资。有志于引入风险投资的企业,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提高竞争力。
企业必须拥有独特而高质量的投资项目。风险投资的最大特征在于“高风险、高收益”,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以信息、通讯、新能源、生物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类企业无疑最符合这一要求。具体而言,企业在引入风险投资之前可自行考察这些指标:(1)企业所处行业的背景状况:整个行业是否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能否得到政府的支持。(2)企业的比较优势:要科学衡量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是否具备“后来者居上”的成长能力、是否具备行业领先的专利技术、是否拥有独特的商业运作模式、是否拥有特殊人才。(3)创业项目的市场前景,具体包括:商品或服务的销售潜力、市场的增长潜力、客户的稳定性等等。
企业必须具有高素质的管理层人员。创业企业管理层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运作与发展,甚至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作为风险投资机构的首要考察标准之一,目标企业的管理层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商业诚信意识;创业积极性;创业团队的稳定性;是否具备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专业技能是否过硬、是否具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资金运作的综合能力等等。
企业必须具备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投资具有长期性,一般要经过5到7年的时间,从某种程度上说,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在成长期内快速而稳定发展的必要保障。对于想要引入风险投资的企业,最好在与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接洽之前先行完善自身的股权结构层次、健全财务会计制度。长远来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有利于风险投资机构通过上市等途径退出投资,无疑会为企业成功引入风险投资加分。
三、相关风险防范
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风险投资的确是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企业引入风险投资也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只有充分认识相关风险并加以防范,才能够提高引入风险投资的效益,达到最佳投资效果。
企业可能面临股权稀释风险。作为一个长期的投资过程,风险投资资金往往是分期投入的,风险投资机构为了减少风险,在每一轮投入之前往往向目标企业要求一定比例的股权,几轮投资之后,原企业创始人的股权比例遭到稀释。理想状态下,如果风险投资选择上市或者股权转让作为退出渠道,即使创始人的股权比例可能已经降到很低,但股权价值依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可以说,对于创始人而言,为获取风险投资所带来的企业增值而放弃一定股权,这是企业成长的必然。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放弃多少”的把握。如果在签订风险投资合同时约定的条件比较苛刻,一旦被投资企业不能按照投资合同的约定实现既定目标,原企业创始人便面临股权被强化稀释甚至被收购的风险。鉴于此,企业在引入风险投资时应对各方所占的股权比例和相关条件进行严密的斟酌。
企业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经营管理风险。风险投资进入企业之后,为了迅速提升企业价值,除了提供资金之外,风险投资机构往往利用其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优势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例如参与制定企业战略、设定生产目标、建立营销方案、寻找销售渠道,甚至参与企业人员的雇佣和解聘。由于风险投资机构有着严格规范的运行机制,在其帮助之下,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都会得到提升。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风险投资机构人员往往是管理、金融方面的专家,但其制定的企业发展模式未必与企业创始人的初衷完全一致。加之其未必完全了解企业的技术状况,所以在制定营销模式和企业战略时未必完全与企业的技术优势完全契合。而且风险投资机构终究要退出企业的,所以有时也存在急功近利、忽视企业远期发展利益的可能性。因此,风险投资机构进入企业之后,双方在经营管理方面应进行充分协调,努力取得双赢结局。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风险投资》,载于#sub4156,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4月18日。
[2] 何佳:《浅析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及发展对策》,载《特区经济》2010年第2期。
[3] 杨光:《论我国风险投资市场与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构建》,载《财经界》2009年第6期。
[4] 孙志超:《论信誉对风险投资的重要性》,载《三江学院学报》,2008年第34期。
[5] 游达明、孙洁:《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特点及发展建议》,载《价值工程》2008年第8期。
发展中小企业创造就业机会
作者:温源
中小企业在现代经济中具有特殊地位。在我国,中小企业在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就业人数方面占据半壁江山。以上海为例,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50%,税收占40%左右,吸纳的劳动力高达71%左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加强中小企业发展无疑既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又有利于为更多的富余人员得以良性消化提供一个好环境。
“同那些生产和技术有较大优势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缓解就业方面显得更有所长。”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教授邓宝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首先,中小企业基本上是企业主在本地区投资建厂,独立经营,大量吸收本地职工,为这些地区的富余劳动力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此外,中小企业投资少,规模小,见效快,能够灵活地应付经济危机。在经济繁荣时代,大企业的工作岗位和某些福利待遇一般要比中小企业稳定,但到了经济不景气或在采用了新技术后,大企业往往可能解雇部分职工或停止招收新职工,而中小企业却能及时转产,为劳动力市场提供量多、面广的就业机会,如法国在1974-1980年的经济危机中,大型工业企业减员55万人,而中小企业却增加就业60万人。同时,中小企业具有拾遗补缺的特点,能够生产许多大企业无法生产的生活必需品,他们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大企业所不具备的就业岗位。”
利用发展中小企业来缓解就业在我国的经济实践中也同样得到验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介绍,在我国历史上,中小企业共有四次大发展:第一次是在1949年,战争为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失业,为安定社会,巩固政权,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第二次是在““””时期,大批城镇青年成长起来,政府为安排这些人的就业采取了一系列发展中小企业的措施;第三次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解决大批返城的知识青年就业,中小企业再次得到发展;第四次就是现在,去年,我国共有418万国企下岗职工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再就业,占当年安置下岗职工总人数的2/3,事实证明了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人员方面仍具有突出作用。
如果说前三次利用发展中小企业来缓解就业压力带有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应急味道的话,那么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小企业,解决劳动力就业将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措施,绝非一时权宜之计。应该说,今后几年,我国的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这不仅包括每年不少于800万的城镇新增劳动力需要安排,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且一些国有企业职工要下岗,机关干部要分流,这些人往哪里去?主要应由中小企业来吸纳。
虽然中小企业自身的优点为创造就业机会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靠自身力量难以克服的困难。一般说来,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是管理机构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中国目前尚无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和法律,容易造成“政出多门”和管理上的无法可依,不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另外,中小企业缺乏社会服务体系和市场信息以及无固定资金来源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陈乃醒等有关专家对此提出建议:
一是要建立健全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体系和政府管理机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政府管理部门。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部、委员会等,并制定了相应的《中小企业基本法》或《中小企业振兴法》等法律。
其次是提供可靠的融资渠道。对于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短缺。在日本和意大利等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建有中小企业发展银行或手工业银行,主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贷款。我国在这一点上,可充分发近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及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上的作用,制定出一套相应的中小企业金融政策,加强各商业银行设立的中小企业信贷部的工作,合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改善金融服务水平,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同时应建立相关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来有效地防范风险。
另外,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有的职工下岗后想自己筹资办厂,但常常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或缺乏专业指导或其它一些原因,结果在林林总总的行业面前束手无策。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必要的指导及培育市场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如信息传播、策划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推广、市场开拓、国际合作以及产品营销和原料供应等。
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加迫切。但毫无疑问,各级部门只有加紧各项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才能使中小企业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中小企业创业发展与风险投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