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绩效文化
培养企业的绩效文化,应在四方面尝试和努力:
一、企业管理重点必须放在绩效上。对企业和每个员工来说,企业管理的第一目标就是追求优良的绩效。首先在观念上要追求绩效的高标准。绩效文化鼓励设定有挑战性的高标准目标,利用一切手段、动员所有的资源为达成这个目标而奋斗。
二、绩效管理考察的重点必须放在机会上,而不单是放在问题上。但取得绩效并不单是追求成功的结果,还要考察过程,其中允许有错误甚至失败;但对于机会轻易放弃、不思进取是绩效文化所反对的。
三、绩效文化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如人对岗的匹配、薪资报酬、升迁、培养、奖惩和离职等,都必须在绩效管理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绩效管理是企业调整员工行为价值取向的有效手段。
四、 绩效文化首先是提出对企业的要求,企业必须首先确定企业级的绩效指标,也就是企业将自己的愿景、战略、目标、方针策略用绩效指标的形式表达出来,让每个员工明白地看到大方向和大目标,从而理解自己的小指标,可能员工的具体指标与企业的大指标在描述上不同,但都是为企业大指标服务的。
要正确地理解绩效文化。达成绩效不是一种百发百中的秘笈,也不是百战百胜的法宝,绩效管理不仅关注结果也关注达成结果的过程,对绩效的管理应该理解为对达成目标的过程进行管理。曾经有记者采访中国一名优秀射击运动员,当问到他在比赛场上瞄准目标时在想什么?他回答:我没有去想这发子弹将会打中多少环,也没有去想是否将取得世界冠军。我在仔细检查自己身体各部分的技术动作,审视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如果我的动作细节和全部过程都达到了规定要求,那么这发子弹一定能够打出好成绩。其实这位优秀运动员所阐述的观点就是绩效管理的基本思想。
绩效文化鼓励创新的行为,因为这是企业维持长久竞争能力的基础。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经常会受到“但求无过”的思想支配。如果企业管理层把没有短处看成了长处,不敢于经常挑战创新和高目标,这样的企业绩效氛围可能会使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失望、并使士气低落。对于创新的过程而言,应允许发明创造者有犯错误的权利,因为在创新中犯错误标志着他正在不断地创新,由此带来新的成功机会也会比较大。
一个人如果长期绩效不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应该考虑调换他的岗位,这是对员工负责。一个不能胜任其岗位工作的人会感到烦恼、困惑和焦虑,把他安排在不能胜任的岗位上,对他和企业来说都是不负责任的。如果人与岗位不匹配,那是迁就低能而不是同情,也是管理者的失职,这是绩效文化所反对的。
绩效文化提倡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为了对其他成员负责,必须要努力达成绩效,在绩效管理中既有对个人的绩效评估,也有对团队绩效的评估。如果一个经理人或专业人士绩效不好,整个部门都会受到较大损害;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团队精神是所有企业文化中都要求的内容,这里强调的是一种相当于“连带责任”的企业成员之间的绩效默契。
如果企业的绩效文化是把考察重点一贯放在机会上而不是放在问题上,就会在员工中产生追求绩效的高涨氛围;如果一个企业把关注重点放在挑战新的绩效目标上,员工就会有迎接挑战的兴奋感觉,并为能取得优良绩效而获得心理满足。 一个关注机会的企业,在制定各项计划时会把机会放在重要的地位,管理者在制订绩效目标和工作计划时,首先会考虑机会对绩效将产生多大的影响。
一个企业如果提倡和弘扬绩效文化,就必须注意将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岗位安排、工资报酬、提升、降级和解雇——看成是企业战略方向的指向性信号。因为,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将向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传达一种非常明确的信息,企业真正需要的、重视的、奖励的和反对的各是什么。例如,一位总裁口头上说“我们期望基层主管最关注的是收入指标”,而每次提升或奖励的都是那些把报表填写得很整洁的主管,那么,基层的即使是最迟钝的主管也会很快明白追求销售收入指标不会有什么好处,公司真正重视的是整洁的报表。
人事安排和提升是最关键的人事调整,必须以实际绩效评估结果为依据,需要仔细考虑并有明确的政策和程序。
也有一些企业曾尝试建立自己的绩效文化,但最终多数都没有成功。绩效管理在中国似乎真成了“鸡肋”,想吃又啃不动,的确是件遗憾的事情。绩效管理让人感觉非常棘手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绩效管理的认识高度不够,特别是要将它提升为文化的高度来倡导,对绩效文化的精神实质首先要有深刻的理解,绩效管理技术在目前的管理者中还只有较少的人掌握,还不够普及,甚至许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还没搞清楚绩效管理的实质内容,这样对于理解绩效文化和有效推行绩效管理,无疑会造成较大的障碍。
2,缺乏企业的最高领导的支持。绩效管理不仅是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它在管理流程里,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阻碍都有可能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所以也称:“企业一把手工程”。最高管理者的支持与参与对有效实施绩效管理体系非常重要。而实践中,这项工作被想当然地认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全部的工作责任都压倒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肩上,可想而知,仅凭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力量对有效实施绩效管理体系是相当困难的,这也是导致最终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绩效文化首先要适应中国文化的大环境,简单照搬西方绩效管理的理论而不考虑本国长期的历史文化的特征,将势必导致绩效管理在中国的“水土不服”。例如绩效管理过程中强调沟通和反馈,在西方企业的员工中,决大部分信奉基督教或其它宗教,在教徒中有经常去找神甫人员忏悔自己的行为和作礼拜听布教的传统,这种心灵的沟通方式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绩效管理中的一些方法如沟通反馈和360度反馈评价等在西方企业中甚为流行;而在几千年的中国儒家文化中,人情的观点、面子的观点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祖训等等,将对一些西方盛行的方法在文化上提出挑战。
4,在绩效管理上还有很多理解上的误区。如果没有很好地研究绩效管理体系,只是将它当作一种评估方法,省却了许多其它的辅助环节,例如配套的工作分析、全面预算体系和激励机制等,简单地评估,就很难达到提高绩效管理水平的目的。
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首先需要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重视,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靠某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更不是简单地移植来一个“工具”。首先从以下几方面开始工作,铺垫基础:
1.广泛宣传绩效管理的意义、作用和方法,使管理者与员工明白,绩效管理不是学生的考卷,它首先是一种管理思想,要上升到绩效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它,它所包含的各种评估方法和配套的措施又是很好的管理工具,能帮助我们提高工作绩效和管理能力,最终受益的是企业和员工。就象当年美国推动质量管理一样:戴明博士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早期在美国受到冷遇,转而投奔日本,在日本广受青睐并大获成功;美国随后利用媒体的力量广泛宣传日本实施质量管理取得的成效,觉醒了的美国人最后又将戴明先生请了回来,最终取得了成功。我们要实施绩效管理就要有这种魄力和决心,广泛宣传,使之深入人心,使管理者与员工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要我做转为我要做,这样,绩效管理的实施才真正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深入开展。
2.加强对管理者的绩效文化的培训教育。给管理者订立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让管理者真正掌握,形成一个管理者学绩效、懂绩效,自觉使用绩效管理工具,企业上下积极倡导绩效文化的氛围。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带领下,出去参加专业培训班、研讨会,聘请咨询公司和管理专家进来讲课,并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调研。
3.把绩效管理的注意力从具体的评估方法转移到文化的层面上来,真正在企业里构建绩效文化的氛围。
4.成立企业级的绩效管理项目领导小组,总裁挂帅,各部门经理都是领导小组成员,真正把绩效管理作为一个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大项目,实行总裁和各部门经理责任制,分工明确,角色清楚,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订立长期目标和近期工作计划,并将绩效项目推进工作当作管理者的绩效评估指标之一,认真扎实地实施。
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30%的企业属亏损企业。而造成这些企业亏损的原因中,宏观因素占9.2%;政治因素占9.09%;内部管理因素占87.71%。更有研究表明,管理绩效是影响企业生存状况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