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工程的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3年底。这个阶段首先提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其特点是城市的副食品基本得到解决。建立了2000多个集贸市场,初步形成了以蔬菜、肉、水果和蛋奶为主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食品数量得到饱和,但质量还存在问题,主要是农药用量过多。
第二阶段是从1995年起到1999年底,这一时期是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将菜篮子工程扩展到城乡结合地区甚至城市郊区,扩大了范围,像山东寿光的蔬菜主要供应北京,山东临沂主要供应上海和南京一带。同时,大力实施“设施化、多产化和规模化”三化政策。“设施化”就是大棚化,得到有效的发展。“多产化”就是种植多种新品种蔬菜。“规模化”就是大批量地种植。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2009年底。这一时期进入菜篮子快速发展阶段,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的阶段。1999年9月,全国有10大城市召开了第十二次菜篮子工程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议,会上正式提出,国内菜篮子的供求形势从长期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预示着菜篮子工程全面向质量层面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2001年4月,农业部开始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强行推广至全国,在农村建立了大规模无公害建设基地。在这10年里,农业部认为我国基本进入无公害产品时期,像北京早在2005年就宣布96%肉类、蔬菜类和蔬果类农副产品无公害。
第四个阶段就是从2010年初中央1号文件开始。今年中央1号文件着重提出体制与机制建设问题。体制就是管理;机制就是公司加农户或是合作社加农户。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求提高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