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西蒙的生平经历
西蒙1916年6月15日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的一个犹太家庭。西蒙的父亲是于1903年获得工程专业毕业文凭后由德国移居美国的,他是一位电气工程师、专利法律师、当地的学术界和社会事务界的活跃的领导人。西蒙的母亲是典型的第三代美国人,是一位钢琴教师。在父母的熏陶下,西蒙从童年就与书籍和其它智力活动结了缘,并显示出极强的独立学习能力。
西蒙在密尔沃基公立学校接受了很好的基础教育,他读了许多书,尤其是经济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
1933~1936年,西蒙就读于芝加哥大学政治系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期间,西蒙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并相当熟练地掌握了高等数学、符号逻辑和数理统计等重要技能。
诺贝尔经济学奖 历届获得者 1969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 1970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1971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1972约翰·希克斯(John R. Hicks)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 Arrow) 1973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 1974弗里德里克·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纲纳·缪达尔(Gunnar Myrdal) 1975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佳林·库普曼斯(Tjalling C. Koopmans) 1976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1977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 Ohlin)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 E. Meade) 1978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 1979威廉·阿瑟·刘易斯(Sir Arthur Lewis)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 1980劳伦斯·罗·克莱因(Lawrence R. Klein) 1981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 1982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 1983罗拉尔·德布鲁(Gerard Debreu) 1984理查德·约翰·斯通(Richard Stone) 1985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1986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 1987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 1988莫里斯·阿莱斯(Maurice Allais) 1989特里夫·哈维默(Trygve Haavelmo) 1990默顿·米勒(Merton H. Miller)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 Markowitz)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 1991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 1992加里·贝克尔(Gary S. Becker) 1993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 North)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 Fogel) 1994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 Nash Jr.)约翰·海萨尼(John C. Harsanyi)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 1995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 Lucas Jr.) 1996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rey) 1997罗伯特·默顿(Robert C. Merton)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 Scholes) 1998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 1999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 2000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 2001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 Akerlof )迈克尔·斯宾塞(A. Michael Spence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2002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 2003克莱夫·格兰杰(Clive W.J. Granger)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 Engle III) 2004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 2005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Thomas Crombie Schelling)罗伯特·约翰·奥曼(Robert John Aumann) 2006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 2007埃里克·马斯金(Eric S. Maskin)罗杰·迈尔森(Roger B. Myerson)里奥尼德·赫维茨(Leonid Hurwicz) 2008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 2009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 2010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戴尔·莫特森(Dale T. Mortensen)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编辑]在西蒙大学毕业后的1937年12月,他与政治系秘书多诺西娅结婚,这对夫妻在他的研究领域里相互合作,有大量的论著发表。
西蒙在1939~1942年担任了加利福里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的主任,从事地方政府研究工作,并完成了关于管理决策制定的博士论文,该论文后来成为他的经典著作《管理行为》(1947)的基础。1942年西蒙担任了伊利诺斯理工学院政治系教师,并于1943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在 1946~1950年期间他曾任多个政府部门或协会的顾问。
1949年西蒙应邀来到卡内基—梅隆大学,先是任行政学与心理学教授(1949~1955),后来任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教授终生。西蒙作为该大学工业管理研究生院的创办人之一,开创了组织行为和管理科学两大学术领域的研究,承担了组织理论家、管理科学家和商学院行政管理者的工作,他指导并帮助该研究生院成为美国最好的商学院之一。
西蒙不仅执教于著名大学,也活跃于企业界、行政机构及多种顾问公司。他对管理学上组织理论的研究有独特的见地,不但是专业研究的先锋,更是行为科学的代表性学者。
西蒙的博学足以让世人折服,他获得过9个博士头衔:1943年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凯斯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1963年耶鲁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63年法学博士学位、1968年瑞典伦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70年麦吉尔大学法学博士、1973年鹿特丹伊拉斯莫斯大学经济学博士、 1978年米之根大学法学博士、1979年匹茨堡大学法学博士。瑞典皇家科学院总结性地指出:“就经济学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西蒙首先是一名经济学家,他的名字主要是与经济组织中的结构和决策这一相当新的经济研究领域联系在一起的。”
1956年夏天 数十名来自数学、心理学、神经学、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等各种领域的学者聚集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市的达特茅斯学院,,讨论如何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并根据麦卡锡的建议,正式把这一学科领域命名为“人工智能”。西蒙和纽厄尔参加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而且他们带到会议上去的“逻辑理论家”是当时唯一可以工作的人工智能软件,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与关注。因此,西蒙、纽厄尔以及达特茅斯会议的发起人麦卡锡和明斯基被公认为是人工智能的奠基人,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1957年 西蒙与别人合作开发了IPL语言(Information Processing Language)。在AI的历史上,这是最早的一种AI程序设计语言,其基本元素是符号,并首次引进表处理方法。
1958年 荣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贡献奖。
1960年 西蒙夫妇做了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这个实验表明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搜索的过程,其效率取决于启发式函数(heuristic function)。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西蒙、纽厄尔和肖又一次成功地合作开发了“通用问题求解系统"GPS(General Problem Solver)。GPS是根据人在解题中的共同思维规律编制而成的,可以解11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从而使启发式程序有了更普遍的意义。
1966年 西蒙、纽厄尔和贝洛尔(Baylor)合作,开发了最早的下棋程序之一MATER。
1968年 被任命为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
1969年 美国心理学会由于西蒙在心理学上的贡献而授予他“杰出科学贡献奖”(Distinguished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Award)。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西蒙提出“决策模式理论”这一核心概念,为当前受到极大重视的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奠定了理论基础。
1970年 在研究自然语言理解的过程中,西蒙发展与完善了语义网络的概念和方法,把它作为知识表示(knowledge representation)的一种通用手段,并取得很大成功。
1972年7月 作为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代表团成员之一第一次到中国访问。之后又9次来华访问。
1975年 他和艾伦·纽厄尔因为在人工智能、人类心理识别和列表处理等方面进行的基础研究,荣获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
1976年 西蒙和纽厄尔给“物理符号系统” 下了定义,提出了“物理符号系统假说”PSSH(Physical Symbol System Hypothesis),成为人工智能中影响最大的符号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而这一学说则鼓励着人们对人工智能进行伟大的探索。这也是两人在人工智能中做出的最基本的贡献。
1976—1983年间 西蒙和兰利(Pat W.Langley)、布拉茨霍夫(Gary L.Bradshaw)合作,设计了有6个版本的BACON系统发现程序,重新发现了一系列著名的物理、化学定律,证明了西蒙曾多次强调的论点即科学发现只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问题求解,因此也可以用计算机程序实现。
1978年 由于西蒙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过程进行的开创性的研究”,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0年 中国天津大学聘任西蒙为该校名誉教授,并派出一些学者在西蒙指导下进行短期记忆方面的研究。
1985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授予西蒙教授名誉研究员称号。
1986年 因其在行为科学上的出色贡献而荣获美国全国科学奖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1995年 在国际人工智能会议上被授予终身荣誉奖。
2001年2月9日 西蒙去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