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无印良品商标之争
历经数十年,无印良品商标纠纷案终审落定,日方落败。
无印良品可谓生活百货中的王牌。它凭借卓越的品质、独特的产品风格和优秀的经营策略,创下260亿元营收,成为个性化消费的代表,并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然而,一路高歌猛进的无印良品,最近却陷入了一场商标危机!
原来,无印良品一直因商标被人“山寨”而困扰,于是索性把持有同名品牌的“北京无印良品”告上了法庭。他们的态度很坚决:世界上只能有一个“无印良品”。
但意想不到的是,12月11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判株式会社良品计画(以下简称良品计画),也就是日本无印良品的品牌方败诉。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公开发布声明,并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及合理开支12.6万余元。
虽说是不服气,但良品计画到底是遵纪守法的公司,败诉后立即发布了声明,放弃了部分产品的“无印良品”商标使用权。这个北京无印良品,究竟是什么来头,竟然能“以假乱真”,从“正版”无印良品中抢走商标!难道就因为是日本企业,就无法在中国维权吗?
中国的法院并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山寨”的胜诉完全合乎法理,良品计画的败诉,也有其自己的责任。
在中国,“无印良品”的商标权曾三易其主。早在日本无印良品进军中国大陆之前的2001年4月,海南南华实业贸易公司就成功注册了商标“无印良品”,该商标核定使用在第24类商品上,包括棉织品、盖垫、坐垫罩、毛巾、毛巾被、浴巾、枕巾、地巾、床单、枕套、被子、被罩等。2004年,海南南华实业贸易公司将第24类“无印良品”商标权转让给了北京棉田公司。2011年,北京无印良品成立,北京棉田公司授权北京无印良品在中国独家使用有关商标。
虽然这种“抢注”行为很无耻,但这也暴露了良品计画版权意识的缺失。
此外,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所拥有的也仅仅是第24类商品(主要是棉纺织品)的使用权,就像“长城”汽车和“长城”红酒互不干涉一样,良品计画的其他商品依旧可以使用“无印良品”字样,所以无印良品的忠实用户不必过度担心。
尽管良品计画在本次商标侵权纠纷案中败诉了,此前这两家公司已经交锋多轮,而获胜的均是良品计画,前后获得的赔偿金都有200万元。
原来,这个“山寨”的无印良品不止在商标上动手脚,从门店设计到产品风格,处处都有刻意模仿良品计画的痕迹,甚至还光明正大地印有英文“MUJI”字样,表现出满满的碰瓷嫌疑。
而这家“山寨”的无印良品,产品质量实在不敢恭维,与正牌差得远了。但有时候没搞清他们之间关系的客户便会把气撒在正版的头上,受此不白之冤,也难怪良品计画要一再诉诸法律了。
值得庆幸的是,山寨的伎俩也就只有这些而已,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次败诉并不会给良品计画带来太大的损失,反倒能借此机会让大众了解真相,也算是因祸得福。
被各种山寨品牌抢注商标的,不止无印良品一家。几乎所有的知名品牌,都或多或少因为商标打过官司,甚至抢注商标本身,也成了一门生意。
比如,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为了一个商标,就付出了数亿元的代价。
2010年,苹果起诉甚深圳“唯冠”公司不履行“iPad”商标转让义务,经过两年的讼战,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定苹果公司败诉,需要花6000万美元才能赎回商标。此外,iPhone的商标也是苹果花了800万美元买回来的。
又比如,美国运动品牌New Balance在2003年重返中国时,发现最接近品牌的译名“新百伦”已经被广东的一家民企抢注了,这家公司还向New Balance发起侵权诉讼,最终以New Balance赔偿500万元告终。
法律界人士认为,良品计画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忽略了提前布局注册商标的重要性,是导致其他公司有机可乘,抢先在部分商品品类中注册了“无印良品”这一商标。类似的国际商标侵权案时有发生,这是国际公司在拓展海外业务时需要留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