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甲方的面试经历谈
专利甲方的面试经历谈
最近去企业讲课,想了个主题叫:《纸上谈兵:假如我是企业内的知识产权总监,我打算做些什么?》,我觉得内容不错,所以打算写篇文章。开头的部分讲了讲我去甲方面试的各种经历,结果刹不住了,写了几千字,干脆单独写一篇文章。
入行以来,我一直在乙方工作(乙方定义参照《知识产权界的甲乙丙丁》点击进入),但是去过很多次甲方面试,我有印象的有这么六次。再仔细梳理一下,竟然都是十年前的事情。
为啥呢?学校毕业刚刚走入社会的前三年,大多数同学都对职业发展不确定,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所以跳来跳去,改来改去是很常见的。但是三年之后,再跳来跳去,成本就很高了,不合算。
一、面试的六个企业
(1)富士康
研究生刚毕业,去了富士康面试,我知道富士康才是专利界的黄埔军校,真正的。但只因为看到早上八九点钟大马路站满了穿着制服的工人,号称十万大军,我觉得自己没法在工厂里呆一辈子,受不了这环境,蹲监狱似的,将来我肯定会跳槽的。既然如此,不如直接就找个城里的专利代理机构,何必先去工厂。所以,本来发了入职通知,我还是食言了。
当时考试是美国专利英译中,而且是本专业的技术内容,我读研也是要看英文科技文献的,这实在是小意思。当时我可能入职的小组的主管就是赛恩倍吉现在的总经理。
目前为止,我还是挺后悔的,去富士康理应是专利界初学者的第一选择,比做审查员还要更好些,审查员只能排第二,富士康排第一。如果新入行的话,代理机构啥的,排第三。
十几年前,富士康是自己内部人士写专利的,而且专利分析、专利诉讼一起搞,当然锻炼充分。现在嘛,富士康内部不再写专利了,那就跟其他优秀级的甲方公司差不多了。即便如此,富士康也比99%的甲方和乙方强,能去富士康的,依然优选富士康。
至于律所,如果有代理资质,那就是个代理机构,也排第三。如果是进律所直接做诉讼,那不叫入行专利,那就是做普通律师。因为凡是在单证律所入行的双证,不可能成为一个正常的专利代理人,肯定不能算是懂专利。
真的,我觉得做专利诉讼比写专利容易多了,根本不能叫入行。
真的,我觉得没写过专利的人,都不能叫懂专利。
当然,做专利相关的工作,并不需要懂专利。
当然,我不是说做专利律师就牛了,做其他律师就不牛,我的意思是,恭喜你,没进入专利律师的坑,实际上专利案件没几个,专门做专利律师的百分百肯定饿死,绝对打保票。我就算是个专利律师吧,我做其他知识产权案件也不少啊。
(2)光宝
我在入职广州三环还不到一年的时候,就觉得写案子没劲了。三环已经算好了,就算没交底书,至少有实物,但是我当时真心是菜,面对一个实物,基本无从下嘴,要是搁到现在,哼哼,我写得他妈妈都不认得。
我就去了广州科学城的光宝面试,标准的台湾电子代工厂,主管是个和蔼年轻的台湾人,记得姓刘,竟然说话一点都不嗲,没有台湾味,主要考察的内容是美国专利检索。现在回想起来,在十几年前,台湾企业的专利工作是做得最好的,因为台湾本土市场狭小,全都靠美国市场和大陆市场,所以他们申请美国专利是非常熟练的。
其实我依然是面试成功了,但我还是没去。工资只比三环高一点,跑那么远干嘛。我当时依然是完全没有意识到,去一个台湾企业锻炼一下企业内部专利管理能力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也能锻炼一下美国专利申请。
其实,富士康给的工资就比三环高,而且,其实我如果不做专利代理人,做本职工作的研发人员,工资是三环起薪的两倍。现在看起来,我本专业的职业发展前途其实超级好,跟手机、动力电池都相关的行业,正是随后十几年的火爆热点,可惜我竟然没做本专业,越想越觉得自己白痴。
当然,这个也难说。
做工程师,我会成为专家,挺有钱的,工作安稳,肯定是大企业里,但交际面比较局限。
作为律师,我彻底褪去了自己腼腆害羞的性格,社会交游广泛,拥有无限的机会,这也是另一种收获吧。
鉴于当年我的错误选择,我现在给咨询者留言,我都是说:工资多少是决定一份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3)格力空调
后来还去格力空调面试,管理很规范,进门都很麻烦。面试我的人是个很瘦的年轻人,因为已经记不清长什么样了,只是从身材上看,感觉可能是格力空调的知识产权负责人文旷瑜吧,反正当时我也不认得他啊。竟然考了我一个不正当竞争的问题,我也觉得奇怪,我一个写专利的,问我不正当竞争,当时我连法条都没看过,我就只能信口说了。
很后来以后就算认识了,我还问过他专利分级怎么搞。
格力空调面试是没成功,这个大概是我唯一没成功的面试。
(4)大长江
考了双证之后要继续找工作,看到江门大长江摩托车(豪爵摩托)的招聘信息,万里迢迢赶去面试。但是我到了之后,与对富士康的感觉一样,对工厂这样的环境比较反感,也不怎么想来。
现在相反了,我现在对写字楼的环境反感,我觉得工厂是那么地广阔,O(∩_∩)O哈哈~这是一个轮回!
我跟技术部副经理马,聊得昏天黑地,感觉自己什么都懂,然后就开了个高价,15万年薪,反正我也不想来。
技术部经理肖过来,说,我们工资很高的,你要求的收入我们很多员工都能达到,但你这样的经验只能六千五,我们宁缺毋滥。当时我工作经验并不丰富,两年跳槽两个单位,几分钟就打发我走人了。
一个宁缺毋滥,让我记恨到现在。技术部经理我回去查查日记才知道他姓肖。
然而从职业发展上来说,我现在想起来,没去成大长江应该是我的幸运,钱是小事,职业发展才是大事。
==专利工作的四重选择因素==
关于专利方面的工作,有四重因素考虑:行业、地域、职业、企业。
①行业,真正需要专利的行业,并不多,你去了一个不怎么需要专利的行业里的企业做专利,你还怎么成功?
我会再写一篇文章《不同行业的专利需求等级》。我不需要像个研究人员一样,把三百六十行,每行都分析,我只要把我作为专利代理机构,我接触过的客户的所在行业,写进来就行了。实际上,作为专利代理人能接触到的行业是极其有限的,80%的行业是完全不需要专利的。我只能分析剩下的20%可能涉及到专利的行业。
②地域,我写过《中国专利的五个世界》(点击进入),只有经济发达地区才是专利的用武之地;
③职业,我写过《知识产权界的甲乙丙丁》(点击进入),做甲方,受到行业、企业、职务的限制,乙方相对没有天花板;
④企业,就是企业经营的好坏,你说乐视的知识产权总监,心里能开心吗?
(5)三一重机
我还曾经一度要回到东北老家,因为在广东熬了三四年了,毫无收获,懂得了写专利,但依然一贫如洗。
找个时间回沈阳面试了一下三一重机,做煤炭挖掘机的公司,属于三一集团下属的五个专业方向之一,但三一重工最重要的产品当然是水泥泵车,煤炭挖掘机明显是个并不具有太多技术创新性的行业。
开价10万,也能满足,但我也不想去,还是拒绝了。
十年前年薪10万,在沈阳,在父母附近,也不算太差的选择,但本能使我没有选择,说不出太多理由。现在回想起来,按照四种因素考虑,没有一个是值得选择的。
①行业,煤炭挖掘机,还用多说吗?
②地域,最近十年东北经济之沦落,无与伦比,当时没有预料到,所以事后才后怕;
③职业,内部没有任何懂专利的人,就我一个,当时我三年专利工作经验,我连写专利都谈不上懂多少,没有任何人可以教我更深入的专利分析、无效宣告、侵权诉讼,而且也没机会实际从事这些工作,我还怎么发展?
除非改行,变成研发管理人员。但如果我要改行,我干嘛不一开始就做研究生本专业的研发人员呢?做研发,与做研发管理这样的辅助工作,哪个更有前途,这还用问吗?傻子才不知道。
先做研发,将来做研发管理轻而易举;先做研发管理,将来永远不可能重新做研发。哪个更高级?一目了然。
④企业,三一重机企业应该不差,就算还行吧。
后来我对长沙总部的三一重工还比较熟悉,还去长沙的三一重工的总部参观过,七个老板的迈巴赫一字排开,气派啊。工厂车间里面养鱼,环境很好。总部的知识产权总监陈路长,现在还是他。我还有两个很熟悉的前同事曾经在三一重工做专利管理,一个在总部,一个在子公司。
总的来说,三一重工,公司是很不错的,做专利入行的话,也还是值得去的。现在他们也经常招聘专利工程师,偶尔会看陈路长的朋友圈。
(6)万和新电器
又去了顺德的万和电器,做热水器的。面试倒是成功,就是工资不高,所以也没去。
万和是个很奇葩的公司,是我见过的企业中,唯一一个专利水平超过经营水平所需的公司,原因就是因为有一个真正懂专利的专利负责人周扩生,是真正做过专利代理人,做过专利管理的人,既懂得专利怎么写,也知道专利分析怎么做。比较巧的是,他既是兵工集团出身的,而且也在三环做过专利代理人。
要知道,我遇到的大多数企业,即便是规模很大的,创新水平比较不错的公司,其实内部也就是行政人员或者技术人员负责专利,负责专利的人本身根本就不懂专利,没有实际操作过专利,就算是有考过专利代理人资格证,那也是在企业内部考下来的,没写过专利,或者写的很少。
也有那种,很重视专利,招聘了有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亲自写过专利的专利代理人的,但是这种多半是两三年工作经验,写过几十个专利而已。这样的专利代理人,实话说,也谈不上叫做懂专利。
==真正懂专利?==
写过专利,做过专利分析,提过无效,做过侵权诉讼,这四个方面的经验一起,再加上一定的实操年限,才叫真正懂专利,俗称4+1,就是四个都懂实操,加上一定年限。
我之所以提这个标准,跟我自己的认知过程大大相关。工作两三年,当我大致会写专利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关于专利的一切都懂了,以后不需要再学习了。因为,越是无知,越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懂,因为他面对的未知世界很少。越是懂行,面对的未知世界的范围就越是大,就越是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东西不懂。
==知识产权运营依然有前途==
我现在就是,上面4+1,我肯定算是懂专利了。但实际上,我更深刻地知道,懂专利,距离把专利用好,还有十万八千里。专利侵权官司打赢之后,与专利有关的商务谈判,是远远比懂专利更为深邃的话题。
这也就是我运气好,或者比较灵敏,我一直都对这个话题很有兴趣,所以花了不少钱去学这个问题,而且也比较幸运地认识朗科当年负责知识产权运营的高人钟敬恒,之前朗科的副总裁,从他那里我还真的是学到不少东西,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以后逐渐再写文章披露吧。朗科作为中国唯一的知识产权运营型企业,样本是极其难得的。
虽然我觉得朗科的成功是有很多偶然因素的,但偶然因素中夹杂的那些必然因素,就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所以,等我专利律师工作做得差不多了,能遇到的案件类型都遍历之后,未来的方向毫无疑问肯定就是知识产权运营。现在就别想了,时机不到。
二、佛山最大的两个企业
(1)美的集团什么的最讨厌了
美的集团简直是我心里永远的痛!
我本科毕业的时候就给美的空调投简历,连个反应都没有;
我研究生毕业也给美的投过简历,也是连个反应都没有;
我做了专利工作之后,给格力空调投简历的同时,当然也投了美的,还是没反应;
当然后来也就不投了。
但是我最近几年去美的讲过几次课,美的集团的很多个事业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我还都挺熟,我这才发现,美的集团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步巨大。也许十几年前我们还可以说美的集团的专利干不过格力空调,但是现在看起来,在专利工作方面,美的与格力似乎逐渐一个量级,美的远远追赶了格力。美的在家电全行业的出击,在全行业的专利布局,几乎每个做的都很好。
更关键的是,美的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其实都挺高的,就我看到的几个部门,其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双证,凭感觉看起来,似乎有50%的双证。就算没双证的,也都是美日欧大企业里面做过专利工作的人跳槽过来的。美的集团里面有专利代理人资格证的,可能有不止50个是听我的卷三实务培训通过考试的。凭他们的素质,其实不听我的课应该也能考过。
美的集团的专利方面的人员迭代,真正体现了美的最近十几年逐渐成为家用电器总体销量第一的第一梯队公司,我个人觉得格力未来GDP总量是干不过美的,仅从专利上看依然格力强。
这也难怪,美的集团的要求可真是高,当时看不上我大概也是有理由的,因为有无数优秀的人才投简历,我肯定排不上号。
我写美的的意思是,目前看来美的是比较值得去做专利工作的企业,给大家找工作参考。美的跟三一重工一样,总部与不同的子公司,专利工作各做各的,
(2)碧桂园博智林
佛山最大的两个公司,碧桂园和美的。碧桂园号称投入800亿进入机器人行业,博智林投入多少钱不知道,至少员工几千人了,还没打算赢利呢,反正是整日整夜搞研发呢,到处搜寻专利方面的人才,就跟乐视当年一个样子,高薪狂挖人。但碧桂园不可能成为乐视,因为碧桂园是几十年的企业了,老板可比老贾靠谱多了。
也是因为去碧桂园博智林讲过课,参观过,聊过,我觉得这里目前还不错,因为知识产权这东西,真的是大公司才用得到,小公司搞几个实用新型这种的,其实都不配叫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就是打杂而已。但也正因为前景不明,将来会如何还不知道,我只知道博智林做专利工作,工资大概还不错,当然,也要看经验背景。这种大公司,就算是去镀个金也挺好。
我讲博智林,也是给大家找工作参考,就我知道的公司而言。
三、结论
没什么结论,就是习惯要写个结论。我挺擅长把屁大的事写得很重要似的,就是十几年前6个面试的事情,写五六千字,真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