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机臂触点式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机臂触点式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机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逐渐应用于航拍测绘、警务以及消防救灾等多个领域。无人机机臂机构上通常安装有无人机的飞行动力装置。
现有技术中,飞行动力装置通过机臂机构和无人机内的相关器件电性连接,而由于无人机在飞行时常会产生振动,而振动则存在有导致飞行动力装置和无人机本体的相关器件电性连接产生松脱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无人机坠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机臂触点式连接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人机在飞行时产生振动,而导致飞行动力装置和无人机内的相关器件电性连接产生松脱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人机机臂触点式连接装置,包括机臂机构、动力装置和连接机构,所述机臂机构包括主臂体,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主臂体的第一端,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用于固定于外界的无人机机身上的固定架和连接母座,所述固定架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形成开口,所述连接母座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连接母座背向所述开口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接触头,所述主臂体的第二端和所述固定架相连接,且经由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主臂体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公座,所述连接公座朝向各所述第一接触头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和所述动力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二接触头,各所述第二接触头分别插设于各所述第一接触头内。
可选地,所述连接母座的上端凸伸形成有连接凸台,各所述第一接触头均形成于所述连接凸台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连接公座开设有装配槽,所述连接凸台嵌设于所述装配槽内,各所述第二接触头均设置于所述装配槽朝向各所述第一接触头的一侧槽壁。
可选地,所述连接公座开设有装配腔,所述主臂体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连接公座的外壁凸伸形成有间隔设置的两凸出部,两所述凸出部之间形成有调位槽,所述调位槽和所述装配腔相贯通,两所述凸出部通过锁紧螺栓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机臂机构还包括导向轴,所述导向轴贯穿于所述连接公座的相对两侧,所述安装腔的相对两侧壁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轴的相对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两所述导向槽内。
可选地,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所述第一卡箍件和所述固定架相连接,且和所述第二卡箍件围设形成有用于夹持所述主臂体的夹持区域,所述第一卡箍件具有相对设置的安装侧和扣接侧,所述第二卡箍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安装侧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侧用于和所述扣接侧相扣合。
可选地,所述扣接侧背离所述安装侧的方向开设有扣接槽,所述第二侧设置有扣接柱,所述扣接柱用于扣设于所述扣接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朝向背离所述第二侧的方向凸伸形成有扳角件。
可选地,所述机臂机构还包括固定座和撑脚机构,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主臂体的第一端,所述动力装置和所述撑脚机构均固定于所述固定座。
可选地,所述撑脚机构包括锁紧机构和撑脚件,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转动座、锁舌和连接于所述锁舌的弹性组件,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撑脚件设置于所述转动座的下端,所述锁舌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转动座上,所述弹性组件部分设置于所述转动座内,并用于驱动所述锁舌插设入或脱离于所述固定座。
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触点式连接装置,机臂机构的主臂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动力装置,主臂体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公座,连接公座伸入固定架的安装腔内,且连接公座上的第二接触头分别和连接母座的各第一接触头电接触,这样动力装置即可通过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的电接触配合而实现和无人机机身内的相关电器件的电连接,进而实现为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而由于连接母座的各第一接触头的开设位置是背向安装腔的开口,连接公座的各第二接触头的设置位置是朝向安装腔的开口,这样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电连接时,连接公座便能够通过和连接母座相抵接而实现对主臂体的第二端在安装腔内的有效限位,一方面提升了主臂体和固定架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的电连接稳固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触点式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触点式连接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触点式连接装置的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触点式连接装置的连接公座和连接母座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触点式连接装置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触点式连接装置的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机臂机构11—主臂体12—连接公座
13—第二接触头14—导向轴15—固定座
20—动力装置30—连接机构31—固定架
32—连接母座33—第一卡箍件34—第二卡箍件
35—夹持区域36—扣接柱37—扳角件
121—装配槽122—装配腔123—凸出部
124—调位槽125—锁紧螺栓311—导向槽
312—侧板件313—安装腔321—第一接触头
322—连接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6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机臂触点式连接装置,包括机臂机构10、动力装置20和连接机构30,机臂机构10包括主臂体11,动力装置20设置于主臂体11的第一端,连接机构30包括用于固定于外界的无人机机身上的固定架31和连接母座32,固定架31开设有安装腔313,安装腔313的一侧形成开口,连接母座32设置于安装腔313内,连接母座32背向开口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接触头321,主臂体11的第二端和固定架31相连接,且经由开口伸入安装腔313内,主臂体11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公座12,连接公座12朝向各第一接触头32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和动力装置20电性连接的第二接触头13,各第二接触头13分别和各第一接触头321电接触。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触点式连接装置作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触点式连接装置,机臂机构10的主臂体11的第一端设置有动力装置20,主臂体11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公座12,连接公座12伸入固定架31的安装腔313内,且连接公座12上的第二接触头13分别和连接母座32的各第一接触头321电接触,这样动力装置20即可通过连接公座12和连接母座32的电接触配合而实现和无人机机身内的相关电器件的电连接,进而实现为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而由于连接母座32的各第一接触头321的开设位置是背向安装腔313的开口,连接公座12的各第二接触头13的设置位置是朝向安装腔313的开口,这样连接公座12和连接母座32电连接时,连接公座12便能够通过和连接母座32相抵接而实现对主臂体11的第二端在安装腔313内的有效限位,一方面提升了主臂体11和固定架3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连接公座12和连接母座32的电连接稳固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母座32的上端凸伸形成有连接凸台322,各第一接触头321均形成于连接凸台322背离开口的一侧,连接公座12开设有装配槽121,连接凸台322嵌设于装配槽121内,各第二接触头13均设置于装配槽121朝向各第一接触头321的一侧槽壁。
具体地,通过设置连接凸台322和装配槽121,并使得连接凸台322嵌设于装配槽121内,这样便显著提升了连接母座32和连接公座12的抵接配合稳定性,进而也进一步提升了连接公座12和连接母座32的电连接稳固性和主臂体11和固定架3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公座12开设有装配腔122,主臂体11的第二端设置于装配腔122内。连接公座12的外壁凸伸形成有间隔设置的两凸出部123,两凸出部123之间形成有调位槽124,调位槽124和装配腔122相贯通,两凸出部123通过锁紧螺栓125相连接。
具体地,通过在两凸出部123之间设置和装配腔122相贯通的调位槽124,这样通过调节锁紧螺栓125连接于两凸出部123的松紧度,即可实现调位槽124宽度的调节,进而也能够实现装配腔122大小的有效调节,如此便可通过锁紧螺栓125的锁紧程度,来调整主臂体11的第二端和连接公座12的连接强度,同时也实现了主臂体11和连接公座12的快速拆装和无工具装配。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机臂机构10还包括导向轴14,导向轴14贯穿于连接公座12的相对两侧,安装腔313的相对两侧壁均开设有导向槽311,导向轴14的相对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两导向槽311内。
具体地,通过设置导向轴14,并使得导向轴14贯穿设置于连接公座12的相对两侧,导向轴14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开设于安装腔313的相对两侧壁的导向槽311内,这样在连接公座12插设于安装腔313时,即可在导向轴14的导向作用下,快速且精准地插设于安装腔313内,这样便也提升了无人机机臂触点式连接装置的组装效率,同时导向槽311的设置也实现了主臂体11相对于固定架31的盲装:操作者在将主臂体11装设于固定架31上时,仅需将导向轴14滑动设置于导向槽311内,这样主臂体11即可在导向轴14的导向作用下准确地插设于安装腔313内,这样便显著降低了主臂体11和固定架31的插设配合难度,显著提升了主臂体11和固定架31的插装效率。可选地,固定架3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侧板件312,导向槽311开设于侧板件312上,连接母座32连接于两侧板件312之间,且两侧板件312和连接母座32共同围设形成有安装腔313。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连接机构30还包括第一卡箍件33和第二卡箍件34,第一卡箍件33和固定架31相连接,且和第二卡箍件34围设形成有用于夹持主臂体11的夹持区域35,第一卡箍件33具有相对设置的安装侧和扣接侧,第二卡箍件3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和安装侧铰接连接,第二侧用于和扣接侧相扣合。
具体地,主臂体11首先设置于夹持区域35内,第二卡箍件34的第二侧转动至第一卡箍件33的扣接侧,并扣合于扣接侧。这样便实现了第一卡箍件33和第二卡箍件34对主臂体11的箍紧,而通过利用第一卡箍件33和第二卡箍件34箍紧主臂体11,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对主臂体11的牢固限位,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主臂体11相对于固定架31的拆解便利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扣接侧背离安装侧的方向开设有扣接槽(图未示),第二侧设置有扣接柱36,扣接柱36用于扣设于扣接槽内。具体地,通过利用扣接柱36和扣接槽的配合完成第一卡箍件33的扣接侧和第二卡箍件34的第二侧的扣接连接,这样一方面实现了第一卡箍件33和第二卡箍件34对主臂体11的快速箍紧,另一方面由于扣接槽开设于扣接侧背离安装侧的方向,这样便也保证了扣接柱36和扣接槽的配合稳定性,使得扣接柱36不易自扣接槽内松脱。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侧朝向背离第二侧的方向凸伸形成有扳角件37。具体地,通过在第一侧朝向背离第二侧的方向设置扳角件37,这样操作者即可通过扳动扳角件37实现第一卡箍件33和第二卡箍件34的卡箍配合或解除卡箍配合,进而使得卡箍机构的使用变得简单方便。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机臂机构10还包括固定座15和撑脚机构(图未示),固定座15设置于主臂体11的第一端,动力装置20和撑脚机构均固定于固定座15。具体地,通过在主臂体11的第一端设置固定座15,这样动力装置20和撑脚机构便可集成安装于固定座15上,从而节省装配空间。
而通过设置撑脚机构,这样一方面无人机落地后,即可在撑脚机构的支撑作用下实现稳定落地。另一方面,通过将撑脚机构设置在主臂体11的第一端,这样便相当于使得撑脚机构设置于无人机的外周位置,如此便提升了撑脚机构对无人机的支撑稳定性。可选地,固定座15一侧可设置有指示灯(图未示),指示灯可和动力装置20电连接以显示动力装置20的工作状态,同时还可作为航灯使用。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撑脚机构可包括锁紧机构和撑脚件,锁紧机构包括转动座、锁舌和连接于所述锁舌的弹性组件,转动座转动连接于固定座15,撑脚件设置于转动座的下端,锁舌可伸缩地设置于转动座上,弹性组件部分设置于转动座内,并用于驱动锁舌插设入或脱离于固定座15。
具体地,通过设置弹性组件,这样操作者即可控制弹性组件使得锁舌脱离于固定座15,而实现转动座相对于固定座15的解锁,进而可以使得转动座相对固定座15转动,以使得撑脚件可以转动至平行或靠近于主臂体11的位置,从而实现对撑脚件的折叠回收,如此便可实现对无人机纵向占用空间的显著缩减,从而提升了无人机的储运便利性和储运空间利用率。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