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机臂刀片式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机臂刀片式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机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逐渐应用于航拍测绘、警务以及消防救灾等多个领域。而无人机机臂机构上通常安装有无人机的飞行动力装置。
现有技术中,飞行动力装置通过机臂机构和无人机本体的相关器件电性连接,而当机臂机构和无人机本体的连接松脱时,便会影响到飞行动力装置和无人机本体的相关器件的电性连接稳定性,甚至导致无人机坠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机臂刀片式连接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臂机构和无人机本体的连接松脱导致设置于机臂机构上的飞行动力装置和无人机本体的相关器件的电性连接稳定性下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人机机臂刀片式连接装置,包括机臂机构、动力装置、连接机构和电连接器,所述机臂机构包括主臂体,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主臂体的第一端,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用于固定于外界的无人机机身上的固定架和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并用于箍紧所述主臂体的卡箍机构,所述固定架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主臂体的第二端的安装腔,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连接母座和连接公座,所述连接母座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连接公座设置于所述主臂体的第二端并和所述动力装置电连接,所述连接公座用于在所述主臂体的第二端伸入所述安装腔内时和所述连接母座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机臂机构还包括连接座和导向轴,所述连接座设置于所述主臂体的第二端,所述连接公座固定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导向轴贯穿于所述连接座的相对两侧,所述安装腔的相对两侧壁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轴的相对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两所述导向槽内。
可选地,所述导向槽包括第一槽段和弯折连通于所述第一槽段的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沿所述安装腔的高度方向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槽段背离所述第一槽段的一端延伸在外界。
可选地,所述卡箍机构包括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所述第一卡箍件和所述第二卡箍件围设形成有用于夹持所述主臂体的夹持区域,所述第一卡箍件具有相对设置的安装侧和扣接侧,所述第二卡箍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安装侧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侧用于和所述扣接侧相扣合。
可选地,所述扣接侧朝向背离所述安装侧的方向开设有扣接槽,所述第二侧设置有扣接柱,所述扣接柱用于扣设于所述扣接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朝向背离所述第二侧的方向凸伸形成有扳角件。
可选地,所述机臂机构还包括固定座和撑脚机构,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主臂体的第一端,所述动力装置和所述撑脚机构均固定于所述固定座。
可选地,所述撑脚机构包括锁紧机构和撑脚件,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转动座、锁舌和连接于所述锁舌的弹性组件,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弹性组件部分设置于所述转动座内,并用于驱动所述锁舌插设或脱离于所述固定座。
可选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件、固定销柱和扳动开关,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转动座内,所述锁舌和所述弹性件相连接,且部分位于所述转动座内,所述转动座的外侧壁沿所述锁舌的运动方向开设有通槽,所述固定销柱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通槽并和所述锁舌相连接,所述扳动开关设置于所述固定销柱的相对另一端。
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刀片式连接装置,动力装置设置于主臂体的第一端,机臂机构的主臂体的第二端插设于固定在无人机机身的固定架开设有的安装腔内,而安装腔内设置有电连接器,动力装置和电连接器相连接,这样动力装置即可通过电连接器和机身内的相关电器件实现电连接,进而为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而主臂体在插设于安装腔内时,设置于固定架上的卡箍机构则能够牢牢箍筋主臂体,进而显著提升了主臂体和固定架的连接稳固性,从而也保证了机臂机构和无人机机身的连接稳固性,这样便保证了动力装置和无人机机身的相关器件的电性连接稳定性,显著提升了无人机的飞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刀片式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刀片式连接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刀片式连接装置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刀片式连接装置的卡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刀片式连接装置的固定座和撑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刀片式连接装置的固定座和撑脚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机臂机构11—主臂体12—连接座
13—导向轴14—固定座15—撑脚机构
16—锁紧机构17—撑脚件20—动力装置
30—连接机构31—固定架32—卡箍机构
33—安装腔34—导向槽35—第一槽段
36—第二槽段37—夹持区域40—电连接器
41—连接公座42—连接母座161—转动座
162—锁舌163—弹性组件164—弹性件
165—固定销柱166—扳动开关167—通槽
311—侧板件312—装配座321—第一卡箍件
322—第二卡箍件323—扣接槽324—扳角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6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机臂刀片式连接装置,包括机臂机构10、动力装置20、连接机构30和电连接器40,其中,电连接器40和无人机机身内的相关电器件电连接,机臂机构10则包括主臂体11,动力装置20设置于主臂体11的第一端,并用于为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其可具体为旋桨式动力装置20或喷射式动力装置20等。连接机构30包括用于固定于外界的无人机机身上的固定架31和设置于固定架31上并用于箍紧主臂体11的卡箍机构32,固定架31形成有用于容置主臂体11的第二端的安装腔33,电连接器40设置于安装腔33内,并和动力装置20电连接。
具体地,电连接器40包括连接公座41和连接母座42,连接母座42设置于安装腔33内,且连接母座42和无人机机身内的相关电器件相连接,连接公座41则设置于主臂体11的第二端并和动力装置20电连接,这样连接公座41可在主臂体11的第二端伸入安装腔33内时和连接母座42相连接,如此便实现了动力装置20和无人机机身内的相关电器件的电连接。
可选地,连接公座41和连接母座42均为刀片式结构,如此可提升连接公座41和连接母座42的插装效率和连接准确性,同时也降低了电连接器40的整体空间占用率。如此一方面提高了电连接器40的耐受电流(可耐受最大50a的电流),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电连接器40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连接公座41和连接母座42的插拔次数可达到10万次)。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刀片式连接装置作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刀片式连接装置,动力装置20设置于主臂体11的第一端,机臂机构10的主臂体11的第二端插设于固定在无人机机身的固定架31开设有的安装腔33内,而安装腔33内设置有电连接器40,动力装置20和电连接器40相连接,这样动力装置20即可通过电连接器40和机身内的相关电器件实现电连接,进而为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而主臂体11在插设于安装腔33内时,设置于固定架31上的卡箍机构32则能够牢牢箍筋主臂体11,进而显著提升了主臂体11和固定架31的连接稳固性,从而也保证了机臂机构10和无人机机身的连接稳固性,这样便保证了动力装置20和无人机机身的相关器件的电性连接稳定性,显著提升了无人机的飞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机臂机构10还包括连接座12和导向轴13,连接座12设置于主臂体11的第二端,导向轴13贯穿于连接座12的相对两侧,安装腔33的相对两侧壁均开设有导向槽34,导向轴13的相对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两导向槽34内。具体地,连接公座41可固定于连接座12内,连接座12上开设有通口(图未示),连接公座41的接触端可外露于通口处,以便于和连接母座42插设配合。
而通过使得导向轴13贯穿设置于连接座12的相对两侧,并使得导向轴13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开设于安装腔33的相对两侧壁的导向槽34内,这样连接座12在插设于固定座14的安装腔33内时,即可受到导向轴13的导向作用,从而实现快速且精准地插设于安装腔33内,这样便也提升了无人机机臂刀片式连接装置的组装效率,同时导向槽34的设置也实现了主臂体11相对于固定架31的盲装:操作者在将主臂体11装设于固定架31上,仅需将导向轴13滑动设置于导向槽34内,这样主臂体11即可在导向轴13的导向作用下准确地插设于安装腔33内,这样便显著降低了主臂体11和固定架31的插设配合难度,显著提升了主臂体11和固定架31的插装效率。
可选地,固定架31包括两侧板件311和连接于两侧板件311之间的装配座312,连接母座42可设置于装配座312上,两导向槽34分别开设于两侧板件311上。两侧板件311和装配座312共同围设形成有安装腔33。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向槽34包括第一槽段35和弯折连通于第一槽段35的第二槽段36,第一槽段35沿安装腔33的高度方向向下倾斜,第二槽段36背离第一槽段35的一端延伸在外界。
具体地,通过使得导向槽34包括第一槽段35和弯折连接于第一槽段35的第二槽段36,这样导向轴13在连接座12插设于安装腔33内时,便可自第二槽段36滑动至第一槽段35内,而由于第一槽段35向下倾斜,这样便也使得导向轴13能够容易抵接于第一槽段35的端头处,且不易自第一槽段35滑脱出去,这样也提升了主臂体11的第二端在安装腔33内稳定安装,此时连接公座41也能够和连接母座42插设配合,实现动力装置20和无人机机身内相关电器件的电连接,同时结合卡箍机构32对主臂体11的箍紧作用,便实现了主臂体11和固定架31的稳固连接和无工具安装。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卡箍机构32包括第一卡箍件321和第二卡箍件322,第一卡箍件321和第二卡箍件322围设形成有用于夹持主臂体11的夹持区域37,第一卡箍件321具有相对设置的安装侧和扣接侧,第二卡箍件32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和安装侧铰接连接,第二侧用于和扣接侧相扣合。
具体地,卡箍机构32在箍筋主臂体11时,主臂体11首先设置于夹持区域37内,第二卡箍件322的第二侧转动至第一卡箍件321的扣接侧,并扣合于扣接侧。这样便实现了卡箍机构32对主臂体11的箍紧,而通过利用卡箍机构32箍紧主臂体11,这样一方面保证了保证对主臂体11的牢固限位,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主臂体11相对于固定架31的拆解便利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扣接侧背离安装侧的方向开设有扣接槽323,第二侧设置有扣接柱,扣接柱用于扣设于扣接槽323内。具体地,通过利用扣接柱和扣接槽323的配合完成第一卡箍件321的扣接侧和第二卡箍件322的第二侧的扣接连接,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卡箍机构32对主臂体11的快速箍紧,另一方面由于扣接槽323开设于扣接侧背离安装侧的方向,这样便也保证了扣接柱和扣接槽323的配合稳定性,使得扣接柱不易自扣接槽323内松脱。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侧朝向背离第二侧的方向凸伸形成有扳角件324。具体地,通过在第一侧朝向背离第二侧的方向设置扳角件324,这样操作者即可通过扳动扳角件324实现第一卡箍件321和第二卡箍件322的卡箍配合或解除卡箍配合,进而使得卡箍机构32的使用变得简单方便。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机臂机构10还包括固定座14和撑脚机构15,固定座14设置于主臂体11的第一端,动力装置20和撑脚机构15均固定于固定座14。具体地,通过在主臂体11的第一端设置固定座14,这样动力装置20和撑脚机构15便可集成安装于固定座14上,从而节省装配空间。
而通过设置撑脚机构15,这样一方面无人机落地后,即可在撑脚机构15的支撑作用下实现稳定落地。另一方面,通过将撑脚机构15设置在主臂体11的第一端,这样便相当于使得撑脚机构15设置于无人机的外周位置,如此便提升了撑脚机构15对无人机的支撑稳定性。可选地,固定座14一侧可设置有指示灯(图未示),指示灯可和动力装置20电连接以显示动力装置20的工作状态,同时还可作为航灯使用。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撑脚机构15包括锁紧机构16和撑脚件17,锁紧机构16包括转动座161、锁舌162和连接于锁舌162的弹性组件163,转动座161转动连接于固定座14,撑脚件17设置于转动座161的下端,锁舌162可伸缩地设置于转动座161上,弹性组件163部分设置于转动座161内,并用于驱动锁舌162插设入或脱离于固定座14。
具体地,通过设置弹性组件163,这样操作者即可控制弹性组件163使得锁舌162脱离于固定座14,而实现转动座161相对于固定座14的解锁,进而可以使得转动座161相对固定座14转动,以使得撑脚件17可以转动至平行或靠近于主臂体11的位置,从而实现对撑脚件17的折叠回收,如此便可实现对无人机纵向占用空间的显著缩减,从而提升了无人机的储运便利性和储运空间利用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弹性组件163包括弹性件164、固定销柱165和扳动开关166,弹性件164设置于转动座161内,锁舌162和弹性件164相连接,且部分位于转动座161内,转动座161的外侧壁沿锁舌162的运动方向开设有通槽167,固定销柱165的一端穿设于通槽167并和锁舌162相连接,扳动开关166设置于固定销柱165的相对另一端。
具体地,弹性组件163在具体工作时,扳动开关166可带动固定销柱165沿着通槽167移动,固定销柱165在移动过程会带动锁舌162沿其运动方向移动,当固定销柱165朝向背离固定座14的方向移动时,锁舌162即可压缩弹性件164,从而自固定座14开设有的对应的锁孔(图未示)内脱出,这样便实现了转动座161相对于固定座14的解锁,使得转动座161能够相对于固定座14转动。而上述过程通过弹性件164、固定销柱165和扳动开关166的组合即可完成,这样便也显著降低了弹性组件163的制造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弹性组件163的工作可靠性,如此便也提升了转动座161相对于固定座14解锁或锁定的可靠性。
可选地,扳动开关166于锁舌162插设于锁孔内时,其一部分抵接于固定座14的侧壁,另一部分则抵接于转动座161的侧壁上,这样即使锁舌发生故障无法插设于锁孔内,转动座161也会在扳动开关166的限位下无法相对于固定座14转动,如此锁紧机构16便实现了对转动座14的双重限位。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