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机体内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机体内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军事侦察、交通监察、农业喷洒、森林火灾预警等领域均出现无人机的身影。现有的无人机主机壳的内部装配结构大多较为复杂,部件的安装和拆卸操作较为繁琐,组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机体内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人机机壳的内部装配操作较为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人机机体内部装置,包括:
机壳,顶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可拆卸安装有密封所述开口的机盖,所述机壳的内底面形成有间隔的多个抵靠面;
支撑板,收容于所述机壳内且用于承载安装无人机机身内部部件,所述支撑板抵靠在所述抵靠面上,所述支撑板通过螺丝与所述机壳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板的顶面设有魔术贴以将无人机机身内部部件粘接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
可选地,多个所述抵靠面包括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一抵靠面靠近所述机壳的前端,所述第二抵靠面靠近所述机壳的后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抵靠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抵靠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前后端具有伸出于所述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的延伸段。
可选地,所述延伸段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板其它区域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开设有多个通孔,使所述支撑板形成有镂空结构。
可选地,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支撑板上形成米字形或十字形的镂空结构。
可选地,所述机盖的顶面凸出形成有多个凸条或凸起。
可选地,所述机壳为碳纤维壳体。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为碳纤维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机体内部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机体内部装置,由于在机壳的内底面形成有间隔的多个抵靠面,支撑板抵靠在抵靠面上并且通过螺丝固定于机壳内,并且支撑板的顶面设有用于粘附固定机壳内部部件的魔术贴,机壳内的部件与支撑板形成一体,再将支撑板放入机壳内,锁紧螺丝,将支撑板锁固于机壳即可,机壳内部部件安装便捷,能实现机壳内部部件的模块化安装,简化安装工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无人机中机壳移除机盖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机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无人机中无人机机体内部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无人机机体内部装置中支撑板与魔术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无人机机体内部装置中支撑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无人机100—机壳101—第一抵靠面
102—第二抵靠面110—机盖120—环形台
200—支撑板210—延伸段220—侧翼
230—通孔300—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体内部装置,可应用于无人机10或其它电子设备,无人机机体内部装置包括机壳100和支撑板200。机壳100的表面大致呈弧形,机壳100整体大致呈扁平状的椭圆形,包括有多个弧面,机壳100的顶部开口,例如在机壳100顶部中央处开设开口,开口处可拆卸安装有机盖110,机盖110用于将开口密封,机壳100于开口处凹陷形成有环形台120,环形台120外周缘的轮廓适配于机盖110,机盖110盖设于开口时,机盖110的周缘抵靠在环形台120上,机盖110与机壳100实现卡接安装,需要取下机盖110时,稍施力向外扳开机盖110即可。机壳100的内底面形成有间隔的多个抵靠面,各抵靠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抵靠面可以设置为均与水平面平行。支撑板200收容于机壳100内,支撑板200用于承载安装无人机机身内部部件,支撑板200的底面抵靠在抵靠面上,支撑板200通过螺丝与机壳100连接固定。支撑板200的顶面设有魔术贴300以将无人机机身内部部件粘接固定于支撑板200上。魔术贴300的底面固定于支撑板200的顶面,魔术贴300的顶面可用于粘附固定无人机机身内部部件,具体可在无人机机身内部部件的底面也贴有配合使用的魔术贴或者易被魔术贴粘住的布条等。也就是说,无人机机身内部部件是预先安装在支撑板200上的,只需要将支撑板200放置在机壳100的抵靠面上,再通过螺丝锁固于机壳100内,即可将无人机机身内部部件安装固定于机壳100内,安装便捷,操作简单。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体内部装置,由于在机壳100的内底面形成有间隔的多个抵靠面,支撑板200抵靠在抵靠面上并且通过螺丝固定于机壳100内,并且支撑板200的顶面设有用于粘附固定机壳100内部部件的魔术贴300,机壳100内的部件与支撑板200形成一体,再将支撑板200放入机壳100内,锁紧螺丝,将支撑板200锁固于机壳100即可,机壳100内部部件安装便捷,能实现机壳100内部部件的模块化安装,简化安装工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机壳100的内底面形成有第一抵靠面101和第二抵靠面102,第一抵靠面101靠近机壳100的前端,第二抵靠面102靠近机壳100的后端,支撑板200的一端抵靠在第一抵靠面101上,支撑板200的另一端抵靠在第二抵靠面102上,第一抵靠面101与第二抵靠面102之间对应的支撑板200悬空于机壳100内底面,两抵靠面分别开设有螺孔,螺丝穿过支撑板200和螺孔并将支撑板200锁固于机壳100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抵靠面101的长度方向与机壳100的长度方向(图3中的f1方向)垂直,第二抵靠面102的长度方向与机壳100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抵靠面101的宽度和第二抵靠面102的宽度可根据机壳100内部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支撑板200的前后端具有伸出于第一抵靠面101和第二抵靠面102的延伸段210,两侧的延伸段210可分别通过螺丝进一步固定于机壳100,以避免延伸段210在机壳100内晃动。
支撑板200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可对称设置有侧翼220,侧翼220与机壳100的内壁相抵,通过延伸设置的侧翼220可为支撑板200进一步提供支撑,使支撑板200不易变形,例如在支撑板200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侧翼220,共四个侧翼220。支撑板200、延伸段210及侧翼220的转角处均可以设置为圆滑过渡。
在一实施例中,延伸段210的宽度小于支撑板200其它区域的宽度,即支撑板20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宽度小、中间的宽度更大,如此,支撑板200整体的轮廓可适配于机壳100内部的轮廓。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板200开设有多个通孔230,使支撑板200形成有镂空结构,通孔230可以但不仅限于是异形孔或条形孔。支撑板200的顶面固定有多条魔术贴300,魔术贴300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200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可以理解的,也可以使用较短的魔术贴,此时魔术贴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200的宽度方向平行。在一实施方式中,多个通孔在支撑板200上形成米字型、十字型的镂空结构,或川字形结构,通过设置镂空结构可减轻支撑板200的重量。支撑板200的延伸段210和侧翼220也可开设大小适配的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机盖110的顶面凸出形成有多个凸条或凸起,设置凸条或凸起能有效增加机盖110的摩擦力,使得拨开机盖110时有利于施力,不易打滑。机壳100的外表面同时也可凸出设有防滑凸条或防滑凸起,以进一步方便机盖110的打开。
在一实施例中,机壳100可采用碳纤维壳体;支撑板200也可以采用碳纤维板,如此,无人机机身重量可减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