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倾转旋翼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树洪
树洪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38 浏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器。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倾转旋翼飞行器。

背景技术:

倾转旋翼飞行器是一种将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融为一体的新型飞行器,有人形象地称其为空中“混血儿”,倾转旋翼机既具有普通直升机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的能力,又具有涡轮螺旋桨飞机的高速巡航飞行的能力。

现有倾转旋翼飞行器由机身,主机翼和尾翼组成,由主机翼提供飞行的动力,存在的缺点有:

第一:垂直起降不是非常稳定、直升转平飞过度不平滑、水平飞行速度受限;

第二:飞行器在垂直起降状态下,主机翼上的旋翼会受到下洗气流的阻碍;

第三:飞行器垂直起降的升力效率和稳定性不强;

第四:飞行器受旋翼直径的限制平飞速度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倾转旋翼飞行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倾转旋翼飞行器,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上对称设有主机翼,所述主机翼的自由端上设有旋翼,所述机身的尾部对称设有尾翼,所述主机翼通过倾转装置转动安装于所述机身。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倾转装置包括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的倾转轴支架,所述倾转轴支架上设有主机翼倾转轴,所述倾转轴支架上还设有盘式电机,所述盘式电机的转子盘与所述主机翼倾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盘式电机的定子盘与所述倾转轴支架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身上还设有涵道,所述涵道位于所述尾翼之间的机身部位,所述涵道内设有涵道风扇,所述涵道开口处设有涵道开启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涵道开启装置包括涵道风扇上盖、涵道风扇下盖;所述涵道风扇上盖设于所述涵道的上口处,所述涵道风扇上盖与第一液压顶杆动力连接;所述涵道风扇下盖包括第一开式底盖和第二开式底盖,所述第一开式底盖和第二开式底盖设于所述涵道的下口处,所述第一开式底盖与第二液压顶杆动力连接,所述第二开式底盖与第三液压顶杆动力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开式底盖和第二开式底盖固定端均安装于所述涵道下口处的中心线位置,且对开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尾翼的自由端设有向下垂直设置的垂直尾翼。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机翼沿线轴的转动范围为0°~90°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一主机翼的自由端设有左发动机,所述左发动机与所述一旋翼动力连接,所述另一主机翼的自由端设有右发动机带前总成,所述右发动机带前总成与所述另一旋翼动力连接,所述左发动机、所述右发动机带前总成使所述两旋翼的旋转方向相反。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倾转旋翼飞行器,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上对称设有主机翼,所述主机翼的自由端上设有旋翼,所述机身的尾部对称设有尾翼,所述主机翼通过倾转装置转动安装于所述机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第一:具有外形简洁、垂直起降更稳定、直升转平飞过度更平滑、水平飞行速度快的优点;

第二:由于所述倾转装置的设置,使飞行器在垂直起降状态下,所述旋翼下洗气流不会受到阻碍;

第三:由于所述涵道及所述涵道风扇的设置,使所述涵道风扇在垂直起降状态用于提供辅助升力并控制所述机身横摆及俯仰姿态,使飞行器具备高于现有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升力效率和稳定性;

第四:飞行器在平飞状态下所述主机翼、所述左发动机、所述右发动机带前总成及所述旋翼切换至水平状态,所述涵道完全关闭,飞行器的气动外形与传统固定翼完全相同,由于所述涵道风扇提供辅助升力,所述旋翼直径可以减小,飞行器平飞速度可以高于现有倾转翼飞机。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垂直飞行状态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垂直飞行仰视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垂直飞行状态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垂直飞行仰视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倾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倾转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涵道的结构示意图。

1-机身;2-主机翼;3-旋翼;4-尾翼;41-垂直尾翼;5-倾转装置;51-倾转轴支架;52-主机翼倾转轴;53-轴承;54-倾转轴端盖;55-转子盘;56-定子盘;6-左发动机;7-右发动机带前总成;8-涵道;9-涵道开启装置;91-涵道风扇上盖;92-涵道风扇下盖;92a-第一开式底盖;92b-第二开式底盖;93-第一液压顶杆;94-第二液压顶杆;95-第三液压顶杆;10-涵道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附图9所示,一种倾转旋翼飞行器,包括机身1,所述机身1上对称设有主机翼2,所述主机翼2的自由端上设有旋翼3,所述机身1的尾部对称设有尾翼4,所述尾翼4的自由端设有向下垂直设置的垂直尾翼41,所述垂直尾翼41的设置可以使飞行器在平飞状态下维持方向稳定性,在垂直转平飞或相反过程的过渡阶段有效抑制所述主机翼2及所述旋翼3引起的乱流,提高机身的方向稳定性;所述主机翼2通过倾转装置5转动安装于所述机身1。所述主机翼2沿线轴的转动范围为0°~90°。

所述倾转装置5包括与所述机身1固定连接的倾转轴支架51,所述倾转轴支架51上设有主机翼倾转轴52,所述倾转轴支架51与所述主机翼倾转轴52之间设有轴承53,所述倾转轴支架51与所述主机翼倾转轴52通过倾转轴端盖54将所述轴承53与所述倾转轴支架51沿轴向定位,使所述主机翼倾转轴52与所述倾转轴支架51可相对转动,所述倾转轴支架51上还设有盘式电机,所述盘式电机的转子盘55所述主机翼倾转轴52固定连接,所述盘式电机的定子盘56与所述倾转轴支架51固定连接;所述主机翼倾转轴52与所述倾转轴支架51的倾转角度由所述盘式电机的所述转子盘55与所述定子盘56控制;所述定子盘56与所述转子盘55根据飞行器控制指令发生相对转动,实现所述主机翼2绕所述主机翼倾转轴52倾转。

所述一主机翼2的自由端设有左发动机6,所述左发动机6与所述一旋翼3动力连接,所述另一主机翼2的自由端设有右发动机带前总成7,所述右发动机带前总成7与所述另一旋翼3动力连接,所述左发动机6、所述右发动机带前总成7使所述两旋翼3的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机身1上还设有涵道8,所述涵道8位于所述尾翼4之间的机身部位,所述涵道8内设有涵道风扇10,所述涵道8开口处设有涵道开启装置9。所述涵道开启装置9包括涵道风扇上盖91、涵道风扇下盖92;所述涵道风扇上盖91设于所述涵道8的上口处,所述涵道风扇上盖91与第一液压顶杆93动力连接;所述涵道风扇下盖92包括第一开式底盖92a和第二开式底盖92b,所述第一开式底盖92a和第二开式底盖92b设于所述涵道8的下口处,所述第一开式底盖92a与第二液压顶杆94动力连接,所述第二开式底盖92b与第三液压顶杆95动力连接;所述第一开式底盖92a和第二开式底盖92b固定端均安装于所述涵道8下口处的中心线位置,且对开设置。

所述涵道风扇上盖91在垂直起降状态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液压顶杆93顶起向上翻开,当输入垂直起降指令后所述第一液压顶杆93由电控液压系统驱动将所述涵道风扇上盖91顶开,将风气引入所述涵道8;所述第一开式底盖92a和所述第二开式底盖92b由开启角度可以独立调整,所述第一开式底盖92a和所述第二开式底盖92b开启角度根据输入的姿态指令实时调整,当所述机身1需要逆时针横摆,第二液压顶杆94收缩使所述第一开式底盖92a开启角度变小,所述涵道8出口气流矢量推动机尾绕所述机身1横摆中心线逆时针旋转,反之将所述第三液压顶杆95收缩使所述第二开式底盖92b开启角度变小,所述涵道8出口气流矢量推动机尾绕所述机身1横摆中心线顺时针旋转,引导所述涵道8排出气流发生偏转,控制机身1横摆姿态。所述涵道风扇10也可以通过调节推力控制所述机身1俯仰角。

所述第一液压顶杆93、第二液压顶杆94、第三液压顶杆95由电控液压系统驱动。

如附图1、附图2所示:在飞行器处于垂直起降状态下,所述主机翼2连同所述左发动机6、所述右发动机带前总成7及所述旋翼3向上倾转,所述主机翼2翼面及所述左发动机6、所述右发动机带前总成7及所述旋翼3轴线垂直于机身1轴线。

如附图3、附图4所示:在飞行器处于水平飞行状态下,所述主机翼2连同所述左发动机6、所述右发动机带前总成7及所述旋翼3倾至固定翼飞机状态,所述旋翼3为本新型提供水平飞行牵引力;所述涵道风扇上盖91及述第一开式底盖92a和所述第二开式底盖92b全部关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发布于 2023-01-07 01:52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树洪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