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技术全球专利分析

中国玉
中国玉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34 浏览

立体光固化(stereo lithography apparatus,简称SLA),又称为立体光刻,其原理是基于液态光敏树脂的光聚合反应,这种液态材料在一定波长(325或355nm)和强度(w=10-400mw)的紫外光或激光的照射下能迅速发生光聚合反应,分子量急剧增大,材料也就从液态转变成固态。

上图为SLA成形过程的原理图,液槽中盛满液态光敏树脂,激光束在偏转镜作用下,能在液态表面上扫描,扫描的轨迹及激光的有无均由计算机控制,光点扫描到的地方,液体就固化。成形开始时,工作平台在液面下一个确定的深度,液面始终处于激光的聚焦平面,聚焦后的光斑在液面上按计算机的指令逐点扫描,即逐点固化。当一层扫描完成后,未被照射的地方仍是液态树脂。然后升降台带动平台下降一层高度,已成形的层面上又布满一层树脂,刮平器将粘度较大的树脂液面刮平,然后再进行下一层的扫描,新固化的一层牢固地粘在前一层上,如此重复直到整个零件制造完毕,得到一个三维实体模型。

SLA方法是目前快速成形技术领域中研究得最多的方法,也是技术上最为成熟的方法之一,一般层厚在0.1到0.15mm,成形的零件精度较高。多年的研究改进了截面扫描方式和树脂成形性能,使该工艺的加工精度能达到0.1mm,现在最高精度已能达到0.05mm。但这种方法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需要设计支撑结构,才能确保成形过程中制件的每一个结构部位都可靠定位;成本较高,可使用的材料较少等。目前可用的材料主要为光敏液态树脂,强度较低不能进行力学测试;液态树脂具有刺激气味和轻微毒性,应避光保护并防止发生聚光反应;液态树脂固化后的性能存在不如常用的工程塑料,一般较脆、易断裂、不适宜机械加工等缺陷。

由此可见,立体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发展地比较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提出专利申请,并逐渐发展成熟,之后该项技术一直得到稳定发展,表明该项技术生命力强,具有较强的技术、成本、市场优势,近年来中国和意大利等新兴技术发展国,特别是中国的加入为SLA技术领域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技术发展有了新的突破。

立体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SLA)的主要热点研发国家和地区是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和韩国;美国、中国和日本是各主要技术输出国专利布局的重点对象,而中国目前处于较严重的专利布局逆差地位,在国外几乎无专利布局,因此出口企业要多注意海外专利侵权风险。

发布于 2023-01-07 04:5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中国玉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