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态系统的组成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企业生态系统可分为企业生物成分和企业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是由消费者、代理商、供应商以及同质企业群所构成。非生物成分就是企业生态环境,主要是经济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生态构成
组成企业生态环境的因素称为企业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推动或制约的作用。
(1)经济生态因子。
经济生态因子是指影响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相关因素。它包括:消费市场因子、物资市场因子、资金市场因子、劳动力市场因子、产业与产业结构因子、交通因子、通信因子、国际经济因子。
消费市场因子:在市场经济下,消费市场掌握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终审判权。“企业竞争,市场选择”,是市场竞争中铁的法则。消费市场主要包括消费能力以及消费者的价值取向是评判企业好坏的最终标准,企业要在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关键是能在消费者在同一的支付的条件下,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满足消费者主观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物资市场因子:企业的活动是建立在物资的供应水平和企业可获得所需要的物资能力基础之上的。物资市场中货源供给的充裕度、货源数量与竞争、价格水平与稳定性、供货的快捷性都将影响企业的发展。
资金市场因子:资金始终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现代企业仅凭自己积累的资金来谋求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必须具有能从资金市场获得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的能力。资金市场的发育程度对整个社会的企业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因子:企业的一切活动均是依靠人进行的,人是企业之本。当今的企业竞争,得人才善用者胜。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应、劳动者素质、劳动力价格和劳动者价值取向等都强烈影响着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行为。可以说企业管理的发展史实际上是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史。从古典管理到现代管理的每一阶段都标志着劳动力势态的变迁。
产业与产业结构因子:是指特定地区不同产业种类的数量、它们之间的配比及相互作用关系。如果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配比合理,将有助于该地区的企业发展,反之,则阻碍企业的发展。
交通因子:没有便利的交通环境,就没有商品的流通,人才、技术的交流。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是建立在“通达”基础上的,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发展更需要交通的有力支持。现代跨国公司中,一件完整产品所包含的各个部件可能是在世界各地生产山宋的,如果没有方便、发达的交通,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通信因子: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质是信息收集、存储、产生和发布的过程,这一过程需有方便与快捷的通信手段来支持。当今社会所取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从20世纪末开始的通信技术的革命,并不断创造出一代比一代先进的通信工具。企业只有在完善,便利的通信环境下才能迅速获得环境与企业内部的信息,对迅速变化的状态及时反应做出决策,并协调内外各方面关系。
国际经济因子:在国际经济中,关税、货币汇率、区域性的经济同盟、国际金融和经济法规都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起着制约或推动的作用。关税与货币汇率对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国际投资有很大的影响。
(2)社会生态因子。
社会生态因子包括:文化因子、教育因子,社会制度与政策因子、国际政治因子,科学技术因子。
文化因子:是指企业所在地区以及企业经营所涉及地区人群的文化。文化特征的主体是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宗教与非宗教信仰等。一个地区的文化形态对企业产品品种、形态的可接受程度、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起着很大的作用。
教育因子:教育不仅决定了劳动力的素质,而且决定了整个地区的文化观念、道德水平,甚至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性。
社会制度与政策因子: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社会制度和政策对企业的发展往往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它左右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产业结构、市场结构、行业与企业的属性与行为、投资环境和进出口贸易。
国际政治因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关系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关系的缓和与对抗会左右着企业是否向全球化发展。
科学技术因子:科技决定了产品形态、产品更新发展速度、产业形态、市场竞争形态以及经营管理可能利用的技术形态,并强烈影响着人类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科技将改变国家、地区的力量对比,从而改变地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每一次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都必将引起生产力的巨大提高,新产品爆炸性的增长、新产业的不断涌现,引起企业和企业生态的突变。
(3)自然生态因子。自然生态是指企业所处的地域地缘与自然资源。
地域地缘因子:地缘环境是指相邻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状态和可能构成的交通、通信条件。合适的地域地缘环境对企业的成功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很显然,沿海地区较内陆地区有优势,靠近发达地区较远离发达地区有优势。
自然资源因子: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大气资源。充足的自然资源使企业的经营顺利进行,良好的自然环境能吸引大量的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