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陶然:创业成功至少要10年,经历4个阶段
创业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创业的生命周期有一个宏观的认知。
编辑 | 花栗鼠
出品 | 投资人说(touzirenshuo)
作为拉卡拉、蓝色光标和昆仑学堂创始人,孙陶然在上学的时候就是一路名校,在北大师从国师厉以宁,毕业后连续五六次创业,做的公司都成了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存在。
他后来写了本书,叫《创业36条军规》,畅销100多万册。
而且,他打破众人对创业者的固定印象,非但不“苦逼”,还经常玩户外运动,畅游于山川湖海间。
在众人心目中,典型的人生赢家就是这个样子。
孙陶然也比较自豪:“我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他靠什么走到了今天?其中有哪些要诀?
01
一次成功的创业至少要十年
绝大多数的创业者都是第一次创业,当然也有连续创业者,但是非常少,如今95%以上的创业者都是第一次创业。
对于第一次创业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创业的生命周期有一个宏观的认知。
就好比去爬山,如果这座山你以前爬过,你登顶过,你再次去爬的时候就比较容易。
因为你知道这个山大概多高、大概爬完需要多长时间,大概要分成几个阶段来爬……
对于创业而言也是一样,如果曾经创业过的人,再次创业的时候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他知道创业大概是怎么回事。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第一次创业的人来讲,因为对创业没有整体概念,经常会走很多弯路。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初会把创业想得过于简单,认为创业有什么难?
我是一个技术专家,我想到了一个好的想法,甚至把软件都写出来了,那我是不是再找几个人成立一个公司就可以创业了?
很多风险投资人也愿意把创业想的简单化,他们认为创业就应该是我今年投给你,明年你再融一轮、后年我们就去敲钟……
因为对创业生命周期的不理解,很多创业者在经历了三年、四年的创业还没有见到曙光就会觉得非常沮丧:
觉得为什么我已经三年了、四年了,还在这里苦苦挣扎呢?
其实如果对企业的生命周期有了解的话,这些问题都不存在。
所以,我今天想跟你分享的核心观点:
创业是一个十年期的长跑,它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你可以加速但不可能跨越,每个阶段大概都需要三年,一个成功的创业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无论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还是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企业,从创立到成功都花了10年以上的时间。
BAT中的每一个家从创立到最后IPO,都超过了10年。
如果以此为参照系,你就会认为自己的公司做了三年五年还在路上挣扎其实是很正常的。
那么,什么是成功的企业呢?我认为成功的企业有三个标准:
1、行业领先
一个成功的企业首先得在自己的细分领域中数一数二。
2、可持续长大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是可持续长大的,而且长大速度要比较快。
3、受人尊重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价值观正确才能被用户、同行以及社会所尊重。
符合这三个标准的企业我将之定义为成功的企业,而这样的一个企业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来成就。
02
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我把企业的生命周期定义为四个阶段:起步期、发展期、扩张期和成熟期。
第一个阶段,起步期。
企业在这个阶段的核心工作是找方向,大概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很多创业者会说我开始创业的时候就知道方向,是的,我相信每一个创业者起步时都知道大方向,但是成功需要的是精确的方向。
实践中,绝大多数时间创业者不是不知道大方向,而是在那个精确的方向点周围打转转,最终通过不断试错才能找到那个精准的方向。
拉卡拉起步时定位的方向是便民金融服务,但最终我们找到的方向是还信用卡。
找方向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我们都知道方向在东北,但是到底在东经多少度多少分,北纬多少度多少分,这个精确的点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找。
找到了这个点你的企业就渡过了第一个发展阶段。
如果没有找到这个点,投入再多的人、投入再多的钱,你都无法向前进。
而找到方向后有两个指标可以帮你验证:
1、你有没有做出一款有人愿意花钱来买的产品;
2、你有没有找到一种方法可以把这个产品源源不断地卖出去。
如果做到了这两点,就可以认为你的企业已经找到了方向,渡过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在我印象中,即便是成功创业者的第二次创业,在这个阶段上花费的时间也没有短于两年的。
这个阶段,核心是节流,是成本和费用的控制。
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能用一个人绝不用两个人,能租10平米的房子绝不租15平米的房子。
最少限度的消耗才能支撑最长的存活时间来找方向。
我见到非常多的创业者在这个阶段里面没有把任务聚焦到找方向上,并且没有最大限度节流,结果,企业资金消耗殆尽死在找方向的路上。
第二个阶段,发展期。
企业在起步期找到了精准的方向之后,开始进入发展期。
这个时候企业要去获取一个显著的市场份额,并把收入和利润实现了。
一般企业掘得第一桶金,也需要等三年左右时间。
你的产品和服务能不能成为市场占有率的前几名?公司能不能规模盈利?
利润是衡量企业的硬指标,如果没有规模利润,就不能称之为一个成功的公司。
这个阶段,核心要点是专注,集中全部人力、物力与财力于本阶段的任务上。
所有以规划、布局等等名目的不专注都会降低企业渡过此阶段的可能性。
第三个阶段,扩张期。
这个阶段一般也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企业做成功一个产品不等于可以再做好一个产品,更不等于可以同时运营两个产品。
很多创业者在这个阶段会大意失荆州,认为既然已经做成了一个产品,再做成一个产品是顺理成章的事,其实不然。
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人和绝大多数的组织来讲,都只会串行不会并行,都只擅长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无法同时并行两件事。
如果做一件事难度是A,并行做两件事的难度绝对不是A×2,而是A×3、A×4。
我们看到很多「一代拳王」式的企业,在一个产品上成功了然后失败在多元化上……
这个阶段,核心是管理,设计出科学的公司管理机制,让每一个板块都有领军人物并且以创业心态投入工作。
第四个阶段,成熟期。
企业要想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一般也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
企业渡过第三个发展阶段(多元化阶段)后,如何保持企业的高速可持续长大?
简单地通过产品和产业已经不足够,必须学会对接资本市场,同时借助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资本实力以及已经获得的核心资源来展开生态系统建设。
我们是正规军,但是我们同样需要县大队、区小队以及盟军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来「打群架」。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建、内部创业、风险投资、合资联营以及并购等多种方式打造这个广泛的统一战线。
其优先顺序为:并购、合资联营、风险投资、内部创业、自建。
这个阶段,核心是布局和买保险。
对于所有生态系统范畴之内的业务,都需要通过上述五种方式予以涉足,以免错失未来发展的潜力,这是布局。
对于所有生态系统范畴之内甚至是沾边儿的不沾边儿的业务,只要有可能对我们的未来造成「威胁」的,都尽可能涉足,这是「买保险」。
以防止「被颠覆」,即便有朝一日真「被颠覆」,也确保是被我们参股的企业所「颠覆」。
很多这个阶段的企业,因为不舍得花钱,因为过于自信,在布局和买保险上犯错误。
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都是反面案例,Facebook买WhatsAPP是正面案例。
当然,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讲,布局和买保险这些事情距离我们有点儿远,因为对于大多数的创业者,企业都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不管你的创业处于哪一个阶段,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而言,你心里必须要先有一个宏观的概念:
创业成功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需要跨越起步期、发展期、扩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务,也有渡过的核心窍门。
不管你能力有多强,你的资源有多少、资金有多少,这四个阶段你只可能加速,但绝对跨越不了。
这些年,我看到过了太多的创业失败,事后我总结了大多数的创业者经常会犯的两个思维上的误区:
误区一,企图速成。
本来是一个十年期的长跑,你把它想成了短跑。
所以上来之后你就使出了洪荒之力,把所有的劲儿都用上了冲刺,这样你走不远的。
误区二,企图跨越阶段发展。
在企业还处于第一阶段时就想着第二阶段甚至第四阶段的事儿。
几乎我见到的每一个创业者都喜欢跟我讲布局。
我说你布什么局,那是第四阶段的事情,你现在连第一阶段都没有找到渡过的办法谈什么后面的事儿呢?
创业最重要的是,一步一步走,认认真真地把当前的阶段做好,成功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儿。
如果不能达成本阶段的目标,就无法走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更无法成功。
03
我的三点投资观察
我最近经常跟人讲说,我发现现在看到的很多商业计划书,有三个特别明显的特点:
特点一:产品讲不清楚。
很多创业者用了大量的概念力证市场数据,但是唯独没有讲清楚卖的是什么产品,但它其实是一切的本质。
特点二:愿景很强。
上来就说我面对的是一个几千亿、几万亿的市场,我未来是一个入口级的公司、平台级的公司,我要颠覆谁。
我个人认为,其实颠覆式创新可以放到一边去了,作为创业者,你不要再想颠覆式创新了。
我有两个理由:
理由一:这个世界上的颠覆式创新的机会是少而又少的。
什么时候会有?就是处在历史拐点的时候。
我们在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时候,或者是从互联网时代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在这样大时代背景下,一些极个别的关键点是存在着大的颠覆式创新,而小的颠覆式创新我认为也是少而又少。
另外,当你一心想着颠覆式创新时,你的心态就有一些问题了。
你的心态在这时已经有些急了,这会让你开始不尊重商业的本质,大多数的创新都应该在现有的产品、现有的企业服务的基础上做的一些延展式的创新。
我是做支付的,如果我上来就想把现在支付市场上的老大老二颠覆掉,心态就会失衡。
而且这也是不现实的,存在即合理,别人既然存在一定是他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一定是他在公司的经营组织、用户基础上有他的长处。
这个时候我们与其想着颠覆式创新,不如回归本质。
冷静下来想一下,还有哪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还有哪些市场的空隙。
如果我找到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把他解决掉,我就能生存下来,然后慢慢发展起来。
或者我找到一个被满足的需求,用一种更好的方法把去满足它,我也能找到我存在的空间,并且先生存下来再慢慢发展下去,这样的心态更容易做成功。
特点三:对估值非常地自信。
很多新兴的创业者认为,如果在第一轮不拿个1.5亿人民币的估值就不叫做融资,拿到这个钱半年以后我就能占领市场。
这个也是有问题的。
估值是什么?
估值固然是投资人对你公司的认可,但是你要知道,你的投资人不是一个人在投资,可能是几个投资人联合投资。
为什么?就是因为他还不太相信你。
如果他相信你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他一定会大把下注。
但你现在还只是一个婴儿,婴儿要想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所以他对你不确定,需要找人一起投分担风险。
另外,他投你的钱只是他整个基金规模里面的1/70、1/100,他投的是小钱。
在找很多人分散之后,用一笔小钱买了你的未来,因此有把握给你比较高一些的估值。
但是你要清楚,别人是下注,是用1%的筹码跟你做的确认,而这个公司对你来讲是100%。
所以,不要对自己的估值有过高的期望,更不要被高估值所忽悠,尤其是市场还有比较傻的投资人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认清楚自己企业的本质,不要过于看重公司的估值。
我们要看的是有没有抓住市场的需求,有没有一步一步把公司发展起来,这个是很重要的。
当你一步一步把公司做起来,公司自然会回归到本来的价值。
创始人是公司的老大,是公司的船长。
对这个公司而言,创始人的重要性在于,是我们在为公司指明航向,是创始人在为公司制定路径。
如果创始人没有抓住本质,就可能会制定错误的方向、设计错误的路径,那么这个公司的未来就非常令人担忧了。
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创业的本质,抓住行业的规律,我们就可以制订出正确的目标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