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草根创业,4年时间公司濒临倒闭,亲身总结4条经营教训
前言:
本人90后,算是勤奋务实、刻苦奋斗的类型,2018年在合伙人的鼓动下,从就业公司独立出来创业打拼,除了初期投入房租、电脑之外,几乎没有投入其他资金,算是草根创业启动,到今年即2022年公司基本解散,公司人数规模最多是将近30人,在同类型公司中算中等水平。
如今闲暇之余,复盘回顾一下从就业到创业走过的坑,吸取的经验教训,算是对自己的一个阶段总结,也希望能给到想创业的小伙伴一些启发。
1、股权的搭建,不要想当然
事业是事业,交情是交情。合伙人的股份搭建一定要公事公办,不能从我们交情好,股份看到分配就行,甚至只听某一个人的言论,自己羞于启齿说这个事情。
我们当时是3个股东,带头大哥占了40%,我和另外一个伙伴各占30%,股份的分配当时完全是在酒桌上拍脑袋说的,没有经过科学的衡量(工作权重、股份变动等),也没有签订股东协议。
导致后来一些股东在工作行为中,产生一些不负责、懈怠工作的行为,而缺乏对股东在工商经营层面的约束,因为口头约束无论是交情还是在公司的地位,所能取到的效果甚微。
2、财务一定要透明化,每笔账都有记录
还是因为年轻和理想化,认为大家只要努力付出,就能得到公平的回报,至少比上班强。正是因为抱着这样一个心理,所以对公司的财务板块缺乏严重的监督。
比如财务/会计人员的选定,最好不要是某个股东的亲戚,每年公司的财务报表,一定要每一笔收入与支出在每年年底或者次年年初,给股东公开查阅。
人的记忆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有些账过了一两个月就会忘记,更别说一年了,所以避免一些账不清不楚,一定要把账目记录清楚(除了正常的开支,落脚到每一笔请客吃饭送礼回扣都要记录)。
以免在公司解散时再来盘账,发现很多漏洞,让人不得不怀疑,想入非非,导致交情变恶。
3、管理与交情的权衡,忌陷入制度怪圈
严格来说,小公司的管理,交情大于制度(不是说不设立制度,而是少设立制度),因为小公司是不好招人的,初期招聘的人大都是以前的同事、朋友。
首先,因为人少圈子小,公司的消息传得很快,发酵得很快,好消息不说,一旦是个坏消息会极大地破坏公司的氛围,再想补救始终会留一个疤;其次,小公司相对大公司而言是弱势的,换句话说,某个员工可能因为某个制度的不爽,愤然离职,对公司而言招人的时间成本、团队磨合成本,都是非常具体的;第三,如果针对某个不好的现象就制定一个制度,那么公司的制度会非常之多,因为不管怎么制定制度,公司都会有不好的现象存在。更麻烦的是制度一定制定,就必须去执行,就必须有奖惩,就势必会或大或小的得罪人,就涉及到监督制度执行的人,会增加很多的工作成本。
公司当时就是不断面对问题制定管理制度,但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比如时间上,刚开始很严格,隔几天就淡漠了;
比如力度上,可能因为某一个员工是公司的得力骨干,在惩罚的时候留有余地;
所以导致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对领导的权威性降低,管理成本就会恶性增加,到最后公司颁布的政策制度,员工就是表面附和,压根不会引起重视。
4、会议把控,最忌讳的四种会议形式
因为会议是公司领导层与员工集体(全体或少部分),进行公开正式的沟通形式,意味着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代表公司发声。
临近下班点通知开会,或者周末开会,偶尔有临时紧急事件可以,但不要频繁;无意义的长时间会议,比如通过会议提高员工的技能,这不是一两场会议可以提升的,比如思想建设会议,这是年轻一代员工最反感的,只会让员工心生抱怨、埋头耍收集、耽误工作进度;预设到会议中途员工会发出的反对意见,以免会议陷入尴尬,收不到场,最好是提前和一些刺头员工做提前沟通;沉默无语的会议,领导在台上唾沫横飞,到了员工提问或者讲话的时候,一句话都没有,领导很生气,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怒意,员工不敢抬头,一张关我P事的淡然,下一次闻会则胆破。结尾语:
虽然吃过了很多亏,也走过了很多坑,但我依然不后悔这4年的创业投入与经历,因为这是作为职工永远无法意识到的问题,屁股决定脑袋,你坐在什么位置,你看待问题、处理事情的出发点与角度会截然不同,所以有时候很多员工无法理解领导的决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