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心智模型的影响因素
团队内外许多因素影响共享心智模型。Kraiger和Wenzel从理论上提出四类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例如工商界对于团队的重视程度,个体主义或者集体主义的文化取向等等因素影响团队运作,进而影响共享心智模型的建立。
(2)组织因素。组织文化、组织的薪酬和激励体系、培训等众多组织因素毫无疑问影响共享心智模型的建立。以团队为单位的薪酬体系,充分的、基于团队的培训也会促成共享心智模型的建立。
(3)团队因素。团队作业的特征会直接影响共享心智模型。比如,简单的作业使得个体的心智模型较容易形成,从而也促进了共享心智模型的形成;而当作业复杂性增加时,共享心智模型将会决定一个团队的绩效高低。团队作业的互依性高低也将直接影响共享心智模型。此外,团队的成功历史、团队成立的时间长短也是其影响因素。
(4)个体因素。团队成员的同质性,队员的个性、特别是团队领导者的个性也是重要因素。Kraiger和Wenzel仅仅是从理论上探讨了潜在的影响因素,许多论断还缺乏实证依据。可喜的是此后有实证研究。
1.团队的干预措施
培训是组织对成员施加影响、塑造期望行为的最主要手段,也是影响共享心智模型的最主要因素。在众多培训方式中,交叉培训(cross-training)被认为是培养共享心智模型的有效手段。交叉培训是以其他队友的任务和职责为内容的培训方式,目的是让团队成员理解团队的运作过程以及队员之间的任务和职责如何相互作用。Volpe等、Cannon-Bowers等的研究表明,接受交叉培训的团队的沟通状况以及团队绩效都要优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团队。这些研究者推测,可能是接受了交叉培训的团队建立起来的共享心智模型,进而促进团队沟通和提高团队绩效。Marks等直接证明,交叉培训能促进共享心智模型的建立,与没有接受交叉培训的团队相比,接受了培训的团队建立起了一致性程度更高的共享心智模型;而且,接受了更深层次培训的团队,其共享心智模型优于仅接受浅层次培训的团队。
2.团队构成
团队构成因素包括团队成员的同质性(性别、年龄、个性、专业背景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团队组成的方式,团队的规模,团队的历史等等。Rentsch与Klimoski假设,团队成员的同质(如成员的经验、教育背景等)程度越高,心智模型的一致程度也越高;团队组成的方式对共享心智模型也有影响,以招聘方式组建的团队要优于上级指派人员组建的团队;团队规模和共享心智模型的相似性呈负相关。他们的现场研究的结果支持了上述的3个假设。
Levesque等认为团队组建的时间长短也会有影响,共享心智模型会随着团队运作的时间增加而提高。他们进一步假设,之所以其一致性会随团队运作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是因为团队成员的相互作用会随时间增加而增多。但是结果恰恰相反,共享心智模型的相似性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团队运作的深入,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化日益明显,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反而减少了,这导致了共享心智模型的降低。这表明,不能单单考虑团队组建时间的影响,团队成员的交互作用会在两者之间起中介变量的作用。Stout等的研究也表明团队成员交互作用的重要性。
3.团队领导者
由于领导者在团队中的特殊地位,其行为对团队的运作有很大影响,同样对共享心智模型的建立也影响很大。能否从失败中有效学习,团队成员的态度很重要,相似的态度会促进团队从失效中学习。Cannon和Edmondson的研究表明,在这个过程中,团队领导者的示范和指导行为会促使团队形成一致的态度,从而促进团队学习。Marks等人的研究也支持团队领导者的行为对共享心智模型达成的重要作用。团队面临新环境时,团队领导者的指导会促使团队成员更快把握问题的实质,形成共享心智模型,从而提高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