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可以尽情花钱,只要对人生毫不在乎

songyisaddam
songyisaddam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93 浏览

你大可以尽情花钱,只要对人生毫不在乎

新浪微博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图片社交APP,叫做绿洲。外表ins有那么几十分相似,内心和小红书也有那么几十分相似。

看似是图片社交,实际是种草。

作为一款种草APP,我觉得他们前途无量,光看名字上就把小红书按在地上摩擦了。因为草是绿色的,而种草这件事,本质上就是比的就是谁更绿。

夸一个人在小红书上有名气,是大V,要夸人红了。

夸一个人在绿洲上有名气,是大V,要夸人绿了。

在下输了。

绿洲有多出色?有多绿?

上线不到48小时,各路KOC(消费降级版大V,约等于微商)的报价表以及飞单群就已经如火如荼的搞起来了。

你们感受一下,怕不怕?

潜伏在这些群里,能很明确的感受到这些在其他平台混不下去的大V(或者是机器人号)们对于割韭菜的渴望。

毕竟相比其他APP,这个产品听起来就和韭菜的颜色有关,而且还刚刚起步,先发优势可谓十分明显。

正所谓一个装逼的是NB,第二个装逼的是SB,大家一起努力,争取让后来者统统SB。

现在大家已经磨刀霍霍,各种套路都准备好,就等着沙雕甲方来投了。

社会真凶险哇。

看到这些人蜂拥而至雀跃的样子,再想到我们已经被广告所塞满的生活。我深深感到,当代年轻人已经快要被消费主义浪潮给淹没了。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面临着消费主义的侵蚀。你做出的每一个购物决策,背后可能都有品牌商的陷阱。

这个影响不是直截了当的让你买买买,而是通过各种包装概念,让你不认为自己已经被影响。你以为只是你以为,很多潜意识里的东西,都在把手伸向你的钱包。

最终钱包空了,脑门绿了,日子黄了。

心里空了。

作为社会达尔文主义高阶玩家,灵魂朋克公众号写手,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好好讲一讲消费主义的真相和消费观的一些事情。

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一下评估消费必要性的基础方法,这些东西都是我自己在用并且觉得效果还不错,希望能够给被消费主义影响的年轻人一点帮助。

我以前做过贷款风控,见过太多借钱的人,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多数理由都是消费。

可以说,这些年我看到太多人在本该积蓄的年纪因为各种莫名其妙的理由花的两手空空甚至负债累累,光鲜背后满是跳蚤。

然后到了最需要钱的时候向六个钱包讨要,六个钱包有也就罢了,很多没有的只能原地爆炸。

我觉得这样不好,真的,很多钱花的我觉得既沙雕又没必要。

挤一挤,存起来多好。

为了从消费主义中拯救别人,我们首先要研究消费主义的特质。

消费主义是什么?

简单来说,任何把让你掏钱的事情描绘的别有一番意义的事情,都是消费主义的一种体现。

看清楚,不是说买东西就是消费主义,而是让你通过买东西,去获得一种虚无的快感,这叫做消费主义。

典型的消费主义特质,就是把消费与个人社会标签捆绑在一起,让你为个人标签支付更多的金钱。

简称你买什么,你就是什么。

举几个例子。

精致的猪猪女孩怎么能没有一整套口红色号?

英俊的年轻朋克没有几双AJ还像话吗?

穿上香奈儿的时候,灵魂都是有香气的女子。

你不肯花钱宠爱自己的样子,真的很丑。

霸道总裁,开XXXX跑车。

带劳力士,你就是朱一旦,随时开除员工,安排非洲。

这些都是典型的消费主义话术,你买的不是东西,而是这个东西背后赋予你的形象地位。仿佛只要拥有了这些,你就是他们背后的形象。

你以为买了XXX就能收获美好,买了XXX就是有个性,买了XXX就是精致,买了XXX就能让死气沉沉的生活进入阳光。

钱包听了想打人,真的。

抵挡消费主义陷阱的第一步,就是看破他们的谎言。

消费就是消费, 消费本质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而非购买品牌广告带给你的虚荣。

花钱就是花钱,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满足自己需求的东西可以花够钱,需求之外的钱一分都不花,简称要里子不要面子。

买口红,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看,买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可以贵,可以买两三只,然后用到用完再考虑新的。

买鞋,就是为了穿,哪怕是好看,买最经典的款式,可以贵,可以买1到2双,然后穿坏再考虑新的,不多买1双。

逛超市,从来不要瞎逛,去之前就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列一个清单,然后直奔目的地,拿下货物就走,不多留一秒。

买衣服,一个季节3到4件搭配,可以单价高一些,一件坏了再加一件新的,整体数量保持平稳,不多买一件。 

按照这个原则,很多人的花呗不会这么狼狈。

消费主义是聪明而又狡猾的,穷是抵抗消费主义的有力武器。

聪明的商家们都不是直接卖货,而是把自己的产品与各种美好,优雅,个性串联在一起,更聪明一点的,还会利用人们的攀比心理。

人这种虚荣的生物,一旦攀比起来,是没有上限的,更没下限。

所以我们要使用穷来对抗消费主义,我们在花钱的时候,需要很直接的意识到,我们很穷。

这里的穷不是指你没有钱,而是指你获得收入的方式。

我们绝大多数人,别管有钱没钱,其实获得收入的方式只有一种。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时间赚钱,简称上班。至于你在

CBD吹空调还是在工地搬砖,都是上班,无非是高级上班和低级上班。

大家都是穷人。

真的,这就是穷,穷在收入方式单一,穷在只能出卖自己。

别吹什么JB中产了,只要你还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时间获取收入,哪怕年薪百万是高级职业经理人,你依然是个穷人,

别想着给自己贴什么高级标签,更别觉得那些所谓中产必买的东西对你有什么意义。

哪有什么中产,中产就是消费主义鼓吹出来的谎言。

想一想,当你失去了工作,且3年内无工作收入,且家里不给你钱,你的生活和消费是否还能大大咧咧维持在现在?

想一想,你每月还信用卡和房贷车贷的钱有没有超过月收入的50%?

想一想,你有没有能力分分钟给老板一个打耳光然后回家躺着睡觉不去找工作?

别想了,你就是无产,高级无产也是无产。

别搞那些无聊的优越感。

什么叫有钱人?

不需要从事生产,光靠理财和资产的增值收入已经远远可以覆盖掉各种作妖的成本。

拥有选择是否出卖时间的自由,想去哪里可以立即头等舱飞过去,不需要凑时间,也不需要找便宜票。

银行卡可自由动用资金(注意不是用于生产的资金)余额在8位数以上,不包含用于投资部分。

达到这个基础标准的,才叫有钱人。

他们的日用品,就叫奢侈品。

这些奢侈品真的和平常的商品有什么区别吗?

告诉你,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因为有钱人把他们当平常商品消费,有钱人需要通过这些东西来获得相比平常人的优越感。所以才叫奢侈品。

不是奢侈品真有多么牛逼,而是有钱人的日用品需要有个牛逼的名字来体现他们有钱。

不要搞错了因果。

当然奢侈品由于价格过于昂贵,很多人心理想装又实在装不起。

商家一看卧槽不行呀,羊毛剪的尺寸太大剪不干净。日用品涨价不太行,奢侈品降价也不太好,薅羊毛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于是他们发明了一个神奇的概念。

轻奢。

实际上,轻奢才是收割当代年轻人和无知打工族的利器。

各种两百块的口红,千把块的化妆品,小几千的包包和衣服,价格谜一样的AJ,都属于轻奢的范畴。

就是这种有点贵,咬咬牙又能消费得起,消费之后只能吃泡面,但是拿出去还有点面子的东西。

奢侈品是有钱人拿来区分自己阶级的东西,轻奢级别的产品就是各类精神中产拿来区分自己和平民大众的东西

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相较于雍容华贵的奢侈品,轻奢洗起脑来特别聪明,直接和流行文化挂钩。

例如汉服,例如AJ,例如各类潮牌,似乎买了你就是一个潮流王者。别逗了弟弟们,你有钱,你买什么都是潮流王者;你没钱,但非得装逼的样子土鳖的一逼。

有人说不对,我就是喜欢这种文化,喜欢这种潮流,我就是即使吃泡面,但是脚上一双AJ限定版让我的步伐时尚时尚最时尚,对无聊平庸的生活说FXuk。

这就涉及到一个高级的问题了。

你所谓的文化潮流,你认为的炫酷时尚,是谁让你这么认为这就是高级和潮流的?

凭什么穿AJ就是酷炫,穿回力就是LOW逼?

凭什么喷CK就是雅痞喷六神就是二逼?

凭什么逛有机超市就是高端人士逛拼多多就是沙雕玩家?

凭什么一身撞色配上白袜子外翻加一双大皮鞋就是潮流,衬衫加正装裤就是保险顾问?

凭什么几年前过时的库存今年又拿出来就是复古vintage?

商家的嘴,骗钱的鬼。但是他们有钱,有钱就可以砸到你的价值观崩掉。

迷恋鞋服品牌?建议去宁波,去南通,去青岛,去晋江,去东莞,去嘉兴,去好好感受一下现代工业的力量,各种外貌名牌

全是真货,按斤卖,质量好到让你瞎眼。

什么特种布料,什么手工文化,全TM都是工业品,无非工艺加几块钱的问题。

又说自己要的是酷,仔细想想。

谁在引导你的审美和价值观?谁在让你为【酷】买单?

那些让你觉得酷的一比的东西,是谁掏钱拍的?

如果【酷】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态度的话,那么当大家一起在追求【酷】的时候,【酷】还【酷】吗?

酷是一种态度,不是一种消费态度。

你们,着相了。

很久之前,我就曾做过分享,年轻人到底要靠什么才能改变命运?

你们都知道我写东西是很酷很朋克的,平时怼人更是脾气暴躁,同时又特别贪财,接广告接到手软堪称品牌老鸨甲方克星,

自己也还有点小钱,算是顶级无产。

就我这么一沙雕,那天我给出的答案很简单。

省钱。

省钱是年轻人躲过消费主义镰刀的一面盾牌。然后努力攒钱,等待机会。

攒钱是年轻人改变命运的最低成本方案,没有之一,没有之一,没有之一。

省钱+攒钱,只要坚持,路就会越走越宽。

那么问题来了,人活着总得消费,要省下钱必然要克制消费,怎么克制?

这就到了我最擅长的领域。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评估消费必要性是有一套明确的逻辑的。

简单来说,就是衡量投入产出比,不满足基础的投入产出比,统统不花钱。说穿了就是价格和收益。

有的东西是低价格高收益,例如一本好书,你用几十块钱买来一次认知飞跃的机会,哪怕最后没读,放在架子上也有装饰价值,买不了吃亏上当。

有的东西是高价格高收益,例如生产力设备,像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机械键盘,这些东西很贵,但是我拿来吃饭用,一定赚得回来。

再例如手机,大家高频使用手机,一定要买好的,这样才赚的回来。

有的东西是低收益低价格,各种不需要的便宜货,蹭个交易添头之类的产品,没啥用,也不贵。

有的东西是低收益高价格,例如各种奢侈品,各种轻奢,你实际上用不到,但是却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消费原则是,低收益的东西坚决不碰,高收益的东西考虑使用频率,高频出高价,低频追性价。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面临的更大问题不是面对高低收益如何选择。

真正让人迷惑并掏钱的,是哪些收益和费用都在波动的商品,你往往无法为之定价。例如健身卡。

这个东西的收益就很迷,有的人拿来真的天天锻炼,一年下来身材棒棒,这绝对属于高收益;

但也有人一时冲动买了就忘了,或者太忙了,或者健身房跑了,最后除了钱包哪都没瘦,这就属于低收益。同理还有各类课程,有的人学了突飞猛进,有的人学了改善睡眠。

同样一个东西,不同的人用起来,收益不同。

按照道理来讲,一个人衡量产品的高低收益应该是依据自身的特点来出发的,但鉴于大多数人对于自我认知都有问题(不然也不会被消费主义洗脑),所以我给一个比较简单直接的方案。

既然我们对于自我的意志力存在判断不准的情况,那么很简单我们不去理会这种东西,我们直接衡量价格就行。

如果这个东西你不能百分百确认是高收益产品,那么只要他的价格超出了你月收入的15%,就砍掉没错。

所有没有实用价值,但是能让你获得精神满足的支出,那么只要价格超出了你月收入的5%,就砍掉没错。

如果实在不想砍掉,那就买二手先用,二手经济真是一个宝库,大家一定要多多开发。

现在物质不是不够,是过饱和。

要克制。

说完省钱,我们再说攒钱。

攒钱是一切的一切的起点。

我特别心痛的看着很多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年轻人,在一二线做着光鲜的工作,收入不低,但是很敢花,月光甚至还欠不少信用卡。

我时常在想,如果家里条件好的话还好说,如果家里也一般般,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年龄大了留不下,是回老家吗?他们做的工作老家有吗?

还有的寄希望于婚姻改变命运,嫁个有钱人,娶个有钱人,但这条路的竞争太激烈了,这年头大家都这么想,稍微有点资本

的本地人都不缺追求者,很多一对多的渣男都是外表老实看似稳定善良实则闷骚的一比。

如果留不下,岁月不饶人。

已经出来了见识了这个世界,还肯回去吗?

最残忍的不是没见过,而是见过了却留不住。

所以家里没矿,帮不了首付,但又想留下的每个人都要意识到,自己是没钱的,因为钱要拿来帮自己改变这个命运。

别瞎JB花了,省下的钱都好好存下来。

每月给自己定一个KPI,存多少钱,然后一点点抠着达成,如果最终超过了目标,那么拿出超过目标的一小部分犒劳自己一下,没有任何问题。

很多沙雕文案告诉你这是穷人思维,不会花钱怎么能赚钱,微商和传销最爱这么说。

毕竟他们只管让你花钱,你花钱之后能不能挣钱,管他们什么事儿?

他们忙着去4S店花钱拍照发朋友圈呢,200一位可贵了。

相信我,攒钱带来的快乐绝对不比花钱少,作为一个拥有山东攒钱血统的男人,俺没跟你瞎咧咧。

看着自己的余额一点点的增长,这种快感是非常剧烈的。

而且当你有了积累时,不知不觉你就有了底气,这种踏实的感觉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去体会一下,这是任何语言都带来不了的安全感。

而一阵大额消费透支信用卡之后,带来的只有空虚和负罪感。

长期坚持攒钱,你会有一笔小小的积蓄,这是你改变命运的第一把钥匙,也是你的启动资金。

你可以用这笔钱全职考研重新以应届生身份换工作,可以拿来投资,可以拿来开店,甚至你就是想去股市赌一把命运都可以,用法多种多样。

很多人都羡慕各路大佬们神仙操作空手套白狼,别忘了看看他们的原始积累,也是多年努力的一笔小钱。

马云做老师和翻译积累的工资,宗庆后一辈子的继续,王健林和任正非的退伍款,就连贾跃亭也是靠做工人积累了第一笔钱补习班,每一个段伟大的里程都要有个起点,这笔小钱就是你的起点。

第二把钥匙是你整个人生活习惯和态度的改变。

一个善于消费掏空自己的人,和一个善于积蓄充实自己的人,整体的气质就会不一样,后者更有底气,更加从容。

而且一旦你砍掉所有不必要的消费,你在维持存款的同时,还可以在必要的消费中提高几个等级。

我见过很多优秀的人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刀刃上的钱一分不省,看似消费不低,但存款依然在增加。

一个更加从容,更加自信的你,是省钱与攒钱带来的改变。

乱花,不是本事。克制不花,才是本事。

说到最后,又是一个心态问题。

我觉得绝大多数人其实是心态失衡了。

互联网抹平了信息差,但又造成了心理落差。

以前我们都穷,身边人都那样,现在我们看到了真的有这么多富人过着这么爽快的生活,看到了这么多明星这么光鲜的日子。

所以就有落差。

消费主义靠的就是这个落差,他们告诉你只要和明星消费一样,你就是明星。社交平台又给了每个人成为明星的机会,于是

很多人开始透支一切,包装自己。落差配合消费主义割韭菜,已经快成年轻人的钱包绞肉机了。

最后我还想说,很多人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心理落差,而是没有耐心。

财富积累和命运改变都是很漫长的过程,有的时候甚至要努力一生才能在下一代上看到改变。每一个富二代装逼的背后,都有一个苦逼一生的富一代,我们需要耐心。

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是想要立刻就要,不能接受慢慢变富,不能接受延迟满足感,这就又落入了消费主义的圈套。

消费主义的背面,刻着人性的弱点。

我觉得什么最酷?

我觉得那些与人性斗争,克制着自己的欲望,埋头十几年,一飞冲天的人,最酷。

我觉得那些扣扣索索,没啥大成就,但是和配偶一起扎根大城市培养下一代的人酷毙了。

我觉得那些外表朴实无华,内心无比丰盈的年轻人,超级酷。

我觉得天天打广告,开杂货铺,还能写这种教育读者提高读者购买门槛给自己挖坑的文章的自己,酷的一塌糊涂。

酷是生活态度,不是消费态度。

向命运宣战,可不是靠透支信用卡。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个酷酷的人。

发布于 2023-01-11 13:4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songyisaddam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