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 | 新产品信息流广告如何优化?
给大家讲个恐怖的故事,有时你的成本明明已经很好,却发现同事还可以低于你60%的做到获客成本,接下来来看看这些同事都是咋做的?
背景:11月中旬,拿到一个新产品进行投放,12月初出11月月报出来的时候,第一反应先看自己的渠道统计,这个成本在预估之内,美滋滋。
看了一眼同事的渠道,成-本-低-我-60%,马上给自己打了杯水,边喝边思考人生。
TA是用自动拓量?开挂?呸,开什么挂,接下来的步骤
① 把上个月的数据拉出来,标出ROI达标与不达标的计划
② 寻找自己成本跟同事相近的计划
③ 将ROI达标的计划拉出来进行汇总分析,寻找共同点跟差异点进行发散
④ 根据账户近7天的投放数据,将成本好的计划复制进入O阶段
投放一周后,进行数据复盘时,发现投女性的计划成本下降,投男性计划跟跑C的成本差异不大,并且量级出现了下降趋势。
大家可以先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以上2种情况?
情况1填坑办法:
1、没注意不同性别计划的转化出价有较大的成本差异
2、单方面只参考账号历史数据,导致一个是50%的成本下降,一个跟跑C的成本一样
情况2填坑办法:
1、出价、预算上调后计划逐渐恢复,双12的排期抢量,没过高提高出价,拿不到流量
2、补充定向多样性,暂停同定向较差计划出现恢复,原因:同定向计划过多容易出现互相抢量情况
大家可能会奇怪,①、为什么能跑O,你只跑C ② 跑O的同时为啥还去跑C?
1、之前同事成本参考并不是最适合进行O的阶段,测试期间成本较高
2、O计划门槛最低需1000起投,计划测新成本较高,用户转化也有一定周期
最终测试计划可以到达跟同事一样的成本,但很多计划后端转化并不好,最终在ROI跟成本选择ROI,另外成本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以上是大何遇到的坑与填坑办法,欢迎其他朋友的补充跟探讨,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