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时间和信心才是最宝贵的成本(演讲全文)

keneoth
keneoth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30 浏览

吴晓波:时间和信心才是最宝贵的成本(演讲全文)

演讲 /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今天讨论的题目是:“双核时代”的中国变局与机遇。

2019年1月,我们在拉斯维加斯CES的时候,完全想不到一年后发生疫情。疫情发生时,也不知道两年半后会变成现在这样。

我觉得有两件事可能是需要重新思考的。第一件事,民营企业已经不是草根经济了,而是树根经济,不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而是伤不得的经济群体。第二件事,从第二季度数据来看,并不是这边风景独好,世界在变化,有些地方的风景也很好。

越南2021年的GDP总量是3600多亿美元,相当于佛山+东莞,跟中国比不算什么。越南的面积是广东的近两倍,人口是广东的80%,某些区域的产业经济可能相当于1990年代的东莞或佛山。今年第二季度,越南的GDP增速是7.7%。

我们会发现世界变得很辽阔,而中国产业野蛮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今天要讨论的是在新的时代变革背景下,怎么来看未来的五年、十年、十五年。这就是我们去看标杆工厂,去推动一些产业经济赋能的意义。

这一页在去年年终秀讲过,这张图告诉我们,全球确实进入到了中美“双核时代”,这也变成确定性的一部分。

这件事的发生有两个因素,一是美国在1890年前后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保持了上百年,没有一任美国总统愿意在他的任期内让另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超过他们,所以在经济层面一定会阻击我们。二是美国不再认为,中国崛起对美国而言是同质性的竞争,他们在意识形态层面把你当作一个异类,进行排斥。

在双核环境下,常常有人问,印度会不会崛起?东南亚会不会崛起?墨西哥会不会崛起?产业的转移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景象,很多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会被迫做出一些选择。

我们有两个企业家同学,一个在新国货促进会,一个在企投会。一个做保温杯的,一半销量在国外,一个做袜子的,去年业绩翻了一番。两个企业家在年初分别跟我谈一件事,他们的海外采购商提出了新要求。

一些大型的国外零售商,来自中国的采购量占到总销量的50%,然后在双核时代,他们为了规避中美贸易摩擦的风险,就向中间商提出要求,五年内中国区域的采购量要从50%降到30%。怎么办?中间商直接找到中国供应商,跟他说我要把采购比例降到30%,你有没有可能到越南、缅甸开一个厂,五年内,我在你国外工厂的采购价格提高5%-7%。于是企业家朋友就来问我:吴老师,要不要去?

中国制造业的外溢,有成本提高带来的迁移,也有双核时代市场配置带来的迁移,两种力量叠加,每个企业夹在中间,都要不断进行选择,中国产业经济也会在双核环境中出现变化,这是一个主动和被动都要面临的情况。

不抱怨挺难的,但是抱怨之后,我们该干嘛还是干嘛。中国还是全球最好的经济体之一,这么大的市场容量,这么大的制造业产能,所以我们有100个抱怨的理由、看衰的理由,同时又有101个看多中国的理由。这也是我们今天依然坐在这里探讨,未来几年依然把生命、时间、肉体和金钱放在这个国家的原因。

我们来讲讲101个看多中国的理由的客观基础在哪里。

▶▷ 第一,供给与需求。

供给就是制造能力,制造业在未来还是中国最重要的基本盘。

1978年以后中国经济崛起,首先靠的是制造业。邓小平说什么叫现代化?让老百姓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吃得好就是食品饮料,穿得好就是纺织服装,用得好就是冰箱、空调、洗衣机,都是制造业。

2001年入世以后,中国制造开始大规模走出去,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长时间都在微笑曲线底部,靠各种成本优势生存。今天这个曲线慢慢被拉平,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中国去年汽车产量2600万辆,新能源汽车多少辆?360万辆,今年预计是560万辆。5—6年后,中国大部分乘用车要变成新能源汽车,你想想这是什么概念。无人驾驶汽车,在北京、成都已经出现了,去年年底我去冬奥会总部,在首钢园区,已经看到无人驾驶汽车在运营了,旁边还站着一个人,可能到明年的时候,那个监督员就不见了。

中国的制造业产能所形成的庞大能力,未来依旧会通过科技和需求持续向前推进。

制造业的这个结构图特别重要。

在1990年代,赫尔曼·西蒙曾经研究过德国的中小企业,出了一本书,叫《隐形冠军》。你会发现德国的“隐形冠军”和中国的“专精特新”,相隔二三十年有非常大的不同。从产业配套、长大模型到风险投资,德国的隐形冠军,发展过程中没有合肥模式那样的地方政府和地方资本的大规模推动。中国出现了很多原创性的制造业发展模型。

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前三批有4700多家,第四批已经完成公示,又有4300多家,也就是一共9000多家。还有800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全球市场份额排名前三才有可能评为单项冠军。

北交所未来就是为这些单项冠军和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提供一些绿色通道,同时沪深两市的主板也好、科创板也好,都非常欢迎这些制造业企业。

世界经济论坛,从2018年底开始评选的全球最先进制造业的代表——灯塔工厂,到今年公布了8批,一共103家,其中中国有37家,美国有26家。

我们接下来走访的企业,有很多都属于灯塔工厂,我们今年要去海尔,海尔有四家灯塔工厂,在青岛的中央空调互联工厂就是灯塔工厂,另外再去看看它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美的也有四家灯塔工厂。

这37家灯塔工厂中,12家来自民营企业;4家来自国有企业;还有12家外资企业,博世、西门子、宝洁,在中国都有灯塔工厂;7家是台资企业,富士康有四家灯塔工厂在中国大陆;还有2家中外合资。不同资本属性的灯塔工厂,我们都有。

如果按照灯塔工厂的标准来评选的话,我认为今天中国已经看得到的大概还有50家左右。我们确实在智能化能力和工业4.0方面有巨大的进步。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会花这么多钱建这些超级工厂,进行大规模的智能化改造?就一个前提,中国人多,一年可以做2000万套橱柜,上亿件羽绒服,哪个国家有这么大的内需?冰箱、空调、洗衣机,就是因为我们有庞大的需求,所以让中国企业有决心进行大规模的投入。

中国今天有400个产业集群基地,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300多个地级行政区。但这400个产业集群并不均匀分布在300多个地级行政区里,而是以东南沿海为主,所以形成了强大的配套能力。

去年到佛山和苏州做调研的时候,他们跟我讲,最近有些企业到东南亚去,去10家,两年后大概有两三家会回来。回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东南亚的工人不服管,不像中国人这么温顺勤劳;二是产业配套,哪怕去生产服装,从纺织面料开始,到印染,到后整理,没有在我们江浙地区、华南地区那么顺利。所以你到那边去,税收成本、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低一点,但是你的配套和物流仓储成本就会提高。

中国未来在产业集群方面会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再下面是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金字塔。只要这些立得住,中国经济基本不会出任何问题。

▶▷ 第二,K型与机遇。

我们来看K形曲线。有两家生产冰箱的企业,都是1980年代创业,一个在青岛,一个在合肥,创始人一个叫张瑞敏,一个叫陈荣珍。同样容量的冰箱,一家卖13899元,一家卖698元。处在两个品牌中间的就很难了,这种情况几乎发生在所有领域。

我投资过一家企业,叫做钟薛高,今年被称为“雪糕刺客”,有的卖十几元,最贵的卖160元。上个月,我又去郑州看一家企业。你们知道如今中国奶茶连锁数量最多的是哪家?不是喜茶,也不是奈雪の茶,而是郑州的企业蜜雪冰城。它的雪糕3元,创始人跟我说,如果一个小孩子到蜜雪冰城的店门口唱一遍他们的主题歌,这根雪糕免费送。你可以把一个3元的雪糕变成获客成本,你也可以卖十几元、几十元的。未来中国会出现大规模的两极化市场。

我希望K型上方的企业越来越多,只有飞跃成本射程以后,才能更多考虑工业设计,考虑审美,考虑消费者的体验和复购,你有更多的钱可以进行研发投入。为什么中国不能做出一些奢侈品品牌?今天有机会吧?今天有巨大的机会。因为中国文化、中国审美变成了一种需求和购买动力。我们对自己好一点行不行?

K型下方有没有机会?极致性价比也有巨大的机会。全中国规模最大的深圳礼品展,几十万人参加,2万平方的展厅,一包就12个厅。我今年在那里待了一天半,眼见中国商品真的就那句话,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

当时6月份,蚊子比较多,在门口时,有一个小姑娘摆摊卖驱蚊液,5元/瓶,陪我去的是阿里1688平台的一位总裁,他问你知道在1688平台上驱蚊液卖多少钱吗?一件起批,8毛/瓶。在1688批发之后,跑到礼品展门口摆个摊,卖200个,她今天就很舒服了。

所以今天所有做生意的人只想两件事:一、你有没有可能飞跃成本射程;二、你有没有可能做出极致性价比。这两个生意都有得做,而且都能做得很大,难就难在中间部分,今天很多中间部分的企业会变得非常煎熬。而且这个市场分化,我认为在未来会继续加大。

▶▷ 第三,我们来看超过两亿的新中产人群。

他们面临五大变化,媒体突变、受众突变、渠道突变、审美突变和主流突变,这也是我认为在中国市场,依旧有很多创业机会的原因之一,各种各样的外部环境、工具、消费习惯都在发生极大的变化。

▶▷ 第四,城市机会。

中国人口未来会去哪里?我认为还会向中心城市集中。房价涨还是跌,这个问题不存在了,只能问哪个城市的房价涨还是跌。

能涨房价的城市就这几个特点:1.GDP还在增长;2.人口还在流入;3.年轻人喜欢,产业比较新;4.小政府,大社会。符合这四个条件的城市,房价还会涨,剩下的就不一定了。中心城市依旧会是中国最重要的几个发动机所在。

我们客观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可能性,看多中国经济就是三个方面:第一,在供给端看到制造业强大的韧性和竞争力;第二,在需求端看到两亿多的新中产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第三,这些人在哪里?城市化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一些区域带来更强的结构性能力。

有两个行业在过去20年为中国经济提供动能,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互联网。如今发动机降速了,有没有新的动能?还是有。专精特新、新国货、跨境电商、文化与理财市场,这些还是我们未来值得努力和关注的风向。

▶▷ 中国创业市场的第一个新机遇,“卡脖子”产业。

第一个我们还是要向制造业致敬,在中国雇佣员工、发动机器、销售商品,在制造业打拼,在科技投资的人都是最大的爱国者。国家有税收,地方有收入,老百姓吃得上饭,产业要进步,靠什么?就靠这些做床垫,做冰箱,做洗衣机,做香薰,做阀门,做变速箱,做制造业的朋友。

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要变成全球最先进的工厂。有没有机会?各行各业都有机会,但是不会像原来那么快了,不是48个月的事情,不是72个月的事情,是特别漫长的事情,可能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

大家都在进行新的适应。我觉得我们看工厂,关注专精特新,就是希望用最坚实的方式,每一天、每一个月、每一年去看到中国实体经济、产业进步的可能性。

问题分两面看,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上个月去一家做山地自行车的公司,自行车大家都能做,山地自行车的品类贵一些,能买到一两千元以上,它的变速箱中国还做不了。

芯片也一样,挖掘机里的芯片、空调内部的芯片,我们自己能够解决,但是14纳米以下的工艺制程,就很艰难。

但全世界离得开中国吗?也很难。今年6月份,在德国发生一场讨论,源于今年以来德国一次性手套、消毒液的价格涨了两倍多,为什么?大部分的供应商是咱们中国的,疫情封控以后,上海港一收紧,中国企业的产品出不去。德国人就开始讨论,能不能够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有两个办法,一是把工厂迁到德国,不太可能,二是到别的地方去建工厂,简单医疗器材需要产业配套、产业集群能力,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一方面我们看到和全球剥离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全球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在中短期也不太可能。所以中间这段就是一个时间窗口,未来5—10年,我们一定要卯足劲把先进制造业干上去。未来的双核竞争,实际上就是自我能力的迭代和增强,强大以后就有谈判的能力,所以我们对制造业依旧抱持极大的信心。

▶▷ 中国创业市场的第二个新机遇,智能化革命的拷问。

我觉得在制造业领域,包括服务业也一样,智能化就是一个活着还是死去的拷问。刚刚有一位同学问,慕思已经做到50亿、60亿,做数字化改造我们看了很兴奋,我们就2个亿左右,要不要做数字化改造?这真是一个好问题,一定要解决,但问题的答案不是我不做数字化,不做智能化,而是怎么做。

1. 去年我就讲过,中国是最激进的智能制造实验地。

从2020年开始,我主编《云上的中国》,从那时起我每年大概调研30、40家智能化工厂。今年年初,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找一些企业,带领团队一起去看,于是就有了“走进标杆工厂”这个项目。

至今为止我们走进了4家标杆工厂,顾家的智能家居工厂、三一重工的18号厂房、万向新能源工厂,这两天在慕思寝具工厂。下个月我们要去华润江中制药,这家企业拥有全球第一个中药液体制剂无人生产车间。

之后我们还会去海尔、格力、安踏、美的。我现在有一个想法,每个月争取去看两家企业,一年争取走进20家左右的工厂,对制造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我们这个“走进标杆工厂”的项目,到先进工厂的生产一线去。一方面可以增强我们对中国的信心,另一方面获得一些启发,原来中国最先进的工厂长成这个样子,下次你要做智能化迭代,要做数字化改造,要做工具革命,就可以想想它们能够给你什么借鉴。

走进工厂的同时,我们还办了很多私董会,请专家跟大家讲一讲数字化在今天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变革,帮助我们减少试错的成本。对企业而言,任何一次升级变革,最大的成本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和信心。可能试了两年不成功,团队就涣散了,创始人的信心就没有了,这比钱要珍贵得多。所以,最好可以找到相对更优的变革路径。

2. 智能制造与协同工具的新赋能。

大中小企业都一样,工具变化是特别重要的。2020年到现在为止,企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我们开始做直播了,我们把用户关系沉淀在企业微信等产品中去了,我们开始用腾讯会议来进行视频会议,进行大规模的协同,这种事情发生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里面。

这些工具能够帮助我们企业什么?最主要是两方面的助力。第一叫做产品创新,第二叫做供应链响应。

刚才陆昊总分享了索菲亚如何用企微做定制生产数字化,我今年在郑州看过两家企业,一家蜜雪冰城,还有一家叫锅圈食汇,现在有8000多家店,最早做火锅食材,现在东西更多了,冷链供应挺复杂的。一家卖生鲜、火锅底料的公司,怎么能在三年时间里做成8000多家店,是因为他们使用了企业微信这样的工具。

这些工具大部分都是现成的,我们的企业通过乐高式的工具组合,把它们内生为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形成了新的能力。在过去这两年,中国公司在工具迭代方面所实现的巨大突破有目共睹,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

还有一个案例,极米科技,是一个做投影仪的科技企业。这个行业竞争很激烈,最重要的是产品创新的速度和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那么这家企业是如何在速度上做到第一的呢?

首先是贴近消费者,让消费者成为产品更新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他们用企业微信做私域,群内都是科技爱好者和硬件发烧友。极米称他们为极友。如果有好的产品,第一个就给群里的极友试用,并根据他们的建议做一些产品的调整。

其次,让供应链上下游能够快速响应。在科技消费品领域,新品推出的速度直接影响销量。极米用企业微信连接上下游供应商,一起快速开会,用文档协作,像一家企业一样沟通协作。通过这种方式,把供应链协作效率提高了50%。

前两天有个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她是在杭州创业卖女装的,现在在抖音、淘宝直播卖女装。突然有一款女装卖爆了,订单2000件,她就傻掉了。按照以往情况,备了200件货,现在怎么在三天之内交付2000件女装?

直播这个工具,改变了企业和消费者的时空关系,也对供应链响应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就需要我们通过软件系统把整个产能融合起来,倒逼制造业产能的变革。这个事情发生在几乎所有行业当中,所以工具给了我们很多可能性。

3. 六大新技术对企业的再造性创新。

不管是哪个行业,现在都要考虑这六个技术的创新:新材料、新能源、3D打印、机器人应用、新医学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它们会改变每个行业。

我上个月碰到一位创业者,一个从硅谷回来的博士。他跑来找我们投资,进来第一件事就是给我们吃了碗面。他的面条是24种植物合成的,淀粉含量大概只有2%—3%,而且这个面条是3D打印出来的。

他之前在美国就是研究3D打印骨骼的,到现在博士还没有毕业,跑回国做研究,突然发现打印面条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因为面条是流质的,打印速度非常慢,会黏在机器上面。

因此,他通过半年技术创新,将3D打印面条机器的速度提高了200倍。他是安徽马鞍山人,马鞍山政府给他一块地建厂房,拿了一个订单,来自国家体育总局。

前两天,也有一家公司找我,做3D打印烤瓷牙。你们知道烤瓷牙成本多少吗?不到10美元。而他可以凭借新的技术,让成本再下降一半。

可能每个行业都面临,通过新技术对各行各业实现穿透式的变革,包括文化行业也是一样。

我投资的一家公司,创始人原来是福布斯中国杂志的总监,他给我发了一个微信:吴老师你需要一个数字人吗?他和同济大学在做数字人。以后你们看我演讲,可能见到的是一个数字人,它可以把我的知识工业化,未来连知识生产都有可能工业化。

▶▷ 中国创业市场的第三个新机遇,跨境电商。

今天这一轮跨境电商和之前的Made in China区别是什么?我们在本世纪初看中国外贸型企业,他们被全球买手控制。10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一家美国的超市到温州去采购皮鞋,先找到奥康的王振滔:“我需要10万双皮鞋,10美元。”奥康同意就签约了。

签好以后,买手下午就去找红蜻蜓,和红蜻蜓的老板说:“奥康10美元,你9.5美元行不行?”红蜻蜓说可以。谈完以后,晚餐请罗蒙的老板吃饭:“红蜻蜓9.5美元,你能不能9美元?我单子给你。”第二天再去找奥康,对不起这个单子已经9美元了,你能不能8.5美元?王振滔忍了,还是改了合约。

全球买手最大的问题是,他只对成本和差价负责任。我当时写那篇文章,是因为奥康把这个故事讲完以后,在中国市场重新做品牌,把一双皮鞋卖到600人民币,接近100美金。我真的很为他高兴,终于卖到600人民币,不需要做8.5美元的皮鞋了。

我们今天看到的跨境电商选手,SHEIN也好,在亚马逊也好,独立站也好,他们都具备了品牌能力和设计能力,这就意味着拥有了定价权。

未来几年,中国跨境电商增长会非常快,通过商品力,通过我们在国内电商所形成的能力进行全球的拓展,那是巨大的降维打击。再加上整个物流系统的构建,中国未来一定会参与到全球商品的竞争。2020年,跨境电商增长31%,2021年是17%,2022年今年预测是16.7%,我们的制造业企业,除了国内市场值得做,海外市场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 第四个新机遇,中国供应链的全球价值,已经大规模体现。

三年前我见过一个投资项目,做露营的,当时创业者在美国,我们是通过ZOOM谈的。三年前的中国,露营还没什么市场。今年年初他跟我们说,突然发现中国人开始露营了。而且中国的供应链可以从一些非常细小的产品,从一个露营账篷开始,围绕应用场景,进行行业的创新。

▶▷ 第五个新机遇,新国货运动,我始终认为这是未来十年少有的确定性赛道。

前两天我们也在讨论,中国商品为什么卖得那么贵?我还是坚定地认为,精品国货应该定高价,凭什么中国商品只能卖便宜的价格?凭什么中国不能做出奢侈品来?

商品有三种成本构成:第一种是商品价格;第二种是市场竞争关系,华为手机的定价可能和成本关系不大,但是跟苹果手机、小米手机的价格有关系;第三种是消费者心理,我愿意为它花多少钱。如果它质量不够好,我会唾弃它。在中国做商品,如果做得有问题,有人天天在网上骂,还担心缺好产品吗?

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去做贵的商品,把价格打上去,你才有能力、信心去进行研发创新。当然你能做到极致性价比也很厉害。然后靠文化和审美,靠设计能力、科技能力、服务能力,做出中国年轻人愿意买单的新国货。

最后,给我们企业家朋友们一些建议。

首先是“凛冬未去,守机待时”。这句话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

我们原来的赛道又直又宽又平,每年9%的复合增长,脱了鞋就跑,跑着跑着突然发觉地上坑坑洼洼的,9%变成8%,7%变成6%了,但还能跑。现在出现什么情况?地不止坑坑洼洼,这里出现一根树枝,那里出现一块石头。不要再指望又直又快的赛道出现了,但希望大家可以连滚带爬地跑起来。

其次,不要进入陌生领域,与最信任的人做生意。经济好的时候拼才智,经济差的时候拼人品,现在是拼人品的时候。东西卖不出去,就卖给最熟悉的人。现在不要怕杀熟,也让熟悉的人来杀我们,这样能够抱团取暖,一起度过最困难的时候。其实最困难的时候,也是建立信任关系最好的时候。

然后,我认为还是要围绕企业本身,我们要不要搞数字化变革,要不要裁员,要不要组织变革?其实就两件事:1. 能不能降低成本;2. 能不能提高效率。回到管理的最基本点,能降本增效就用。哪里有未来?就是当下,所有的事情都是当下。

现在是组织优化最好的时间点,现在是抢人才最好的时候。要在这个环境下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变革,把组织变小。我们上次去万向集团的时候,董事长跟我们交流说,企业最难的不是做大,是做小、做精、做强,这是最关键的。进不进世界500强没关系,做得足够小,小到做好一根针,特别难。

最后,关注那些不变的东西,拥抱变化。什么叫做不变,什么叫做变化,每个人都不一样,好好研究你的变与不变。

今年年初看《曼德拉自传》,看到一句话,很感动,我把送给自己,也送给在座各位:

乐观是一种天赋,悲观是一种能力。

如果天总不亮,那就摸黑生活。

但是,我们不能被黑暗击倒,更不能成为黑暗的一部分。

今天的“双核时代”可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从产业角度看,世界很难离开中国,中国更需要世界,我们需要更开放的心态,更积极的心态,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一部分。

而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始终来自于我们对这个国家的信心。

谢谢大家!

发布于 2023-01-13 12:5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keneoth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