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洗脑大师!
在B站有人的评论过于真实:
第一遍:什么玩意,再听一遍。
第二遍:哈哈哈笑死我了
第三遍:你爱我,我爱你…… 只需要听三遍,旋律就会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甚至还有“再来亿遍”的欲望。一首洗脑神曲的产生,往往就是这么简单。 今天,咱们就聊聊网络上不停刷屏的洗脑神曲,到底为啥这么洗脑。01 蜜雪冰城太上头,洗脑曲库又更新了
蜜雪冰城的主题曲到底有多火?在B站搜索了一下我惊呆了。 蜜雪冰城官方账号放出的两支主题曲mv,总播放量累计已经突破了1000w,弹幕累计近2w。






02 “耳虫”一作怪,“魔音”就上头
到底为什么我们听完一首歌之后,即使歌曲停止了,脑海里还会一直循环播放呢?事实上,这是有科学解释的。 在科学界,研究者将这种现象称为“耳虫”,即当一个人对一段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产生共鸣时,这段音乐就会在其脑子里反复出现。而且,尽管引发“耳虫”现象的音乐因人而异,但容易上口、节奏感强的音乐往往更容易让人产生记忆。 就像蜜雪冰城的主题曲一样,其实是改编自美国民谣《Oh Susanna》,原作本身就是朗朗上口、容易传播的旋律。但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只是听《Oh Susanna》,可能并不会中毒很深,因为对非母语的英文歌词,很多人很难有共鸣。但蜜雪冰城将歌词改为了“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更加简单通俗,是我们常说的口语,这样就容易上口传唱了。

03让洗脑立竿见影,让营销直击人心
在了解了这些洗脑歌曲是如何通过“耳虫”让人上头后,我们在进行洗脑营销的时候,其实可以有更多思考。1、避免单一元素的无休止重复。
英国雷丁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毕曼研究发现,耳虫的旋律一般都只是音乐中的一小段,其中33%是经常“周而复始”的副歌部分,27%是歌曲的其他部分,只有28%的情况重复的是整首歌曲。 这也就是说,人们更容易被一首歌的某一部分洗脑,而不是全部。那么,当一首歌自始至终都让人感受到“耳虫”存在的话,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洗脑营销一直被消费者诟病,称之为“精神污染源”“传播噪音”,其实就是由于很多洗脑自始至终都是口号的重复。
2、调动更多元素触达神经记忆。
当单一元素的重复行不通,品牌要做的就是从不同角度触发消费者大脑皮层区域,刺激消费者的记忆点。 我们会发现,伴随着许多洗脑神曲传播的,不仅仅是歌词和旋律,还有可能是魔性的表情,魔性的舞蹈……当有人提到《忐忑》,除了奇奇怪怪的歌词,你是否也会想起龚琳娜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表情呢?再比如,当年《江南style》爆红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跳“骑马舞”;唱《学猫叫》的时候,人们会不自觉地握住拳头扮成猫咪;《乘风破浪的姐姐》主题曲《无价之姐》在推广时,“摇咿摇咿摇咿摇咿摇咿摇”的魔性洗脑同样离不开姐姐们舞蹈直拍的助攻……
3、激发用户的UGC创作热情。
如今,当视频剪辑技术变得普及,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让短视频传播更加高效、快速,洗脑营销不再仅仅是品牌的自嗨,而是可以成为全民性的传播狂欢。 这就是洗脑营销的第三点秘诀——让用户参与进来。 此次蜜雪冰城主题曲的传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品牌的营销玩法给了用户足够的参与空间和积极性,他们会自发地成为品牌的创作者、传播者,这样的传播效果是裂变式的,爆炸性的,无人可逃的。 可以说,这段时间,无论你是走在街头巷尾,还是打开微博、抖音、快手、B站,都逃不开洗脑的“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了。-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