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汽车是否只是个噱头(解读智能网联汽车是不是噱头)
过去一年,疫情肆虐,致使全球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汽车行业同样在波折中砥砺前行。因循守旧,很难让汽车行业迸发出更大的增长潜力,智能化、网联化变革几乎已成“箭在弦上”之势。
几年前,智能网联汽车多少都有些不接地气,要么体验不佳,要么仅在顶配车型上有所搭载。到如今,智能化功能逐渐大规模普及,真正融入寻常百姓家。
据预测,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将达到60%的市场规模。山雨欲来风满楼,各家车企均在大力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方兴未艾。
但是,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心中不免困惑,诸多智能网联功能体验如何,是否实用?车企也亟需建立一套反馈体系,哪些功能需要再优化,以及如何优化?
无奈的是,此前行业中缺少一套权威的评价标准,也没有一个畅达的反馈渠道。
终于,在消费者真实需求的呼唤下,汽车之家推出了智能汽车评价体系,而且趁热打铁,推出了第一份《智能网联汽车用户行为与需求报告》,以期向整个行业传递用户的真实声音,推动行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汽车之家的报告权威吗?可信吗?
这是直击灵魂的问题,那么,我们先来盘道盘道,汽车之家究竟有没有资格和实力“出报告”。
事实上,汽车之家已经从单一的传统汽车媒体,转身为汽车消费者在线服务平台。驱动汽车之家华丽变身的核心,是因为这家公司“有盾有矛”。
盾是海量的数据。无论是车型林林总总的参数,还是千万用户浏览后的数字脚步,这些沉积下来,已经形成了汽车之家独特的数据护城河。
矛是处理数据的能力。汽车之家一脚跨在互联网圈,另一脚踩在用户与车企沟通的纽带位置上,近水楼台,又可当大任,挖掘出数据背后的事实是这家公司肩扛的使命。
以《智能网联汽车用户行为与需求报告》为例,汽车之家为了完成这份报告,采集了1亿多条车型线索,调研了1.5万名真实用户,涉及69款主流新车专业评测数据,整理了6万多组车型配置数据。
前前后后,共有200多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专业人员为这份报告服务,融合了十几种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的算法。
拥有海量数据,同时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又不惜成本愿意促成这份报告,大抵只有汽车之家了。
智能网联汽车是怎样的发展现状?
不得不说,汽车产品更新迭代正在提速。
汽车之家统计了近5年,网联化功能配置的增长情况,诸如全液晶仪表盘、车联网、导航路况信息显示、OTA升级等,复合增长率达到45%以上,将来仍是车企重点发力的领域。
至于传统配置,比如自动空调、蓝牙电话、倒车影像等,渗透率已经超过50%。“你有我有大家有”,这几乎成为了一个及格题。如果仍没有这些配置的话,只能是彻彻底底的减分项了。
还有一些更前卫的交互功能配置,比如抬头显示、面部识别等,目前仍处于培育期,成本高但感知弱,姑且不是必答题,搭载与否,差别不大。
另外一个角度更有趣,按国别做划分,在智能座舱测试评价结果中,传统强势的日本品牌得分垫底。
这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你可以说,日系车皮实耐用,省油扛造,但很少有人脱口而出,“日系车是科技感十足的车”。数据也证明,在智能化、网联化领域,日系车比较保守,走在最后,无论人机交互,功能实现,还是服务生态,沟通好感度,均弱于其他国别品牌。
毫无疑问,遥遥领先的是中国品牌。从主销产品也能看出,中国品牌车型仅需10几万,就可以获得科技感十足的内饰,有大屏,有语音交互功能,车联网、本地导航几乎是标配功能,确实甩出了合资品牌一两条街。
于是,这就有了另外一条结论,“高价不一定最好,评价高分车型反而集中在经济价格区域”。
具体来看,评价为“水平优秀”的,主要聚集在10-15万元,比如荣威RX5、长安UNI-T、哈弗F5等。35万元以上的沃尔沃XC40和揽胜极光等,评分只有“水平中等”。
智能化、网联化,改变了消费者对一款汽车产品的感知重心。以前,在机械层面的差异,可以支撑起终端的价格差异。但关于智能车联的体验与评价,无法由价格直接决定,便宜的车同样可以有更好的功能体验。
这其实是中国品牌的机会。以前淤积的品牌沟壑,将会在智能化、网联化的冲击下,瓦解与重塑。
还有另外两个有趣的结论,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中,用户分别最关心什么?
整体来说,消费者对智能座舱兴趣浓厚,“极大提高购车兴趣者”占比达到了60.1%,但将之列为必购配置的,仅有15.1%。可以说,智能座舱消费习惯仍在培育期,但潜力巨大。
目前,智能座舱配置偏好TOP 3,分别是实时车况监控、实时路况导航服务、OTA在线升级。
而对于智能驾驶,考虑购买的用户比例达到了65.8%,在预算内考虑购买的用户比例也有31.7%,两者加起来达到了97.5%,这说明对自动驾驶感兴趣的用户众多,只是部分顾忌于购买预算。
其实,这为车企提了一个醒,可以考虑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自动驾驶服务,比如订阅制。当用户需要的时候,再付费使用,应该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动驾驶功能的选装率。
目前,自动驾驶配置偏好TOP 3,分别是主动紧急制动、360度全景影像和ACC自适应巡航。
从用户需求出发,还有哪些新的改变?
智能车联真正落地,仍然要回归核心。那么,用户的需求和体验非常重要。
在这份报告中,基于用户需求,指出了几条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有些功能,用户的需求意愿非常强烈,但却没有被很好地满足。最典型的是“生活支付”,有高达96%的用户对其有需求。
就场景而言,高速路自动缴费、停车自动缴费、加油站自动缴费是最高频的场景需求。其实,这样的需求非常现实。如果车辆具备自动缴费功能,那么车主就不需要扬起手机,或者掏出现金进行结账,通行效率将得到极大地提升。
上文提到,车载导航是智能座舱配置偏好TOP3之一,目前的装机率也非常高。
但用户的普遍反馈是“买了,不好用”,槽点主要集中在准确性和便利性上。
比如,地图更新频率慢。导航去某家饭店,却发现店面已经换人。有些路段被更改,却没有及时提醒,还要临时更换路线。
习惯了手机导航,某些车机导航操作繁琐,输入不畅,反而白白浪费了大屏。
甚至于,某些车机导航无法OTA升级。如果希望升级到最新版本,还需要专门跑到4S店进行更新。
另外一个问题集中在自动泊车。用户反馈最多的,担心自动泊车出现意外,却无法明确责任属于谁。这是典型的不信任,用户买了,却不敢用。
而且,自动泊车对应用环境要求高,车位识别不准确,很容易沦为“鸡肋”配置。
同时,用户也会认为部分驾驶辅助功能的学习成本比较高,比如召唤驶出、自动泊车入位、ACC自适应续航等,驾校不可能教,要么自学,要么需要4S店帮忙科普。
看一眼就会,目前还很难做到,除非在逻辑设计上更加清晰简洁,但有可能推翻重来。
这也为车企提出了两条非常有效的建议。
首先要在智能驾驶领域注重用户高关注区域。因为车型配置和用户关注并不统一,车企要纠正的,就是在用户高关注区域进行针对性优化。
此外,在智能驾驶领域,有必要降低用户学习成本。这一点非常关键,正如触屏手机可以取代按键手机,是因为触屏操作更直接、更好用。只有好好设计用户操作逻辑,真正降低用户学习成本,才有利于推广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智能车联将会成为行业新的角力点。
汽车互联网平台是车企与用户的纽带,掌握了数据金矿,才更有底气推动行业发展,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这是汽车之家安身立命的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