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没有话题可写?
-
-
seele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4 浏览
最近和一块做产品的朋友聊起来做公众号这个事情,朋友说我公众号也申请很久了,刚开始做信心十足,畅想着篇篇文章十万+,但是发布了几篇文章之后,发现没有话题可写了,就慢慢的放弃了。
我其实接触自媒体也有几年了,之前主要写电影类,除了公众号,也运营过微博号、头条号、大鱼号、企鹅号,但因为我主要是以图文分享为主,微博、头条、大鱼、企鹅都偏短视频。
所以之后我就把重心放在了公众号上,并且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创建了自己的公众号。
产品公众号的方向更加垂直化,偏干货分享,不像电影这种娱乐性质的,受众人群那么大,但是通过多看、多分析,我总结出了几个可持续撰写的话题。
1.时事热搜
每天都会浏览微博热搜,看36氪、虎嗅等网站,看到一些有意思的话题,我都会思考或者联想到一些可写作的话题和内容。
比如看到老罗不做直播,又回去创业这个话题,我就想到了写一篇文章,盘点老罗作为产品经理,设计过哪些令人深刻的产品或功能?
比如之前看到毕业同宿舍三人毕业十年变化,我就写了自己从大学到毕业再到工作6年这期间的变化。
分析这些热点话题,不能只是阐述内容,要结合自己不一样的思考,这样才能给你带来更多的阅读量和关注量。
生活中其实处处都是话题,就看自己能不能发现,要有一个发现热点话题的眼睛。
2.书籍读后感
自己定的任务是每周一本书,其实书籍的分类不用定死,但是最好是跟工作或者个人成长有关的,不要是一些恐怖、玄幻、狗血爱情之类的,这个和产品公众号的定位不符了。
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写的好的地方,就及时记录下来,如果看到哪些内容,让你突然有灵感,文思泉涌的话,就停止阅读,马上开始撰写相关内容,这些记录的内容有可能是片段的、不成文章的,但也无妨,等你阅读全书之后,再将记录的相关片段整理成文即可。
这种方式远比看完书籍再撰写读后感来的简单,不然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合上书本写读后感,发现毫无头绪。
有些人老说我没时间看书、写公众号,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做的,我上下班通勤地铁需要1个多小时,我就利用这段时间上班看书,下班写作,有人说这样不累吗?我觉得我乐在其中。
就像鲁迅那句名言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就看自己喜不喜欢做这个事情。
3.日常工作
工作是主要素材的来源,我们分享的就是有关产品工作的相关内容,因此多留意工作中点点滴滴,主要就是遇到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
比如试用期到了,写述职汇报给领导汇报,你可以从中总结一下写述职报告的经历,述职报告结构是什么?有哪些内容?需要注意哪些点,汇报完成,领导有哪些反馈等等。
通过公众号的分析,既可以起到复盘作用,总结思考问题,也可以作为笔记记录,之后再遇到同类问题有所参考,也可以让其他做产品的小伙伴避坑,又能锻炼写作,一举四得。
我现在分享很多有关产品面试相关的内容,就是因为我在之前的工作,有面试产品相关的经验,可以通过面试官的角色给那些转行产品或者经验不足的小伙伴一些指导。
4.软件体验分析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做产品也是一样的,尤其是C端产品,体现的更为明显。
竞品分析也是产品经理必备技能,我的理念就是只有接触、分析更多的产品,才能在自己设计产品时迸发灵感,灵感从来不是突然涌现的,而是在于平时的积累。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哪些新奇的app、网站、小程序或者熟悉的app更新了一些新功能,都可以从市场情况、用户群体、商业模式、特色功能拆解等几个维度去体验分析。
之前就完成了100天打卡100款软件的任务,每天体验一款新软件,然后通过朋友圈打卡,当你真的完成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很有成就感,那些好的产品功能也会潜移默化的记录到你大脑中,之后会运用到你的产品设计当中。
所以,不要再说没什么素材可写了,只是你想写、喜欢写,你就会自己主动坚持去写,享受过程,并乐在其中,如果不是,像完成任务一样,你会很痛苦,并且会找千万种理由说服自己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