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追杀“钱包刺客”
“直面价格敏感,鲜有‘赢家’。”
网友将钟薛高“煎烤炸”的同时,引爆了大家对“雪糕刺客”的复杂情绪。事实也是如此,不少网友关注增稠剂等食品问题,也有很多网友聚焦钟薛高的价格。
为此,数天前,媒体梳理了737款雪糕的价格,发现仅有39款雪糕单支价格在3元以下,超两成雪糕价格在15元以上,最贵的单价高达约99元。
媒体盘点的这些雪糕中,外国品牌单价大多高于国内本土品牌,有“雪糕贵族”之称的哈根达斯平均单价达57.5元,位居榜首,而钟薛高、中街1946等国产新品牌平均单价都在15元以上,最贵单支超30元。
“雪糕刺客”扎堆,网友直呼这些“刺客”会伤到钱包,会刺痛人。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话题不断扩散,“钱包刺客”的范畴也越来越广,正如一位江西网友所言:“日子越来越难过了,钱越来越难赚,刺痛平凡人的不只是一根钟薛高。”
网友简单一句话,道出了无数消费者的心声,进一步来说,“钱包刺客”屡屡刺痛人,与消费者普遍性的价格敏感密切相关。
更谨慎更敏感
对于价格敏感的分析,新零售商业评论认为,着力点在两方面,即“价格”和“敏感”。
在“价格”方面,从数十万到数十元乃至几元钱,都是消费者“敏感”的区间。
比如,消费者如果想买一辆60kWh、续航约500公里的电动车,因为碳酸锂价格飙升,仅碳酸锂成本就需要15000元,是去年初的至少十倍,“对于大量价格敏感的购车者来说,这个金额足以左右买还是不买”。
在价格不是那么“刺眼”的商品上,价格敏感同样存在,其中,“国民辣酱”老干妈颇为典型。
今年3月,媒体称,市场上反馈出来的消息是,一件24瓶装的产品,大概涨价20元,平摊下来,每瓶约涨价1元。老干妈之所以涨价,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制作老干妈辣酱所用的辣椒、油、大豆等均出现成本上涨的情况。
不要小看“涨价约1元”,它照样能引起消费者“价格敏感”等反应。
对于这一点,分析人士江瀚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干妈是一种准必需品,消费者对于此类商品的价格敏感度虽然不如米、面、油等产品,但“这次涨价,其实对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在“敏感”方面,包括饮料、洗发水、化妆品、纸巾、烟酒、乳品等多个品类的快速消费品堪称典型案例。
上个月,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2022年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一》显示,2021年疫情相对好转,快速消费品销量呈现小幅度爆发的态势,相比于2020年增长4.1%,创下近4年来新高,但是销售额的增长幅度不及销量,仅有3.1%,说明平均售价有所下降,相比于2020年下降0.9%。而且,这并非平均售价第一次下降,2019~2020年已经下降1%。
销量增加,平均售价却接连下降,在上述报告看来,这是因为,消费者的思维模式和购物行为已经发生变化,“变得更加谨慎,对价格也更加敏感”。
与这份报告的分析可以相互佐证的是,《消费日报》统计了2021年消费领域的五大热词,分别是攒钱、平替、国潮、理性、断舍离,“五分之四都在谈克制”。
图源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这意味着,消费者形成了普遍性的价格敏感,媒体认为,即使是此前被称作“中国消费升级最中坚力量”的中产人士,也概莫能外——受到疫情、经济形势、就业等多种因素影响,“钱越来越难赚”,没有多少钱的消费者会更谨慎、更敏感,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消费者也会有所克制,变得更理性、更务实。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疫情爆发前,包括钟薛高在内的诸多快速消费品企业全力推动品牌高端化,不断提高商品价格,到疫情持续近三年的当下,仍然没有做出相应调整,被消费者“反噬”也就不难理解了。
各有弹性空间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在不同的品类上会表现出不同的购买行为。
《2022年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一》调查发现,对于饮料和包装食品,更多消费者选择购买促销产品;对于家庭和个人护理用品,会选择在需要时购买价格较低的产品,或者批量购买。
一个明显“信号”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在电商大促销活动期间“囤货”。
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快速消费品销量增长6%,相比前两季度实现反弹,背后正是第四季度双11、双12等大促销活动的推动。
需要说明的是,大家更谨慎地花钱,并不是一味购买“便宜货”,而是在价格敏感的驱动下,营造了消费的弹性空间。
对于这一现象,凯度消费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直言:“这不一定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者的消费更加理性了。他们会选择品质好但价格更加实惠的产品,中国消费者在价格上涨面前非常务实。”
消费者营造属于自己的弹性空间,据新零售商业评论观察,品牌和企业也在竭力打造契合自身需求的弹性空间。
以小米手机为例,小米近些年一直在进军“高端化”,但在价格敏感的国家和地区,其着力推出最低价格599元的相关机型。结果,这些聚焦价格敏感用户的机型进入“2021年全球最畅销的10款智能手机排行榜”,效果明显。
如果说小米高价、低价并举,那么,新茶饮品牌则是主动远离涨价。今年年初,喜茶、奈雪的茶和乐乐茶等纷纷宣布降价,承诺未来饮品将“告别30元”。
除了品牌和企业,在消费弹性空间用力最狠的,当属一些互联网平台。说互联网平台“最狠”,是因为其利用算法,最大限度揣摩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如果价格敏感度高,算法会建议低价,对于价格敏感度低的顾客,则推荐高价。
互联网平台此类做法被称为“大数据杀熟”,已经受到国家与地方的监管,去年出台的《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即明确提出这是违法行为。
当然,打造消费弹性空间,不只是具体的价格,还包括对消费者心理的洞察和掌握。
举个例子,主打新鲜现卤的热卤具有小吃属性,在从业者看来,消费者对正餐有明确的心理价位,对小吃的预期则相对模糊,价格敏感度较低。这一点,被从业者作为赛道优势予以挖掘。
即便如此,要稳妥应对消费者普遍性的价格敏感,品牌和企业要做得更多,行得更深。
组合拳最难打
对于品牌和企业来说,应对消费者的价格敏感,一不小心就会进入价格竞争,没有最低价,只有更低价。
正因如此,在一场以酒类品牌如何应对竞争为主题的论坛上,当当创始人李国庆认为,互联网时代没有价格敏感区域和价格敏感商品,全网比价很透明,“事实上加剧了价格竞争,令价格竞争更加‘残酷’”。
认为没有价格敏感区域和价格敏感商品,李国庆只是提供了“一家之言”,但在消费者普遍价格敏感的背景下,如何直面竞争中的“残酷”,无疑是品牌和企业的重要命题。
回头看,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等新茶饮品牌主动降价,并不是因为它们不想多赚钱,也不是要放弃长久运营的轻奢定位,而是试图用一套“组合拳”来实现高效发展。
简言之,喜茶们通过供应链、品牌价值、规模优势等多方面控制成本,为产品降价打下基础,争取更多消费者的同时,也希望为自身发展带来更多确定性。
研究中国购物者价格敏感等消费状况时,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也为企业提出一套“组合拳”打法:
不仅要评估不同价位和城市级别市场所包含的机遇,基于不同的产品定位打造和优化产品、品牌组合,还要在管理成本结构压力的同时构建弹性供应链,更要扩展拼多多、直播、社区团购平台等新兴渠道,长期建立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能力,整合线上线下渠道,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市场通路。
这套“应对方案”乍看起来不大复杂,但要真正实施,达到消费者买账、企业提质增收的效果,谁也不会低估个中难度。
归根到底,在疫情、经济形势、就业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消费者普遍性的价格敏感短期内可能难以改变,品牌和企业的运营“组合拳”也不能立竿见影,需要长期淬炼。
换句话说,直面价格敏感,目前为止,鲜有“赢家”。
参考资料:
1.《我们盘点了737款雪糕 告诉你“雪糕刺客”的秘密》,新京报贝壳财经
2.《钟薛高之后「刺客」泛滥,扯下了新消费的遮羞布》,爱范儿
3.《国民女神老干妈陷入涨价潮?涨价你还买吗?》,江瀚
4.《大数据杀熟的监管难题》,FT中文网
5.《疫情下的消费“密码”:对价格更敏感,饮料需求激增》,南方周末